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您前期是如何收集文化‘六廊’的资料的?”“您在建设文化大礼堂的过程中,借鉴了哪些本村独有的历史文化?”“您觉得根据本村特色历史文化而建造出的文化大礼堂对于村民起到了何种作用?”
如何将特色历史文化与农村文化大礼堂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是农村文化大礼堂建设过程中无法逃避的重大问题,关乎到农村大礼堂发展存续。
为了求得答案,这几日,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童梦年华,婺星明夏”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访了婺城区多个农村文化大礼堂,采访了众多农村大礼堂的管理者。
在湖口村,队员们参观了文化长廊、美善讲堂、农家书屋、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了解了该村文化大礼堂的建设。民俗文化馆中陈列了大量带有当地特色历史文化的农具、渔具。礼堂管理者沈增鸣更是不失时机地向队员们展示并讲解了保存在展览馆中的鱼苗篓和本村自制竹扇。
农村文化大礼堂建设中的不足问题也在访问中被提及,在管理者的指导下,实践队员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农村文化大礼堂的建设中全组织领导结构;完善软硬件配置,力求建成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据了解,当地各行政村将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定位,以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等“五有”为标准,力求在暑期实践队员们的参与和协助下建成一批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等“三型”于一体并结合当地历史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