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周末

  寻找婺城抗战记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杨金继:那年,我参加了松山血战

2015-06-05 09:21:4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章一平 周玉南

  一、16岁考入军校,18岁走上抗日战场

  1923年,杨金继出生在武义县城下街头生姜巷,9岁到武义壶山小学上学。因为天赋不错,只用了两年时间,他就学完了小学全部课程。“一个学期的书,刚发来两个星期我就都背掉了。”杨金继自豪地说。千家驹、汤恩伯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小学毕业后,他又念了两年私塾。

  1938年,正是抗日战争开始的第二个年头,国民政府抽壮丁,金严师管区的一个排长是龙游人,来武义招兵,他说是到金华读书的,杨金继那年16岁,个子不高。来到金华后,住在秋滨的姜山头村。杨金继到了金华一看,身边这些人都是壮丁。杨金继不干了,去找连长问个明白。连长说,“小鬼,找我什么事?”杨金继告诉他:“勤务员不来当,我要读书。”“你要读书?那好,我有机会让你读书。”连长说。

  一个星期后,国民党各军事院校在金严师管区司令部八咏楼联合招生。连长赶忙跟他说:“小鬼,你不是要读书吗?你去考!”得到这一消息后,杨金继很开心,早早地赶到八咏楼准备考试。当时的军事院校招生比较严格,300多人报名,考中只有30人,杨金继被成功录取。

  待了三天后,他们30人从金华火车站坐火车出发,一路上,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飞机轰炸,火车走走停停,一连开了两三天,来到了湖南湘潭。下了车,来到一所学校,大操场上有一万多人,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学员。

  那时杨金继才16岁,个子小。招生的军官就说:“你到步兵学校吧。”杨金继就被分配到步兵学校,校长是蒋介石,教育长是王俊。学校有3000名新生,共分为3个大队12个中队。杨金继在12中队,是中队里最矮的一个,都是排在队伍最后面。12中队中队长是王敬禅,四川人,黄埔12期毕业的。总队长叫丘八,黄埔6期毕业的。

  步兵学校就在湘潭当地,主要学怎么打仗,什么兵器都要学,也很艰苦。一门82迫击炮,连底盘有40公斤重,背着炮跑步,得跑一个小时。

  过了几个月,蒋介石来步兵学校挑选卫队,主要有3个条件:浙江人,未婚,高小以上文化,年龄16岁。杨金继被选中了,想去,但中队长说:“小鬼,不要去,当卫队没出息的,步兵学校出去是当官的。”所以,杨金继就不去了,继续在步兵学校学习。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爆发,步兵学校不得不迁到广西全州,后来搬到桂林。1939年,步兵学校迁到广西永福,在永福的时候杨金继毕业了。因成绩突出,杨金继被留校任练习队教育班长,当时教育总队有3000名学生,其中练习队有1000人。步校设有将校班,都是少校营长以上的军官,练习队就是专门给将官、校官做军事示范的。

  1939年,昆仑关战役打响。第五军攻克昆仑关,12月30日第五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歼灭日军第21旅团5000余人,21旅团班长以上的军士官死亡达85%以上,击毙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战役结束后,第五军急需休整补充。练习队就调了一部分人回去,从湖南调了1000名士兵,组建了军政部独立炮兵营。炮是法国运来的37迫击炮。这些炮来之不易,负责运输的法国军舰在印度洋被德军潜艇击沉,捞起来30多门炮,只能成立一个炮兵营。营长姓关,是步兵学校教官。杨金继任独立炮兵营准尉见习官。

  二、昆仑关战役后,补充到荣誉第一师,参加了襄宜会战

  独立炮兵营在柳州郊区训练,不幸发生了瘟疫,许多官兵打摆子、发抖,有的战友发病三天就死了。昆仑关战役后,独立炮兵营剩下700多人,被编入了驻扎在柳州的第五军荣誉一师。伤愈归队的军人称为荣誉军人,荣誉师由荣誉军人编成,战斗力非常强。

  昆仑关战役后,炮兵独立营补充到第五军荣誉第一师,军长杜聿明,副军长郑洞国兼荣誉第一师师长,驻广西柳城,杨金继任副官处附员。

  1940年,副军长郑洞国升任军长,率荣誉第一师、103师、82师,成立新编十一军,前往湖南衡阳整训。

  这里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有一次他们在大食堂吃饭,当时的军长郑洞国看到杨金继,就问杨金继是哪里来的,郑洞国和杨金继交谈后,就推荐他去黄埔军校柳州第二分校继续深造。杨金继很珍惜这次机会,但是,他人还没到学校,就加入了前线战役。

