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婺城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5年2月28日在金华市婺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2015-03-13 09:16:34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金华市婺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郑松有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扩大有效投资、“五水共治”、“四破”整治和“三改一拆”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抓改革、促转型,推动我区经济平稳发展。

  (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实现区属地区生产总值232.1亿元,增长7%;区级财政收入7.7亿元,增长9.3%;自营出口8.4亿美元,增长15.6%;固定资产投资89.3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6亿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18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6元,增长10.8%;人口自然增长率5.22‰,城镇登记失业率2.72%,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预计均能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区157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3.7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1.6亿元,同比增长2.3%。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七大特色产业完成规上产值103.1亿元,占全部规上产值的67.1%。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新增“小上规”企业14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43家,超5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1家。

  农业经济基本稳定。粮食生产平稳增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万亩,总产量7.5万吨。畜牧生产稳步发展。农业标准化、组织化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区有农业龙头企业64家,注册家庭农场90家,农业标准化程度达64.72%。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商旅兴区”战略,我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达64.4%,居全市首位。现代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点任务分解方案已经完成,审定申报服务业发展引导财政专项资金886万元。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转型持续推进,列入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35个,完成技改投入13.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扎实推进,完成3个行业3家企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营业收入超亿元服务业企业6家,其中超10亿元1家。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发展。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6个,新增特色农业精品园4个。

  创新成效逐步显现。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68.2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1.4亿元。创新主体日益活跃。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7家。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为27.9亿元、28.8亿元、59.4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8.2%、18.7%、38.6%。

  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有序推进“合丰服务外包产业园”、“云安阁互联网舆情监测平台”、“中国电信云计算金华分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电商一站式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网商一条街”、“海信分园”、“恒瑞分园”等电子商务专业园区持续扩建,完成存量物业利用11.2万方,新增电商企业近40家。目前浙中信息产业园入园企业180余家,2014年营业额28亿元。

  (三)需求拉动作用增强

  有效投资较快增长。扎实做好项目工作,努力增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3亿元,增长1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7.2亿元,工业投资完成20.2亿元,房地产投资完成48.5亿元。努力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以项目竞赛活动为抓手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省、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7个省“411”重大项目投资完成年度计划的173.6%;7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9.4%;19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9.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68.5%。

  消费市场平稳发展。有序推进“个转企”、“下升上”工作,已办理“个转企”145家,“下升上”14家。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6亿元,增长10.1%。专业市场运营良好。农资商品连锁配送率达75%以上,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完成交易额22亿元,新辰冻品市场完成交易额15亿元。旅游消费节节攀高。全区接待游客252.7万人次,同比增长12.2%,实现旅游收入22.6亿元,增长19%。其中浙中乐园5月1日试营业以来已接待游客13万多人次。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做好广交会、华交会、义博会等组展工作,引导企业参加各种境外国际性展会,开拓东南亚、非洲、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外贸进出口8.75亿美元,增长13.7%。招商引资工作以浙(婺)商回归工程为重点,成效明显。实际到位内资16亿,完成年度目标的103.1%,其中浙(婺)商回归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100.5%。

  (四)统筹发展扎实推进

  园区配套逐步完善。婺城新城区城市副中心功能进一步提升,道路、排污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持续推进;伟达·雷迪森酒店正式营业;婺州城市广场二期、新宇宏腾生活广场、尚格假日大酒店等基本完成外装修;瑞唐国际项目二期完成桩基工程;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双龙风景区以国际化风景名胜区为目标,有序推进智者寺复建项目、景区综合整治、环鹿湖景观改造工程,完成尖峰山提档改造、双龙洞营业用房改造、主入口临时停车场建设、黄大仙祖宫入口牌楼改造和黄帝大道建设。仙源湖度假区规划扩容有新进展,道路、水电及绿化配套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项目稳步建设,动物园嘉年华项目、仙草苑养生文化园基本建成营业,水上运动中心、桂花山庄、喜曼安地度假酒店、户外拓展一期等项目有序推进。

  城乡统筹有序推进。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城中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实效,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全力推进二七新村改造工程,有序开展“三改一拆”工作,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07.7万平方米。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秀美南山”风景线得到进一步提升,“桂花飘香”风景线基本建成。不断拓宽农民创业增收渠道。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结对帮扶等途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全面提速欠发达山区脱贫进程。

