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新闻中心>今日婺城>要闻
柴草遍地垃圾围村终成历史 村落整洁花香四溢渐显常态

婺城区垃圾分类扮靓洁美乡村

2014-11-26 09:22:3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戴建东 傅伟炎

  昨天,记者来到竹马乡邵湖头、汪山头、东宅等村,只见村里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化洁化,不仅果壳纸屑很少看到,甚至鲜见苍蝇蚊子。很难想象,这里的农村比城里的一些地方还干净。村民说,自从搞了垃圾分类,家家垃圾不乱倒,村容村貌自然洁化美化了。

  今年,婺城区在竹马、莘畈、箬阳、琅琊和长山五个乡镇47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其中竹马、莘畈、箬阳三个乡实施整乡推进。竹马乡还被确定为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试点乡(镇)之一。竹马乡党委书记陈小华说:“垃圾分类是件大好事,既然要试点先行,就要迈开步子去探索实践,就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然而,在农村,不要说垃圾分类,就是不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也还没有养成,如何让村民们接受这一垃圾处理方式,各试点乡镇为此挖空了心思、做足了功课。在邵湖头、汪山头等村,记者发现村道两旁或人口集聚的公共场所张贴满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环境关系你我他,垃圾分类靠大家”等宣传标语。竹马乡干部说,垃圾分类试点成功经验的第一条,就是宣传先行,变“要我分类”为“我要分类”,这样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营造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竹马乡通过引领性宣传、嵌入式宣传、立体化宣传、特色化宣传等抓手,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引导村民自觉参与。该乡增设了17只流动小喇叭,由保洁员每天随车携带绕村播放,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据统计,全乡刷写墙体标语近百条,送妇女围裙、年画等宣传品上门近4500份,使垃圾分类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与此同时,该乡以党员干部带头干,村班子强、民风好的村先试,以榜样力量带动全乡各村,并建立了日常监督、定期抽查考核、奖惩激励、联邻帮户等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管理。

  走进箬阳乡琴坛村,古朴而宁静。一条条整洁的村道蜿蜒穿村,视线所及,几乎没有白色垃圾。碧树掩映之下的村落,绿树成荫,依山而建的农家小屋错落有致,与这里秀美的风景相得益彰。从今年7月开始,该村试点推行了“两桶、四分、定点放,户集、村收、片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对生活垃圾实施“户集、村收、镇运”,有效破解了山区垃圾集纳处置难题。

  原来,箬阳乡结合垃圾分类,各村取消了公共混合垃圾桶和垃圾池,取而代之的是每家发放分类垃圾桶。同时还要求农户定时投放垃圾,保洁员预约定时上门回收,其余时间垃圾不出门,有效避免了二次清运。眼下,随着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工作如火如荼开展,这样的场景在箬阳乡已经实现常态化。与琴坛村一样,该乡13个行政村也乘着“垃圾革命”东风,掀起了一场场乡村“洁美风暴”。

  农户定点投放垃圾,保洁员定时回收,确保垃圾不落地,由此带来了村容村貌改善,昔日柴草遍地、垃圾围村成为历史,农村干净整洁、花香四溢,洁美乡村渐行渐近。不仅是竹马、箬阳,在婺城区,这样的变化每天都在继续。值得一提的是,竹马乡自今年5月全面铺开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以来,经过6个月试点运行,垃圾分类已初见成效,一半多的农村生活垃圾通过分类转化为可回收垃圾和可堆肥垃圾。目前,全乡运到垃圾填埋场的不可回收垃圾还不到原来的50%,而可堆肥垃圾经过发酵处理,可以还田用作苗木的有机肥,真正变废为宝。

责任编辑: 吴晗晓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