  杨金继参加的第一次战役是襄宜会战。当时,湖北吃紧,才整训月余的新编十一军即赶赴湖北鄂西,在枝江渡过长江加入襄宜会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93岁的杨金继还是很激动。“长江的江面大概有6里路宽。当时渡江很不容易,白天,鬼子的炮艇在江面上巡逻,日本人的飞机在上空盘旋,我们是趁着晚上偷偷渡过长江的。”

  刚过江的第二天,荣一师就在湖北阳新半月山遭遇了日军的骑兵部队,爆发激烈战斗。日军有空中支援,日军骑兵从三面包围了部队。最终,我方由于寡不敌众,师长下令后撤。部队被打散后,互相传话,上级来了一道命令:“军长有令,各自想办法渡过长江,撤到宜都集中。”退守宜都后,师长舒适存被撤职,后由82师副师长李弥继任。

  师部成立军士教导大队后,杨金继担任分队长,相当于排长,专门训练从各团来的班长、上等兵等军士。结业后,李弥找杨金继谈话,委任他为荣三团三营迫击炮排排长,军衔为少尉。此时,部队番号改为第八军。

  在这两年期间,杨金继又参加了多次战役。1940年,驻宜昌日军十六师团渡江西犯,企图进犯恩施(第六战区司令部所在地)。中国军队增援,在长阳大桥边迎战日军,日军不支退守长江边的磨盘山,与日军相持半年。

  不久,杨金继所在部队又奉命偷渡长江,深入到江汉平原,在阳新、监利、湛江、沙市地区展开游击战,与当地的新四军并肩作战。“打游击战的时候很可怜啊!大冬天只能穿单衣,士兵们冻得每到一个村子第一件事情就是生火取暖,否则就会冻僵。”杨金继说,事越数十年,能想起的细节不多,唯一的感触就是很艰辛。

  渡江回来后,正好是1941年农历春节。过完年,部队出发,经过湖南、广西,到了贵州晴隆驻防。彼时,杨金继已升任第七连中尉排长。

  有一次,团长把杨金继叫到团部,派他去昆明西山碧鸡关,到军事委员会西南军官训练团学习,团长蒋介石,教育长陈诚。学的是美式武器装备,印象深刻的有M2 60迫击炮,很厉害,教育长是美国一名准将。

  1942年,杨金继所部又列入中国远征军序列,经鄂、湘、桂、黔,长途跋涉步行到滇南文山马关,与安南(现越南)法国殖民军、日军对峙。那时,越北一带的法国人已经向日本人投降。“这段经历让我了解了在二战中,世界人民对中国军队的顽强精神是非常佩服的。”杨金继说,当时,他们曾穿着便衣偷偷进入安南老街区,结果一到那里,就被法国人看出来是中国兵了。法国人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兵真厉害,抵抗了这么多年,我们法国人3个月就投降了。”法国人还偷偷告诉杨金继,日本人每天都要搜索,让杨金继他们赶在12点之前回到驻地。

  三、参加松山血战,他光荣负伤

  1944年,中国远征军奉命西调,经蒙自、开远、昆明、祥云,抵达保山。荣三团团部及一、二营驻在诸葛营,三营担负机场守卫任务。杨金继已升任荣誉第一师三团三营七连中尉副连长。

  七月初,远征军强渡怒江惠通桥,攻击日军滇缅战区六大据点之——松山,杨金继也随部队加入了松山战役。

  松山是日军在滇缅边境六大据点之一,阵地工事构筑异常坚固。1942年5月,日军由缅甸仰光登陆,侵入滇缅边境,占领怒江以西大片土地两年之久,在松山大小山头构筑钢筋水泥工事。每个山头自成一体,中央是母堡,四周为子堡,均有交通壕连接,四通八达,火力网点互相牵制支援,形成桥头堡,控制滇缅公路及数十里怒江峡谷江面,易守难攻。

  中国远征军打算拔掉这个日军据点。1944年6月初,中国远征军第71军新28师开始攻击,至月底,因损失过大,卫立煌命令:由第8军接替攻击。

  荣一师奉命从保山赶至怒江畔,发现惠通桥已经被炸毁了,无法通过。只好用汽油桶和木板临时撘起一座浮桥,部队这才渡过怒江。7月上旬,荣三团团长赵发毕(贵州人,黄埔九期生,军长何绍周的外甥),带了一、二营官兵先期出发赶往松山。

  1944年6月6日晚,在夜幕掩护下,赵发毕团长亲率三个连队进行正面强攻,经激战,连夜把鬼子赶下山去。日军仍负隅顽抗,荣三团继续强攻,伤亡不小,然而松山主峰久攻不下。

  赵发毕团长受美国顾问启发,决定挖地道:用坑道作业延伸至松山主峰堡垒底下,以炸药摧毁。美国顾问从昆明调来3000余公斤TNT炸药。7月中旬的一天,由荣三团担任主攻,一营二连为突击队,进入攻击点匍匐待命,四连跟进,三营为预备队。

