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婺城周末

梅映:做婺剧进校园的传承与创新者

2015-02-27 09:09:4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胡敏霞

  说起梅映,在婺城区教育界可以说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早在2003年,她就自发在金华东市街小学开展婺剧教育,成为金华最早推行此项教育的老师之一。2008年,我市启动“婺剧进校园”活动,梅映俨然成了校园婺剧教学方面的专家。她指导学生排练的婺剧表演获奖无数,央视11频道记者曾专程就婺剧进校园的内容对她作了采访……她指导的婺剧节目曾多次荣获市区比赛一等奖,2014年,她又荣获“婺剧促进杯——婺剧传承热心人奖”……面对种种荣誉,梅映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将婺剧不断传承与创新下去。



  与“婺剧”结缘

  对于自己今天所取得成绩,梅映说那还得归功于自己的父亲。

  梅映的父亲是一个音乐迷,当过兵,转业后,曾在永康婺剧团做后台工作。退休了,回家乡唐先镇组建了一支民间乐队,除了写字、爬山,就是整天捣鼓各种乐器。“二胡、唢呐、笛子……他什么都会,什么都喜欢。”母亲也与音乐有关,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全家聚在一起,吹拉弹唱,样样拿得出手,宛若一个小型乐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样拥有着浓厚音乐氛围的家庭环境中,激发起了梅映对音乐的兴趣。为了培养女儿,父亲利用一切机会来增加她的自信心。“有机会,就让我唱。那时人小,说唱就唱。不管人多人少,什么样板戏、《红梅赞》,张口就来。”其实,父亲是利用一切机会,让梅映增加舞台表演的经验。在梅映的心里,父亲是自己最好的音乐启蒙老师。

  大学毕业以后,梅映到了东市街小学任专职音乐老师。2002年,在一次金华市教师才艺展示中成就了她的“婺剧梦”,她表演的婺剧《辕门斩子》——《我祖上本也是簪缨之家》片段获得了金华市二等奖,从此便与婺剧结下了“情缘”。

  婺剧进校园,把婺剧带给孩子们

  2003年,喜欢婺剧的她把婺剧引进课堂,成为婺剧进校园的先行者,开始了一系列的婺剧教学活动,学习内容从婺剧的基础训练、身段等基本功开始,逐渐增加到一些孩子们容易学唱的婺剧经典唱段,每天学校晨间的音乐也播放着经典的婺剧音乐,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们。

  那时候,东市街小学的教学条件并不好。由于学校经费不足,为了参加一个婺剧比赛,梅映就和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道具;为了节省开支,她就自己听音乐记谱,自己掏腰包来垫付经费……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她愣是把婺剧带进了校园,把婺剧教给了在校园里读书的孩子们,让孩子们了解到,原来金华还有这么好听的地方戏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她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在她指导下参演的婺剧折子戏《拾玉镯》片段获得了金华市“红烛颂”文艺汇演二等奖。这是她在东市街小学任教期间婺剧教学的一个重要起点。此后,由她指导的婺剧《三请樊梨花》——《巡营》片段更是斩获了多项大奖:参加浙江省“雏鹰杯”中小学生戏剧大赛获二等奖,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浙江赛区选拔赛获两个铜奖,本人获浙江省优秀指导老师奖。此节目同时还多次在金华市区巡回演出,打响了东市街小学婺剧艺术特色的品牌。

  2008年,在梅映坚持近5年的婺剧教学积累下,东市街小学被评为金华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这又是她在婺剧艺术教学道路上的新起点。

  2011年6月,她指导的婺剧《穆桂英挂帅》参加了金华市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活动,东市街小学被列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传承教学基地,为以后东市街小学评为浙江省非遗传承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婺剧融进校园的每个角落

  2011年8月,工作出色的梅映被提拔到婺城区仙源湖实验学校任副校长一职,并分管特色教育,她要把婺剧特色带到农村,让农村的孩子也学会欣赏婺剧。

  教农村孩子欣赏婺剧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梅映告诉记者,刚到仙源湖实验学校那会儿,自己承担了学校里婺剧所有的工作:成立婺剧社;教孩子们识谱;教孩子们每一个动作……平时工作繁忙,梅映只能够用休息的时间来教孩子们。

