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桉树,往事的记忆

2015-05-04 09:12:0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方和春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年过花甲的我也被燕舞莺飞景色骚动起来,踏着和煦的阳光,和着轻柔的微风,与家人一起骑着市区便捷的交通工具公共自行车,沿着宾虹路往西,穿过江南繁华的福泰隆地段,到郊外踏青。路上的帅哥靓女已改穿T恤或短裙,展现年轻人的青春和妩媚。老年人则还是用较厚的衣服包裹着,秋冻春捂么,这并不影响路人羡赏这熙熙攘攘人群形成的靓丽风景。我们老夫老妻在这人流中穿行,前往位于大黄山金职院旁的中国茶花文化园观赏娇艳多姿的茶花。

  中国茶花文化园位于市区西南,前身是大黄山公园,经过精心打造,原本荒凉的“大黄山”变成了今日为世人瞩目的“茶花园”。我们夫妻俩在茶花文化园西侧停放好公共自行车,转身向文化园走去。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中国茶花文化园门口高大的乔木,这是一颗古树吗?由于好奇,我驻足观看,这高大的乔木似曾相识,但又一时不知其名。后在大脑的深处搜索到儿时的记忆“桉树”,但又不能确定。我只好用手机拍下大树的照片和枝叶的特写镜头,用微信发往北漂的女儿,验证眼前的大树是否是记忆中的桉树。我之所以会对古树产生好奇,那得从五年前说起。2010年初,婺城区政协在研究编撰出版文史资料工作计划时,几经讨论,初步将“婺城古树名木”列入编纂出版计划,施素珍主席指定文史资料的编纂工作由我负责,担任主编。为此,我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起乔木植物来,从中还真受益匪浅,学到了一些乔木植物初浅知识,也对植物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于2012年2月编纂出版了《婺城古树名花》一书。面对面前不甚相识的树木就产生了好奇,想了解个究竟。再则,儿时记忆中还有种植桉树一事的记忆。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孩提时代经常和小伙伴们到后山牧羊、嘻闹。我们杨卜村三面环山,南面水流顺势入东阳江,村西侧的则称为后山,那是我们全村人家的记忆和标志,凡村民外出回家,数里开外看见后山山顶上的三棵茂盛如同华盖的大樟树,就知道快到家了。现在整个村庄四周虽然光秃秃的,而在我们童年时代,整个村子都掩盖在茂密的丛林之中,还经常有狼出没,更有小孩被狼咬死的悲惨记忆。听长辈说,村西边的后山和周边山坡一样,原来都是成片的树林,而且特别高大茂密,和山顶的大樟树连成一片郁郁葱葱的。经过50年代的大折腾,已经变成光秃秃的黄泥山背,只留下零星几棵大松树了。就是那几棵劫后余生的大松树后来也没有留下,在七十年代也卖给村民造房子用掉了,听说一棵大松树有好几个方的材积。那时,我们把羊牵到后山就可以了,羊绳一丢,任凭羊群跑东走西,在山坡上吃草。我们小伙伴们则可以选个开阔点的空地摔跤啦、跳房子啦等儿时最常玩的游戏进行嬉闹玩耍。后山的变化对我们来说,记忆是最清楚的,那是儿时的世界,童年的乐园,也是村民遥远的梦境。大概在60年代初期,后山种上了一种名叫桉树的小树,长得很快,样子和颜色也很特别,总有一种和当地的树木不同的好奇感觉。可是好景不长,寒冬过后,后山的小树会减少许多。等到我们上高小到车客读书,不再到后山放羊时,后山的桉树只剩下寥寥无几了。记忆中在一个大坟墓旁边的一棵桉树有好几人高,长得很挺拔的,到后来却发现当年成片种植的桉树没有一根能成活下来。那时,我们不知道桉树为什么不能成活下来的原因,只是在少时留下了一个童年记忆的碎片。所以,在茶花文化园门口看到这几棵大树时,就有一种好奇,有一种冲动。那是儿时家乡情感的牵引,还是记忆碎片的复原,我不得而知,但我跟眼前这几棵大树有一种情愫联系,有一种探明究竟的力在推动。眼前的大树,也把我带回1991年我在乡镇任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我们原金华县琅琊区组团赴深圳、珠海考察学习,乘火车南下途经铁路两侧连片桉树林痴迷观赏的情景。

  原先,我是和家属奔着茶花文化园盛开的茶花而来,还带着女儿送我的“微单”,想多拍几张茶花美景的照片,这也是我几年来的爱好,茶花盛开争奇斗艳时,我都会到竹马的下张家和茶花物种园去拍摄许许多多茶花镜头,留下美好的记忆。今年改址到茶花文化园,却因这几棵大树转移了我的视线和注意力,我无心再去观赏、拍摄茶花美景,而是在茶花文化园周边观察探寻,还有没有同科属树木的存在。老天不负有心人,还真的在周边发现了几棵相同的大树。这几棵大树,按树的粗细高低大小,常人都会把它纳入古树的范畴,因为它高大粗壮,更有诱导人们把它纳入古树苍郁遒劲的外表和姿态。

  手机铃响,女儿发来信息。她说,根据我所提供的照片特征,这种树名叫桉树,没错。它又称尤加利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统称。后来,白龙桥的一位老农在谈起桉树时说,他小时候看到过金华市区解放西路两边也种植过桉树。事后,我专门请教了林业部门工作的陈迁进先生。据他介绍,桉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速生树种,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常绿阔叶乔木树种,在澳大利亚发现最高大的桉树高达130余米。桉树原产澳大利亚和太平洋的一些岛屿。桉树据报道有900多种,是世界上引种栽培最广的树种,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引种栽培,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我国引种栽培桉树已有百余年历史。海南、广西、广东、四川、重庆、云南、福建、台湾、湖南、江西、浙江等南方16个省、市均有引种栽培。浙江省引种桉树亦有80多年历史,早在1923年桉树引种栽培于温州市原白劳德医院(现温二医院),1931年乐清县北白象镇引种过细叶桉和白皮桉。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的初期,开展了大规模群众性引种栽培,由于当时在按树种类选择和适应范围研究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引种工作存在肓目性,除浙南少数地区外,其它地方多数桉树受冻而死。他的介绍与我的记忆碎片对上了号,也消除了我们杨卜村桉树未能成活的疑惑。

  桉树,勾起我50多年前儿时美好的记忆,这是人生美好的沉淀,快乐童年的回想。我衷心祈祷,金光闪闪的“中国茶花文化园”七个大字旁边的这几棵高大挺拔的桉树,能在相关部门的精心呵护下,永远挺立在大黄山上,挺立在游人如织的文化园门口,成为金华市民认识外来树种的标杆,也留住60年代金华人民广泛种植过桉树的记忆。

责任编辑: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