  时机一到,赵发毕团长果断按下电话机改装的遥控器,只听轰的一声,一朵蘑菇云冲天而起,把松山主峰上的日军碉堡和工事一起炸上了天。二连官兵趁机攻克了松山。部队就地修筑工事,以防日军反扑。

  当晚,日军组织了200多人发起冲锋,企图夺回阵地。七连王富国连长奉命带了一、二排官兵增援二连。杨金继奉命率第三排担负部队侧后翼的警戒任务,以防日军偷袭。守了一整夜,第二天傍晚的时候,张营长从报话机里得到一个消息:“赶紧带部队上来。”杨金继带着一个排赶回营部,营长告诉杨金继:“你是副连长,你的连长王富国已经牺牲了。你赶紧带着你这个排,到松山前线阵地上去防守,我委任你为代理连长。”

  于是,杨金继带着第三排赶到地名叫滚龙坡的阵地。他立即清点人数,剩下不到两个排。一名班长说:“连长被打死了。”“他带我过去,连长就死在一个壕沟边上,腰上中了两枪。还有一个传令班班长也牺牲了,是湖南人。当时日本兵攻上来,双方拼刺刀。他扑上去,死死掐住那个杀死连长的日本兵的脖子,日本兵情急之下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两人同归于尽。”杨金继说。

  七连仅一位排长幸存,杨金继让他把所有士兵编为三个班,防守右翼阵地,又将三排三个班放在前沿阵地,将一、二排士兵合编为一个排,由二排排长指挥。再次修筑工事,备战。

  第二天入夜,日军新一轮反扑又开始了。杨金继一边在战壕里左右移动指挥,一边向日军投掷手榴弹。苦战了一个小时,将日军击退。“当时的场面很混乱,冲锋枪乱扫射,手榴弹乱扔,到处都是爆炸声、惨叫声,不知怎么的,我右腿就中了一枪。”杨金继回忆说,传令兵撕开杨金继的裤子一看,这才发现他的大腿被子弹打穿,血流不止。简单包扎后,杨金继叫来60炮排排长,也姓杨,只有18岁,杨金继对他说:“我令你接替我的位置,任命你为代理连长,一定要把阵地守住。”

  传令兵把杨金继背到医院,但是因为战事吃紧,三团团长不让他下火线,而是要他继续战斗。“如果不及时治疗,而是继续作战,可能我也在那场战役中阵亡了,所幸步兵学校的一个同学看到了受伤的我。”杨金继认为自己很幸运,那位同学向三团团长请求让杨金继下战场,说杨金继这是大腿贯穿,不及时治疗会因流血过多而丧命。在杨金继同学的极力劝说下,三团团长让杨金继下了战场,随后杨金继被送到怒江边的公路上,然后乘坐弹药车到野战医院接受治疗。

  回忆起松山战役,杨金继最大的感触就是伤亡惨重。

  “那一仗,我们光连长都换了4个,3死1伤啊!”说起这段历史,杨金继很激动。

  “受伤后,有人把我送到怒江边上,那个场景,我至今难忘,满目疮痍啊!公路两边躺的全都是伤兵,成千上万的伤兵。”受伤期间,沿线目睹的官兵惨状更是让杨金继伤心。到保山野战医院后,杨金继坚决拒绝了医生截肢的建议,住了一个月院后,腿有好转了,随即再次上前线。“当时日本已全军溃逃,打扫完战场后,我开始清点人数。发现我们七连原先的300多人只剩十七人了,荣三团原先的3000人只剩300来人了。”

  整编队伍后,杨金继所在队伍继续向龙陵追击,在龙陵与日军激战3天,日军乘夜逃遁。部队继续追击,追至芒市,准备攻击日军五十六师团司令部。“随后日军逃往缅甸,我团继续追击,追了一半,上级就下令我们退回芒市了。”

  四、凯旋回归,他过着平凡而安稳的生活

  1945年8月,荣一师奉命去打桂林,开始了战略反攻。行军在半路上,日本人就宣布投降了。杨金继随部队乘坐美国的运输舰凯旋,最后在青岛登陆,杨金继就留在了青岛,并在青岛成家。

  1947年,杨金继请假回家探亲,随后与部队失去联系。当时,杨金继的岳母劝说杨金继别再归队。考虑到新婚妻子的需求,杨金继没再寻找部队,转行做起了生意。1949年,杨金继携带家属回到金华,在金华生根落地,一直过着平凡而安稳的生活。“期间虽然经历了一些事情,但总的来说,我还是很幸运的。”杨金继感慨说。1984年,杨金继从金华银行退休。

责任编辑: 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