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周末

耄耋老人徐康有,深耕农村文化二十余载

2014-12-05 10:57:0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杨诗悦 文/摄

  上一期,本报报道了《琅琊有支老年秧歌队》一文,采访中记者结识了84岁的徐康有老人,离休二十多年来,他一直为丰富农村文化贡献余热。昨天,记者又走进徐康有家中。一杯茶,一叠书,徐爷爷戴着老花镜,翻开那泛黄的记忆……

  1 积极参与琅峰山风景区开发建设

  徐康有出生于1931年,年轻时参加过革命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着工作的变动,他在琅琊镇、汤溪镇等地都留下过脚步,离休之前担任当时金华县交通局局长。1992年经过批准,正式离休。徐康有回到琅琊镇琅琊徐村后,并没有就此悠闲地安度晚年。“离休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发琅峰山。过去我就一直有这个想法,但苦于没有精力”。

  琅峰山位于琅琊徐村南200米,自然风景优美,人文资源丰富。徐康有告诉记者,据说明朝年间,祖先就在岩洞中建起了“吸壁殿”。汉将卢文台在琅琊创建了白沙溪36堰,而琅峰山就位于最著名的第一道堰之下,第二道堰之口,地理位置优越。“最重要的是,在抗日年间,这里还曾留下了金华人民英勇抗日的胜迹。”据徐康有回忆,1943年,驻扎在石门村的日本鬼子从金华调来200余人的队伍,向琅琊徐进犯。琅峰山上的守军奋起猛烈反击,最后九名战士六名牺牲,两人受伤,坚决抵抗了日军的侵犯。那时候只有13岁的徐康有亲眼目睹过日军来犯,不过由于当时年纪太小,如今已经记不清了。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这里也出过不少烈士。

  当徐康有和其他几名离休干部提出开发琅峰山风景区时,立刻得到村党支部的高度重视,当时县、区、镇各部门也非常支持。1992年10月2日,在琅琊徐村老支书徐毅富的主持下,召开了琅峰山筹建组第一次会议,由14人组成筹备组,徐康有为名誉组长。1993年在琅峰山腰建立了烈士陵园,立“抗日阵亡战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纪念碑”。在多方努力之下,三年筹得170余万元资金,在恢复原有景点后,先后建成白沙亭、乐寿亭、烈士碑、白沙古庙等十二处景点。1995年被确定为当时金华全县十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9年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为了丰富琅峰山的文化,宣传琅峰美景,徐康有和老伴鲍友棣还成立了秧歌队,举办琅峰山下民歌会等活动。徐康有积极配合老伴,不仅自学二胡为秧歌队伴奏,还为秧歌队开展活动筹集资金,2000年他们的《仙女游琅峰》获得金华市首届中老年文艺汇演一等奖。

  “日本鬼子在金华留下的侵略罪证很多,但像琅峰山一样,留下过金华人英勇抗日的胜迹很难得,能为琅峰山开发贡献一点力量我觉得很荣幸。”徐老说,今年五月份,他和几位亲眼目睹日本鬼子侵华的几位老人整理了文章,收录在《琅峰山大捷》一书中。

  2 主持编写村志整理白沙殿志

  琅琊徐村历来重视谱牒编修,自明朝天启六年至民国三十七年,编修《徐氏宗谱》11次。解放前曾经刻印18部,但是之后多数遗失,只剩两部。1995年琅琊徐村成立了《琅琊徐村志村谱》领导小组,着手准备编写村志。经过多方筹备,1997年制定村志提纲,其中徐康有负责撰写概述、大事记、交通等章节。每个参与编写村志的人员都付出了万分的努力。组长徐毅富和作为主审的徐康有更是多番审查,各篇章都更改了三次以上。徐康有还为村志写了序言。1998年终于定稿。

  “我虽然出生在琅琊徐,但是一直在外工作,对村里的情况知之甚少。那次参与编写村志,和大家一起收集材料、座谈讨论、查阅宗谱,让我对村子的历史和现状都加深了了解,所有的辛苦都值得。”回忆起那段日子,徐康有印象颇深,仿佛还能看见一桌子人在灯下翻阅材料的场景……

  过去,徐康有一直有晨练的习惯。十多年前,他在琅峰山晨练时和几位老人谈起了白沙溪源头水的事情,谈到清朝曾有人写过《白沙源流考》,现在的新殿下村还有人保存着这本书。他们几名老人商量着,能否讨要这本书,便上门拜访。“拿到书后我们是既高兴又失望。”原来,那本书只剩下半本,但高兴的是从这本破书中,可以看出民间曾出过木刻版的《白沙殿志》,《白沙源流考》是其中的一部分。

  徐康有和那几名老人就找到经常参与白沙殿供奉活动的人,请他们帮助收集,花了两年时间,从民间收集到五本旧《白沙溪殿志》,虽然全都是残缺本,但五本合在一起,基本能拼成原貌。“我和另外一名退休老教师合作,整理合成,并且为殿志写了前言。”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这本面临失传的近八万字的白沙殿志重新问世。

  3 上台讲一堂课,他要花几天时间精心准备

  在琅琊镇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老人聚在教室里听课、讨论,气氛活跃。这所琅琊老年大学成立于2000年。而徐康有就是这所大学的主要创办者。“那时候汤溪、孝顺等地都有自己的老年大学,琅琊也想办,但是开始没找到合适的人来办,后来领导找了我。”徐康有接受任务后,带着人到汤溪、曹宅取经,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筹措了两万多元资金,精心制定办学方案,同年10月16日,老年大学正式开学了。吸引了100多名“学生”。这些老人大多是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支书等,有一定的文化程度,退休后没有学习的地方。

  “老年大学没有固定的老师、固定的课程,我每个学期都会安排教学课程,请老师来上课,我自己每个学期也会上台讲一两节课。现在年纪大了,讲一个小时已经很吃力。”徐康有拿出他过去准备的教案。《喜见生活一甲子沧桑巨变60年》、《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每份教案都有五六页。每次,他都会根据党的即时方针政策、时事热点,广泛收集材料,并结合实际,整理成教案。几页的教案经常是他辛苦几天的结果。

  “以前老同志们一年难得碰到几次,参加老年大学之后,每个学期都有八九次见面机会,还能一起学习、讨论,大家都很开心。”十四年来,老年大学已经组织了两百多场教学活动。“前九年学校的事务以我为主,中间三年以另一名退休老干部为主,这两年又由我主持。我年纪大了,希望能有年轻力量来支持老年大学。”徐康有说。

  如今,徐康有和老伴的生活简单充实,早上打打球,下午读书看报,两人携手出去散散步,晚上做保健操,虽然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俩身体都算硬朗,一直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余热……

责任编辑: 吴晗晓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