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毕业于浙江省卫校,2008年深入地震灾区抗震救灾,2013年担任沙畈乡卫生院院长;在担任沙畈乡卫生院院长后,为了提高医疗水平,采取了医务人员“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并在山村里申请了两个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让沙畈乡村民能够享受平等的医疗报销制度;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医理疗、康复保健等服务项目;在为村民的医疗服务中,从小事做起,做到村民生病能够看、有人看……他就是沙畈乡卫生院院长严健洋。
近日,记者来到沙畈乡,看看严健洋是如何千方百计改善医疗条件,为山区人民谋福利的。
深入地震灾区抗震救灾
严健洋出生在1978年,1996年毕业于浙江省卫校临床检验专业,卫校毕业后在白龙桥医院工作。2008年,严健洋便担任了婺城区竹马乡卫生院的副院长。原以为会一直在卫生院尽自己所能帮助村民们,2008年的汶川地震却激起了严健洋身为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里氏8级大地震,数万生命瞬间消逝,数十万民众无家可归。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严健洋便主动请缨,并有幸成为了婺城区第一批卫生应急预备人员。“那时候汶川处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时期,我们是作为抗震救灾金华医疗队前往,除此之外还有卫生监督和疾病防控等队伍。”严健洋说,“我们是6月27日的下午一点到达青川县城,一到灾区,便看到人满为患,除了部队以外就是医疗队和工程队了。部队主要负责慰问灾民、拆危房和抢修电路等工作,而我们就负责灾后重建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
6月27日,严健洋跟着医疗队和同批队员进行工作交接后,便前往位于青川县城西南方向的黄坪乡。黄坪乡山高路险,余震不断,除了部分居民集中居住在安置点外,大部分还都分散居住在各个山上。地震过后的黄坪乡各村水源污染严重,蚊蝇多,加之持续的炎热天气,使得黄坪乡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等都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了医疗队工作的重中之重。
到达黄坪乡的第二天,严健洋便和医疗队的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调查和卫生知识宣传,告诉村民们饮用水必须要消毒、千万不能喝生水、水源周围不能有污染、储水桶要加盖;不食原因不明的死禽畜、不食发芽土豆;四季豆、豆浆要烧透才能食用、食物要现做现吃;不食过期、变质食品。除此之外还给村民们讲解了食品选购常识。
6月29日,了解完黄坪乡枣树坝村、王家湾村的一些情况后,医疗队在听村民反映后来到了位于1000米高山上的凡家山社。早上六点钟从黄坪乡出发,下午一点钟严健洋和医疗队才走到凡家山社,好不容易来到村口第一个农户家,见到的情况远比严健洋想象中还要糟糕:水源是地表水,水质外观不清,也没放消毒药品,因为山上水源不足,村民们只能到距离家中1公里路程的山脚下背水。“村民们得知我们还没吃饭后,立即要动手烧水、做饭,我们马上拒绝了,因为我们实在不忍心喝那些辛苦背回来的水。”说起那时的场景,严健洋至今感受颇深。
在灾区的那段时间里,严健洋和队友们都住在乡卫生院的帐篷里,面对着十分恶劣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异常频繁的灾后余震,在感受到灾区人民们的感激之情后,严健洋却好像忘了所有的疲惫。说起灾区印象最深刻的事,严健洋说,7月27日,在走访了受灾严重的弓加河村时,5岁的女孩小弓拉让他记忆犹新。
走在去弓加拉河的路上,随处可见山上滚落的巨石,大部分房屋被泥石流冲垮,真正到了灾区严重的现场,严健洋才深刻感受到了地震对灾区人民无情的肆虐。在做儿童预防接种调查时,严健洋遇见了小弓拉,她的父母都在地震中身亡,只留下奶奶与她相依为命。在交谈中,小弓拉还一直注视着那片深埋着她妈妈的废墟。“那一刻我仿佛也能感受到小弓拉的坚强,灾民心中的希望,让我更坚定了齐心协力重建灾区的信心。”严健洋说。
改善医疗条件,为山区人民谋福利
