“我还是小娃娃的时候,村里夏天傍晚的晒谷场上,大人们拼上四张大方桌,围在一起说事儿,说哪里有鬼,哪里有藏,哪支山歌怎么唱,无论说还是唱,都是一口金华本地方言腔,韵味十足,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坐在桌角边上,听着学,学着唱。”在乾西乡黄桥头村的家里,年逾花甲的张洪发于大半个世纪后诉说起他那遗落在声声金华山歌里的童年时光,那个美好年代留予他的那一缕古韵乡音。
“过了50多年,我才重新唱上这几句金华山歌”
近日,在婺城区“非遗文化百村行”活动的现场,张洪发算得上是张新面孔,然而,他的山歌却把众多七旬以上的老者带回了一个倍感亲切的年代,“他的山歌最老,比竹马乡方跃生的还要早,方跃生的是他自己编的曲,张洪发的是我很小的时候听祖辈们唱的,他记性真好,50多年啦”。
张洪发唱的金华山歌名为《山歌不唱冷清清》,“山歌不唱么冷清清啰,铜锣不敲生铜青啰嗬。教我唱歌就唱歌啰嗬,年纪轻轻不识字啰嗬,白粉墙上写大字,黑咯(的)小(少)来白咯(的)多啰嗬,嗨嗬,嗨嗬……”前两句方开嗓,恰如黑夜破晓,豁然开朗,而后四句节奏骤然加快,音韵紧凑,紧跟着的两声吆喝暴露了金华山歌初现时的缘由,“我们金华山歌是劳动歌曲,一个人在山上砍柴,站在这山望那山,唱山歌排遣寂寞,要是运气好,碰上对面山上有个人,就可以对唱;要是没有,吆喝两声就像劳动号子,唱着带出劲儿来”。
而张洪发的金华山歌启蒙和那个年代里的很多孩子一样,幼年时盛夏黄昏的晒谷场上、抑或是寒冬夜幕下的柴火堆边,耳濡目染下,声声山歌从祖父、父亲嘴里款款流出,流进幼年张洪发的心里。
“当时的本地民间歌曲门类很多,《劝赌歌》唱的是一年12个月亲朋好友劝说小青年戒掉赌博恶习,《十房媳妇》唱的是十个媳妇尊老爱幼的好德行,《采茶歌》唱的是漂亮姑娘采摘春茶时的场景,但和金华山歌一样,基本一个种类就是一个调子(曲谱),很容易识别,用的都是方言,方言曲子我都很喜欢。”张洪发说,那个年代没有如今的灯光舞美,只一个草台,台下没有座椅,人们就一群人站在台前听戏,幼年张洪发就找个长椅站在上面,趴在戏台上听,时过境迁,草台上的民间戏变成了样板戏,乡邻口中的山歌变成了革命歌,替换成了流行曲。50年后金华山歌被列为“非遗”,在“非遗文化百村行”现场,已是爷爷的张洪发带着一群小娃娃再次唱响了金华山歌,还有人告诉他,现在不似从前什么都是新的好,越老的东西才越有价值,这让这位淳朴的农民匪夷所思。
“唱山歌,要用老调子,要唱家乡话,那才够味儿”
一个颇为精巧的圆凸形斗笠,一身素色袍形麻布衣,没有裤腿,一条“金华汤布”系于腰间,脚踩一双草鞋,手握一把柴刀,张洪发取出当年老母亲亲手给他缝制的衣物、编制的衣帽,将他幼年记忆中最本真的农民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农耕岁月里,是农民便要日日劳作,劳作时便会唱山歌。
金华山歌传承人是泡在方言里长大的,而今,这位朴实农民依旧不习惯说普通话,因为在他眼里,无论婺剧抑或是其他金华民间戏,这其中的韵味多半还在这方言里,尾音押韵,启程相接,朗朗上口。
张洪发说,他喜欢母亲留给他的那身劳苦大众的衣服,唱山歌就要穿戴上农民的行头,眼前要有那么一片山林或是一亩水田,手头有点农活儿做着,循着祖祖辈辈传唱下的标准调子,唱世世代代金华农耕生活里的琐碎念叨,干活儿累了就把腰间的“金华汤布”解下来擦擦,那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金华山歌。
“时代变了,方言都没人说了,山歌还能传下去吗?”
在婺城“非遗文化保护”号召的带动下,张洪发也开始日渐融入“非遗”传承的队伍,每周六,张洪发都会到竹马乡李建强家的坩埚厂和李东生等民间音乐“非遗”传承人碰头,一起乐呵呵地唱戏、对歌,也曾带着村里的两位农妇王金莲、张小芝学唱最古老的山歌,也拿过若干奖项。
此外,张洪发还依着自己口头的《山歌不唱冷清清》据谱填词,创作有《山山重叠》、《屋前屋后唱兑(什么)锅(歌)》等山歌曲目,填词品质尚无标准,但张洪发却有自己的一番创作原则——一定要依着方言的音韵来,要精选“古语老话”,因为这些“古语老话”里多数都暗含着“道理”,演绎着“乡俗”,诸如其填词曲目中的歌词“高山大岭唱几句,满山满林有回音;东边流水西边请,南山风松北山云”等皆是幼年时张洪发从母亲口中听来的。
但母亲最常唠叨的一句话是“丫法(晚饭)七(吃)得早,桑(省)油桑(省)灯草,隔壁富加(借)油加(借)灭(面)桑(省)功夫(时间)”,说的是当年没有电灯,入夜,各家靠着点灯草照明,母亲招呼孩子们趁着天色尚明亮,早些吃完饭,早点入睡,好省灯草钱;当年各家都不富裕,若是家里来了客人,就得跑到邻里各处借些菜油和米面,母亲就指点着,若是邻里富裕,就不用跑大老远地去借。
纵然张洪发在自己的新创金华山歌《金华山歌》里以一句“金华山歌始祖编诶,留下子孙代代传咧……”压轴,“但是时代变了,就好像灯草不用就再没人提起,农具不用就再没人认识,大家都不上山砍柴了,方言都没人说了,山歌还能传下去吗?”这位平凡老农问出了每个行走在“非遗”传承路上的人们想问却不敢问的问题。
记者从婺城区非遗中心主任朱明升处了解到,目前,婺城区对金华山歌的传承做了一定的发展,方跃生版的金华山歌谱曲已被记录,张洪发的古老山歌亦将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前往记录,而对于金华山歌的传承与发展,他给记者举了个不错的例子,汤溪镇厚大村音乐人张广天在拍摄的汤溪名胜古迹视频中以家乡汤溪版金华山歌《老老嬷》作配乐,一度走红网络,本地民乐与当地旅游无缝衔接,民俗渐浓,相得益彰,可以较好地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反哺非遗传承事业。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