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我爱这土地·艾青抗战诗集》首发式将在艾青故乡金华举行。
艾青在抗战时期,写过许多非常著名的诗歌,比如《火把》。他以诗歌的形式,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中华民族发出自己内心的怒吼。在那个年代里,艾青的诗歌,像一盏革命明灯,鼓励国民奋起抗战。当年,许多进步青年,就是吟诵着诗歌《火把》,奔赴延安,参加抗战。
就在这本抗战诗集发布之前,艾青夫人高瑛女士来电,表示愿意将众多艾青生前的珍贵物品捐赠给艾青纪念馆。
艾青在诗歌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高瑛说,艾青热爱家乡金华,也为家乡写过诗歌。让他生前的物品“回家”,符合艾老的心意。
2015年7月13日,金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艾青纪念馆派代表赴京,拜访“诗坛泰斗”艾青的夫人高瑛。
她向金华艾青纪念馆捐赠的一批文物与书刊包括:艾青书法作品一幅、著名画家吴作人油画一幅、著名画家赵大陆大油画一幅、艾青生前使用过的真皮沙发一套(六件套)以及一大批图书和杂志(约5000册)。
这些珍贵物品,将更好地扩充艾青纪念馆馆藏,特别是馆内的艾青书房、艾青生平等展厅,能得以更真实地还原,让市民有更直观的了解与体会。
让赴京的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朱江龙、艾青纪念馆馆长周国良印象最深的,是高瑛女士的捐赠诚意。“其实,之前那幅吴作人的油画,高瑛已经送给艾丹了。得知我们前来,艾丹便把这幅画转赠给了金华。”
“这幅画放在艾青的家乡,更有纪念意义。”艾丹当即表态。
高瑛又把金华代表带到另一个房间,房间里挂着一幅艾青的油画像,画中的主角,虽是晚年的艾青,却依然目光坚毅、意义风发。“这是赵大陆先生的画作,2009年创作的,也一并给金华吧。”赵大陆是国内现当代油画界首屈一指的人物,画过毛泽东、鲁迅等名人的肖像画。
第二天中午,因搬书事宜,金华代表再次拜访高瑛。此番又得遇艾青之子艾丹。艾丹上世纪70年代中期随父母迁回北京,长期担任艾青的秘书。艾丹说:“艾老有许多珍贵的手稿正在整理中,等到一定的时候,我将与你联系,会有选择地将宝贵的文化遗产捐给家乡。”
高瑛几乎把艾青生前书房里所有的物品,全部移交给了金华。这让金华代表感动不已:“艾青生前物品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来到金华,体现了艾青家人对于家乡无私的爱,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金华代表接收这些物品后,如获至宝,他们小心翼翼将字画用布层层包裹,运回金华后,又马上进行二次装裱。刚到金华,电话就响了,北京那头的高瑛十分牵挂,关心艾青物品是否完好无损地抵达金华。旁人也许无法感知,对于艾青家人来说,这些物品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
艾青与吴作人的友谊
在高瑛女士捐赠的物品当中,一幅吴作人的画与一幅艾青的书法,尤为珍贵。上世纪30年代,两人都曾留学法国,由此结下深厚友谊。
吴作人的这幅油画作品,画的正是高瑛的侧面像。关于这幅画的由来,新加坡学者奇骏在他的著作《关于艾青》中写道:
“艾青曾说:‘在我们全家还没有被调到新疆的时候,吴作人请一批美术界朋友,每个星期五晚上都到他家里画画,每一次都找一位朋友做模特儿给大家画肖像。那时候,吴作人的家是很大的,地点在北京地下铁道的旁边。我与高瑛虽然不画,却时常参加这个聚会。1957年初,作人还特地为高瑛画了一幅油画的肖像。只可惜‘文革’的时候,作人和淑芳(吴作人妻子)都被迫搬家,而这个有意义的聚会也就散了!’”
后来,吴作人将这幅油画送给了肖像主人公。58年来,高瑛一直珍藏着它,未曾面世。
那幅艾青书法作品的内容,则是艾青写给吴作人的:“作人同志所追求的,是一望无边的、风沙弥漫的、默默前进的、戈壁滩上的,骆驼的形象———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的形象。艾青一九八五年九月”。
艾青写完这幅字,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送到吴作人手中。高瑛悉心收好,保存至今。
艾青与吴作人之间的友谊,绝不仅限于字画。《关于艾青》一书中,奇骏也记录了一件趣事,当时,他在吴作人府上做客,巧遇闻名中外的诗人艾青与他的夫人高瑛:
我每读艾青先生的诗,总是想象艾青是一个年轻英俊、热情奔放的诗人,骑着一匹骏马,在广阔的大地上飞驰。他听了我的感想,看了看自己,然后说道:“我在东北住了一年半,新疆住了16年,都好像没有骑过马,只在新疆骑驴子!骑黄胄画的小驴子。不过,新疆的驴子像狗一般大。如果您骑着驴子,在半路上遇到朋友,当大家在握手寒喧的时候,那驴子会从您的胯下溜走,而您是绝对不会跌下来的,因为您根本就是站在地上。”这段小插曲,又引起大家发笑。高瑛女士急着说:“艾青又在说笑话了!大家少听他说话,多吃点菜吧!”艾青接着说道““你们多吃菜,我多抽烟,是很合理的。”
艾青先生转头对作人先生说道:“你曾到过新疆,驴子真的那么小呵!可是你所画的总是雄壮牦牛。为什么最近少画呢?作人啊!其实你看来一点也不老,应该多画,以纪念我们牢不可破的友情!”
“我们是数十年的老朋友了,从巴黎初次见面的时候算起,已经是相交几十年了!”作人先生似有所感地说了这些话。
“作人,我非常珍惜这份50多年的友谊。记得1975年初,我们刚从新疆搬回来北京看病,一副落魄相,多少人不敢来看我们。可是作人却不顾后果,上门来看我这位老朋友,那种温情,难能可贵!最使我不安的是,那天淑芳(吴作人的夫人)还在病中!”
淑芳女士说:“是的,因为我是病在床上,没有去探望你们,到现在心里还是觉得不安。”
“什么不安”,性格爽朗的高瑛女士说,“牢不可破的友谊,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来!我敬你们一杯,大家也一起干杯吧!”
可见,当年这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不是一般的亲近。而此番捐赠给金华的两件字画,便是这份珍贵友谊最好见证。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