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几年经济增速快意驰骋、高歌猛进的态势相比,2014年以来,婺城工业经济走势与国际、国内宏观大环境一样,逐渐放慢了脚步。
自我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来,工业从无到有、由弱转强,逐步培育了七大特色产业,工业经济在全区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成为引领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区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300亿元。其间,工业经济多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不过,不要忘了,在建区之初,整个工业总产值仅有51亿元。今年以来,工业增速在十多年来首次在低位徘徊,习惯了“高速列车”的人们,对突如其来的换挡减速难免有些不适应。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5月初在河南考察时指出的,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一个“新常态”,概括出了回归理性区间的宏观大势,阐明了既要保持定力、又需及时预调微调的战略方向。一味维持超高速增长事实上是不可持续的,也是有悖于科学常理的。说到底,“新常态”题中之义就在于增长持续平稳,避免大起大落,实现质量效益速度的协调。?
当前,不少企业开拓市场乏力、产品销售疲软、发展动力不足,种种迹象表露出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宏观形势影响,国内经济结构性减速,进入“新常态”的调整期;另一方面,也有企业自身的产业结构、管理机制等深层次问题长期累积的原因。如何顺时应势,摆脱调整中的“阵痛”,关键在于努力适应新常态,激发企业自身内生增长活力,让过去业绩增长主要依靠要素驱动转到依靠创新驱动上来,切实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从微观上看,工业经济适应“新常态”,在战略上保持“平常心”的同时,在战术上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有效应对挑战,更为抢抓机遇做好准备。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打出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破”整治等一系列“组合拳”,加快清闲促产、腾笼换鸟步伐,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开展了“双千”、“走亲连心”等活动,出台一揽子契合婺城实际的政策举措,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流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化企业服务,营造良好宽松的工业发展环境,增强了企业逆势前行的信心。
从宏观上看,在“新常态”下,我们看到诸多积极的政策信号。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要求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这一系列措施,都在营造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而且,省、市、区层面也在相继研究出台一些政策措施。这些积极的政策信号,都有利于提振工业企业逆势前行的信心,助推企业爬坡过坎、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常态”下,婺城工业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柱产业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七大特色产业中,汽摩配、建材、食品、纺织服装发展前景良好,有力地支撑了全区工业经济。随着我区改革的深入推进,发展软硬环境逐步改善,工业强区、合力兴工的氛围日益浓厚,必将有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潮起总是伴随着潮落,经济发展也是一个荡回的钟摆,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前行。可以说,目前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坚定信心,保持新定力,适应新常态,婺城工业一定会有一个瑰丽的未来。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