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与金华山有特殊的情缘。
在《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中,惜字如金的徐霞客却洋洋洒洒用了4000余字的篇幅,描述游历考察金华山喀斯特溶洞地貌的经历。
明崇祯九年(1636年),50岁开外的徐霞客经过精心准备,开始了“万里遐征”。他从江阴故里出发,途经浙江、江西、湖南,穿越广西、贵州,最后抵达云南。这是他一生中时间最长、困难最多、成就最大的一次出游,也是最后一次出游。
徐霞客在游记中提到,在芙蓉庵吃过便饭后,庵里师傅引他“由北坞登杨家山”,(杨家山即现在的羊甲山,如今的古道便是其中的一段),当时已“有居民数十家”,西边是白望山,传说为“仙人望白鹿处”。半山腰有鹿田寺,因传说有玉女驱鹿耕田而得名,后成为北宋知名书院,据传曾是明太祖朱元璋点将阅兵之处,山石中有形似鹿者,便被称作驯鹿石,翻过羊甲山,路过豪门朱氏山庄,便见山石连绵如浪涛,“大者如狮象,小者如鹿豕,俱蹲伏平莽中”,正是道家仙人黄初平“叱石成羊”故事的发生地。
后由鹿田寺北上。途中所见“两峰横夹,涧出其中,峰石皆片片排空赴涧,形若鸡冠怒起,溪流奔跃其下”。摹形状物,笔触生动。次日越岭至朝真洞,尔后下行至冰壶、双龙两洞探险。
从徐霞客详细的行程记载中可以看出,“霞客古道”是以智者寺为起点上山,经白路下村,至羊甲山。尔后再折向东北,经弹子下的斗鸡岩北上至鹿田。
文化是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除了黄大仙道教文化,徐霞客旅游文化是双龙景区要重点挖掘的文化内涵之一。2012年6月,双龙管委会开始整修白路下村至羊甲山段的古道。在整个修复过程中,双龙管委会精心研究了文献记载,多次实地考察论证,充分利用沿线的山涧流水、森林植被,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古道历史上的原生态环境和景观,将“霞客古道”建成了一条适宜徒步登山、登高观景、沿涧戏水的绿色登山小道。现在,市区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慕名前往,重走霞客路,重温古书里的风韵。
之后,双龙景区还将着手实施霞客古道的二期工程,先恢复智者寺——白路下段,羊甲山——弹子下——斗鸡岩——黄大仙祖宫———仙瀑洞———朝真洞段也将逐步规划实施。
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足迹遍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徐霞客游记》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