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亲姐妹!”在采访中,张献明和张芳玲都发自肺腑地说出了这句话。这对“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妯娌,因为缘份走进了同一家门,也因为相似的性格和同甘共苦的生活,“产生了融进血脉中的感情”,成了超越血源的亲姐妹。
1月21日,记者走进婺城区城东街道新桃园小区,在张献明、张芳玲婆婆郦云仙经营的小小制衣店,见到了妯娌俩,倾听了属于她们那些泪中带笑的感人故事。
一家亲,贫困之家越过越红火
“我的两个媳妇人都很好!以前,我们家很穷,她们一点也不嫌弃,嫁进来以后勤勤恳恳地操持,把日子一点点过好起来。”婆婆郦云仙对记者坦言。她因为说话语音相当含糊,在采访中并不多言,可每次开口总谈及两位媳妇的好。
在张献明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她的公公、婆婆都曾生过大病。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婆婆被查出罹患淋巴癌,虽经全力救治得以驱除病魔,身体的底子却虚弱了。而且手术原因,她说话再也无法清晰吐字。90年代初,公公又突发急性脑炎,当时被转往杭州大医院才抢救回性命。这样两场疾病肆虐之后,蒋家变得一贫如洗。
1998年,张献明在身边人的反对声中,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丈夫蒋敏。她说:“其实,我比我丈夫大三岁,可我觉得我丈夫人很成熟、有担当。而且我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婆婆把我当女儿对待,让我觉得自己又有妈妈了。”而张芳玲,1999年和蒋家小儿子蒋小敏相恋,直到2004年才结婚。“这5年时间里,不是他们不想结婚,而是实在没有条件结婚。当时,家里房子很小,连给他们单独腾一间卧室也做不到。”张献明回忆说,“那时候,芳玲也伤心、失望过。最后她还是说,舍不得这么好的婆婆,便坚持了下来。”2004年,蒋家因为拆迁安置,分到了新桃园小区的房子,张芳玲和蒋小敏顺利结婚。
两个善良的姑娘、同样善良的公婆,组成了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他们很快走出了困境,日子越过越红火。邻居告诉记者:“蒋家两个媳妇对老人真当好,每天给公婆烧晚饭,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吃晚饭,聊聊工作、谈谈生活,旁边人看着都羡慕。”张献明和张芳玲则说:“我公公、婆婆真当好,天天在他们那里吃晚饭,从不让我们掏钱买菜。”
好嫂子,陪着弟媳一起哭
说起一家人的深厚感情,张献明和张芳玲妯娌俩笑声朗朗。可是,一提起孩子,弟媳张芳玲眼中立刻含起了泪水。对今年39岁的她来说,如今4岁的女儿“来得太不容易了”。原来,因身体原因,她婚后一直不孕,经历了无数苦处心酸,最终在近十次试管婴儿移植后,才成功得女。“好在我有最好的家人相伴,公公婆婆始终支持我,嫂子也处处照顾我。”面对记者,她泪中带笑地说。
张芳玲说,她至今记得那几次,嫂子张献明陪着她一起哭的场景。有一次,经过艰难的努力,她出现了怀孕症状,而且很快被医院确诊了。以往一直由她独自前往上海医院接受各种治疗,这一次,大嫂自告奋勇陪她去了上海。没想到,上海医院再次检查后,结果很残酷,她没能保住肚子里的胚胎。知道结果后,张芳玲泪如雨下。张献明在她身边劝解了几句,自己也陪着哭了。另一次,张芳玲试管婴儿移植成功了。正当全家人都为之欣喜的时候,意外再次出现了,她被检查确诊为宫外孕。这一次,又是嫂子哭着劝说,让她尽早做了手术。术后,嫂子还将她接回家,细心照顾了好些日子。最后一次则是喜悦的泪水,当张芳玲成功产下女儿时,妯娌俩又一次相看泪眼,然后一起哭着笑了。
“嫂子还为我学会了打针,那时候,我注射过无数的黄体酮,用以保胎。我记得第一次,大嫂怎么也不敢下手。我就对她说,‘你把我的屁股当猪肉,扎下去就是了’。大冷的天,她折腾得满头大汗才给我打完第一针。当时,我的屁股很痛,嫂子则手都抽筋了。慢慢地,她打针就打得很熟练了。后来,她的一位朋友也需要注射黄体酮保胎,还特地来请她帮忙打针呢。”张芳玲语带调皮,又满是感激地说。
如今,张芳玲的女儿已经上幼儿园,因为夫妻俩忙着经营某企业食堂,接送女儿的活儿又撂给了嫂子张献明。嫂子也无二话,愉快地照顾起了小侄女。
善良弟媳,关爱嫂子于点滴之间
张献明一直向姐姐一样照顾着弟媳张芳玲;同样地,张芳玲也始终像妹妹一般,关爱着她。“你别一直听芳玲说我照顾她的事儿,其实,我在医院生孩子的时候,芳玲也来照顾过我。”张献明对记者说。
原来,张献明的女儿今年15岁,出生于2000年。当时,张芳玲已经与蒋小敏相恋。嫂子在医院生产的时候,她和男友一起前去看望,还一直陪伴到孩子出生。张献明回忆:“那天,芳玲一来就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想吃小敏烧的东瓜,小敏就真回家烧了拿来给我吃。后来,我肚子痛得受不了,就一直骂人,逮着谁都骂。芳玲不但没被我骂跑,还主动帮我揉肚子。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场景——胡乱骂人的我,轻轻地帮我揉肚子的她。每次想起来,都会笑,觉得很温馨。”
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点滴中,张献明和张芳玲感情越来越深厚,成了胜过姐妹的好妯娌。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