  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水利工程稳步推进。完成10个村农村饮用水改造提升工程,有序推进乌引节水配套建设,水库除险加固2座,整治山塘6座。农业服务有序跟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6.2万亩,统防统治5.6万亩。农村环境明显改善。有序推进农房改造示范村建设,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强化农村基础设施长效机制建设。

  (五)发展环境优化提升

  要素制约有所缓解。帮扶企业融资解困。持续开展“双千”、“走亲连心”等活动,积极推进银企对接,设立规模为1亿元的企业转贷应急周转金,帮助企业解决6875万元资金周转问题。“四破”整治取得成效。处置僵尸企业14家、围墙圈地企业8家,处理低效用地企业37家,完成旧厂区改造16.7万平方米。用地供给平稳增长。全年总供地71宗,面积680.75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145.5亩。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以“五水共治”为重点突破口,着力抓好水环境整治,召开全省“五水共治”现场会,长湖生态清淤项目得到省领导高度评价。建设截污纳管64.6公里,蒋堂镇污水处理厂已正式运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有序推进,全区“垃圾河”、“黑臭河”整治已完成验收。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交接断面水质评价结果总体为优秀。气尘合治初见成效,大气质量趋势向好。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畜牧业污染整治成效显著,已关停拆除养殖场2236家、面积66.2万平方米。

  改革推进步伐加快。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推行一审一核制改革以及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办法,设立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改革评标办法。积极推动二土改制、公务用车改革。推进工商、食药队伍融合,构建科学分布的监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开展农村确权赋权改革工作,积极实施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扎实做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和农业保险工作,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99.4%。

  (六)社会民生保障有力

  社保就业扎实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今年新增就业4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2%。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2‰。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认真做好城乡居民的新参保及续保缴费工作,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扩大救助面、降低门槛、改进方式、提高比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打造“阳光低保”,核消低保对象575户870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为98%。保障性住房工程稳步推进,全区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套。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创新。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区”为契机,积极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开展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扶持工作,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和合作办医机制,婺城首个儿童康复指导中心落户城西,区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文化体育事业持续繁荣。文化馆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15个乡镇街道完成综合文化站建设,新增14个电子阅览室,2个乡镇被评为省体育强乡镇,1个社区被评为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我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区),区慈善总会登记成立,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20家。

  社会管理逐步完善。“平安婺城”建设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深入开展市场维序工作,认真做好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刑事发案得到有效遏制,群体性苗头事件得到有效稳控。武装、人防、消防、保密、档案、史志、工会、青年、妇女、老龄、残联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的进步。

  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仍较突出,出口压力增大、消费增长放缓、投资后劲不足;二是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仍较大,综合竞争力有待提高;三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没有根本改变,城乡统筹和城镇化进程还需进一步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生态等民生保障问题任务艰巨。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二、2015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展望2015年,经济环境总体好于2014年,但经济运行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建议2015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区属7.5%左右);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

  ——自营出口增长9%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上级控制目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上级控制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加快项目推进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突出先进制造业大项目,切实保证投资有效性,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器换人、空间换地工业项目建设,提高工业投资的比重。继续优化服务业投资结构。加快完善相关领域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大力推进浙商回归工程,加强项目招商和投融资谈判能力,增强招商成功率和项目融资的经济性。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我区列入省“411”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服务业项目等省市重点项目的建设进程。抓开工。确保荣光国际学校、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抓续建。重点加快二七新村区块改造工程、蒋堂移民安置房建设、婺城区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金华市水上运动中心、330国道婺城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抓前期。加快S313(45省道)婺城至兰溪段改建工程(婺城段)、婺江西路西延工程、人民西路西延工程等项目前期推进,争取早日动工建设。

  继续强化要素保障。深化土地“存量挖潜”。推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减量加速”;积极探索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机制,推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重点计划盘子,获取上级土地指标。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挖掘提升金融服务项目功能,深化银项对接、银企合作,加大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继续大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统筹安排区本级建设资金。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转型升级

  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我区创新型建设,推动园区平台提档升级,提升园区的产业层次和创新水平。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交流,发挥婺城区高校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举办“产学研”合作技术对接会,促进技术研发成果和企业需求对接合作。