  但就算是这样,对于婺剧的那份用心,梅映从来都没有减退过。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她便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在金华市第二届中小学婺剧汇演中,她指导的婺剧节目《三请樊梨花》选段《沙场落马》获得金华市一等奖。

  如今,三年多过去了,她用自己的努力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农村学校:2012年5月,仙源湖实验学校被列为金华市婺剧进校园试点学校;2013年12月顺利通过了金华市艺术特色教育学校评估,仙源湖实验学校成为了第四批金华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14年仙源湖实验学校被列为全国传统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

  仙源湖实验学校对婺剧的传承不仅仅在于形式,更在于其内容。2011年,梅映到了仙源湖实验学校之后就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以婺剧的历史渊源和唱段等为素材,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欣赏的平台。

  在这个农村学校,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婺剧文化长廊。梅映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们展示婺剧特色,有一个了解婺剧历史和发展的平台,在学校校长邢均林的提议和指导下,学校从开始筹划到最后完成,历时半年多终于将文化长廊精彩地展现在了师生面前。

  文化长廊一共有17块展板,从这头走到那头,你可以清楚地了解婺剧的传统由来;领导人接见婺剧演员的珍贵资料;婺剧丰富的剧目,如《三请梨花》、《穆桂英》、《牡丹对课》、《僧尼会》等;婺剧的六大唱腔,包括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对脸谱、变脸、戏服的基本认识以及近几年婺剧进校园的成果展示……其实,除了文化长廊的展示,学校还特意请浙江婺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吴淑娟、浙江婺剧团国家二级演员陈建旭进校园为小演员们指导。

  梅映说:“婺剧进校园,最重要的是能够把婺剧融进校园的每个角落。我们希望通过婺剧文化长廊,老师当解说员,说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学会了,也能当解说员,一个带一个。这样使了解婺剧的孩子越来越多,每个学生都能说出些婺剧的基本知识,真正起到普及婺剧的作用。”

  婺剧需要的不仅仅是传承,还应该有创新

  在婺剧进校园的多次汇演中,呈现给观众的基本上是婺剧传统的表演与唱段。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婺剧的创新和学校的特色,梅映开始了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在婺剧曲牌基础上延伸并创作,重新作词、谱曲,最后创作出了原创婺歌《醉美仙源》。该作品结合了仙源湖的山水,以原创婺歌的形式道出了安地这一古老乡镇的名胜、物产、人文特色,用婺剧方言的形式演唱婺歌,此节目获婺城区文艺汇演一等奖。这是梅映创新作品的一个得意之作。

  有了第一个作品的成功,对于婺剧的创新,梅映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之后,梅映又创作出《髯须趣》婺剧舞蹈。“《髯须趣》采用了一部分花头台以及其他音乐为背景,是由20个小男生戴着髯口进行表演的婺剧作品。”梅映说。经过了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排练,最终该作品在金华市中小学生婺剧汇演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2013年3月,梅映开始组建《花头台》民乐社团,从学生当中层层选拔,通过海选、复选、家长会的形式确定了民乐团的成员,并开展活动。2014年12月31日,《花头台》顺利通过了验收。

  2015年1月8日,梅映在浙江省中小学——“非遗”音乐文化校园传承专题研训活动中,开设了一堂“婺剧进校园”——《婺州古韵》展示课,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对于婺剧的传承与创新,梅映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她说自己是一个特别要强、特别执拗的人,尤其是在婺剧创新方面,就算是不被别人认同,自己也会一直做下去,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无怨无悔。也许正因为她的这份执着,婺剧进校园才会在孩子们中间开花结果。若不是她的这份坚持,想来现在身处在校园中的许多孩子未必会知道“婺剧”为何物吧?

责任编辑:吴晗晓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