1958年沙畈乡成立了卫生院,在上世纪70年代初建造了病房、诊室等医疗设施。以前的沙畈乡有约2万人口,可随着近年来劳动力的流失,现在沙畈乡留守在山里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小孩,没有医疗设施、医疗设备是不行的。2014年的上半年,沙畈乡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改善卫生服务条件的同时,也改善了村民们的就医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2013年7月,严健洋被调往沙畈乡卫生院担任院长一职。到了沙畈乡卫生院,严健洋开展工作的第一个难题就来了:工作人员太少。沙畈乡离金华市区有45公里的路程,工作人员大部分一个星期只能回一次家,除了各科室人员,整个医院有经验的医生只有5个。一年中106个星期天,平均每个人就要贡献9天。在沙畈乡,有一个村子叫银坑,距离沙畈乡政府还有25公里,距城区近70公里。2014年,严健洋就听说银坑有村民反映他们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有时候一去市区看病就得住一个晚上,而且大部分银坑以及周边村的村民都反映他们不能就近享受医保报销的问题。了解到了这些情况后,在严健洋的多番努力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沙畈乡在山脚、银坑新增了两个医保报销定点医疗机构。从今年3月开始,周边几个村的村民就能跟大家一样享受农村医保待遇。“这是一项很大的惠民措施,自从有了这两个定点机构,村民们别提多开心了。”严健洋说。
卫生院由于地处山区,招不到有经验的医生,严健洋就想办法把卫生院的医生送出去深造,或者把外面的医生请进来。去年,卫生院的两位医生便在婺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学习了B超、心电图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到十二局医院跟随徐宝顺主任“拜师学艺”。严健洋告诉记者,这将是沙畈乡卫生院在一个专业方面的突破口,而相关的彩超、血液、尿液、心电图等设备都已经采购完成。严健洋说:“虽然现在没有和专业医院形成长期性的合作,但下一步,我们的重点就是加强医院的专业性,联系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对口帮扶,一些慢性病的病人能够有延续性地看病,这也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无论村民们有什么需求,再小的事严健洋也会尽量满足。晚上医生都会住在沙畈卫生院,有什么急诊病人可以随叫随到。村民们只要熟悉情况的,从大门口进来喊一声医生就会起床。有一次,一个病人因为大门打不开,一直在门口喊了半个小时才被听见。第二天严健洋听说后,马上在门口装了一个门铃,并在相应的位置设置了有“急诊”字样的灯箱,为的就是让村民们方便找医生,方便就诊。
沙畈乡下设30个行政村,每年严健洋到每个村至少两次,进行随访或体检工作。每年的4~6月份是村民们体检的时间,而卫生院的人员从来都是上门体检,即使是最远的山村,只要那里还有一个村民,医疗队就会上门体检。看到医疗队,村民们也是热情满满。走访一线,敬业的严健洋会跟村民们聊聊天,看病人习惯用哪些药。严健洋说:“很多工作在不清楚的情况下就难以开展,必须要了解每个村民的情况,积极开展随访工作。”
在和村民们交谈的过程中,严健洋发现,村民们对中医的好感度比西医高,很多时候也更相信中医能治本、副作用小。去年12月,卫生院里特意引进了中医中药,还有中医理疗、康复保健等服务。在给村民们进行慢病知识和保健知识的健康宣教中,严健洋还有意把中医的保健知识融入到慢病预防知识中。中医科开设以后,沙畈乡的村民们对中医都夸口称赞。
如今,严健洋的愿望就是让辖区内的群众能看病,知道找什么医生看什么病,而卫生院的医生也能做好随访工作,知道哪个村民适合用哪个药。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严健洋说,由于山区生活艰苦、交通不便,首先要做到以心留人,改善工作环境。为了解决医务人员吃饭问题,去年9月,沙畈乡卫生院办起了食堂,还准备争取改善职工的住宿条件;二是要引进人才,要千方百计去招人;三是请专家对接,把大医院的医生请进来。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