  深化工业强区战略。根据我区工业强区战略建设的实际需要,集中精力抓好新城区、六大乡镇工业功能区的建设,加快蒋堂界首区块、乾西栅川区块的开发进度。进一步开展工业竞赛活动,加快成长型企业培育,积极推进“小上规”。以“两化融合”和绿色制造为途径,强化创新驱动,全面推进“四换三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促工业提质增效。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促进服务业提质提速。加快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强对服务业重点企业的指导协调。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充分利用城北园区退二进三机遇,西二环发展空间,信息产业园现有基础等方面,发挥浙中城市群信息产业集聚区的集聚和示范效应。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旅游业等骨干行业;积极发展环保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总部经济、健康养老等新兴和高端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作用,进一步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5个、面积1.2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9.3万亩。以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品牌农产品为重点,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建成白龙桥种猪、竹马杜鹃花、琅琊油茶、琅琊红豆杉等4个精品园。完善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三)全力推进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快园区提档升级

  婺城新城区将加快环中轴景观商业核心圈建设步伐,婺州城市广场二期、尚格酒店、新宇宏腾生活广场投入试营业,金华银行、凯得商务大厦、巨龙腾达湾等项目投入使用,云安阁、合丰科技、瑞唐中心项目基本完成建设;启动临江东路以北245亩总部经济区块建设,完成临江分区、栅川分区控规修改和郑岗山6.7平方公里规划调查摸底;加快配套项目建设,争取婺城区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一期主体结顶,荣光国际学校、婺城小学北扩工程、公安应急指挥中心投入使用。

  双龙风景区将以国际化风景名胜区为目标,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游客量和门票收入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做好核心景区及景中村改造的科学规划,有机整合尖峰山休闲公园、智者寺和双龙洞、黄大仙等景点,办好国际黄大仙文化节等旅游特色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快智者寺复建工程、浙中凉都等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智者寺二期,争取开光纳客。

  仙源湖度假区进一步做好度假区扩容相关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喜曼安地度假酒店建设;加快水上运动中心建设,力争建成营业;加快推进安地村老镇区改造及安地村“后山公园”建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旅游,完善郑宅垅、项村垅精品游线配套设施,启动小同村提档升级、项村旅游服务中心等工程,开发安地风情小镇及雅干垅“美丽乡村游”新游线。

  (四)致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打造宜居婺城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江北老城区改造。2015年重点以二七新村区块为主战场,进一步加大老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解决环境卫生、背街小巷老化破损、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问题,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加大违章建筑拆除力度。加快白龙桥省级中心镇建设,坚持新城与老镇区的互动发展,加快罗店、蒋堂、琅琊等区级中心镇的提档升级,增强其辐射力和带动力。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五水共治”。加强饮用水环境保护,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对列入省重大项目计划的水利设施、水环境治理等项目加快协调推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气尘合治工作,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狠抓高污染行业整治和减排,重点抓好“禁燃区”创建。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推进“两美婺城”建设,继续推动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工程,巩固城乡一体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成果,全面实行畜禽养殖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度。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有序推进电镀、医化、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整治提升。

  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依托双龙风景区、仙源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培育发展乡村旅游,重点突出省级农家乐精品区域和特色乡镇、特色点的培育。完善扶贫帮困机制,着力提高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与全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五)努力优化公共服务,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

  做好就业社保工作。落实就业政策,搭建对接交流平台,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推进社保扩面,继续抓好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有序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健全救助体系,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推进养老服务,全区建成城乡居家养老照料中心75家以上,实现中心社区全覆盖,积极引导“社会化养老”,推进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力争2015年底前完工。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深化民办教育改革,继续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省等级幼儿园创建,加快中职专业项目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加大图书馆和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扎实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继续推进体育强区建设。大力发展卫计生事业。加快推进卫生强区建设,力争达到创建卫生强区目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力争打造一所以老年人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医护型养老院。扎实做好计生工作,落实计划生育各项优待政策,进一步提高12356信息平台的使用率。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继续推进“平安婺城”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市场监管,确保物价稳定和食品药品安全。积极推进妇女儿童、消防、档案、史志、审计、老龄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打造和谐幸福新婺城。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定发展信心,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为顺利完成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方柯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