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婺城区乾西乡湖头村有一支义务消防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全乡百姓的消防卫士,深受百姓赞誉且其事迹屡屡见诸报端。如今,群众生活水平提高、防火意识增强,火灾发生率已经大大降低,这支义务消防队是否仍然“拉得出、打得响”?昨天,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30多年前乾西义务消防队手写、手绘的消防制度、消防图,如今已成村里民俗馆的藏品。
不忘初心,他们依然是“水火英雄”
“我们的义务消防队成立于1983年12月,传承至今已有32年。近年来,农村火灾少了,可我们的队伍依然时刻处在‘备战’状态。而且都说消防员是水火英雄,没有火的时候,我们也没有闲着,防洪排涝、抗旱救灾、‘五水共治’、洁美环境……我们的义务消防队员们仍然是冲锋陷阵的好战士!”提起村里的义务消防队,湖头村党支部书记陈加平深感自豪地说。
记者了解到,这支义务消防队虽然一开始就由湖头村村民组成,但30多年来,一直服务全乡百姓,所以从成立之初就冠名为“乾西乡义务消防队”。至今,他们依然不改初心,为乾西乃至婺城发展贡献力量。
湖头村分管消防工作的支委委员黄益明,至今清楚记得去年初的那一番忙碌。当时,全省“五水共治”现场会在金华召开,长湖被列为现场会上的垃圾河治理观摩点。作为长湖整治的重点乡镇,乾西乡全民动员,全力推进长湖辖区段的治理工作。与此同时,为了在全省人民面前呈现一个更洁美的乡村环境,维护婺城乃至金华的良好形象,该乡还在清洁美化环境方面下足了功夫。由此,湖头村的义务消防队成了道路清洁的“突击队”。二环西路、长湖路、工贸街……寒冷的冬天,他们加班加点,将全乡各条主干道路用消防水枪一一冲刷干净。“目前,我们的消防队共有12名队员,新老队员参半。那一次,每个人都积极参加了路面清洗。正是大冬天,可每次工作结束,所有队员身上都是湿的,又是泥水又是汗水。”黄益明回忆。更让他感动的是,他曾问过队员们“累不累”。队员们却都憨憨地笑笑,有人说:“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事,应该的。”也有人说:“平时家里要来客人,我们还要搞搞卫生呢。这次全省的领导和客人来乾西,要让他们觉得乾西环境不错,作为乾西人,我们脸上也光彩。”
说起来,近些年,这支义务消防队为湖头的村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村庄环境整治、绿化养护、抗旱救灾等工作中,都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另一方面,他们还是全乡防洪排涝工作中的排头兵。
黄益明告诉记者,乾西乡西片区域与兰溪交界,地势较低,在婺江和马淤溪的防洪堤坝加高之前,老百姓每年都深受洪涝灾害之苦。一旦哪里发生洪涝灾害,义务消防队往往随叫随到。“我们有设备,队员们又肯出力,所以排涝、筑坝都能发挥作用。”黄益明说。61岁的老队员于宝芳,至今对前些年的一次抗洪抢险行动记忆深刻。“那一次,婺江决了一个小口子,幸亏发现的早,我们消防队和村里的民兵一起赶了过去,在两三个小时内用砂袋堵上了缺口。当时已是半夜,缺口堵上之后,其他人都回去休息了,留我和几位消防队员守着。这一守就守到了天亮。看着水位开始下降,我们一下子就松了劲,直接倒在江边的大树下,呼呼睡了过去……”于宝芳回忆说。
据悉,该义务消防队热心服务百姓的名声至今不减。一年前,宾虹西路百事达石材市场旁的立交桥下出现严重积水,婺城相关部门便直接找了该义务消防队,请他们帮忙排水。队员们二话不说,带着设备赶到现场,很快排清了积水。
当然,作为一支消防队伍,队员们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灭火抢险。“这些年,农村火灾少了,但我们依然要时刻做好准备。为了时时做到整支队伍‘拉得出、打得响’,我们至今仍时不时参加消防业务培训,不定期组织开展演练,确保每位队员都能有过硬的灭火技能。”该义务消防队队长赵宝贵表示。
无私奉献,被百姓誉为“灭火之神”
作为一支消防队伍,灭火救灾是本职。虽然眼下队员们已经很少有机会参与灭火,可对那些老队员来说,曾经那一次次与火魔的战斗,始终珍藏在他们的记忆里。当然,佐证这些记忆的,还有收藏在该村荣誉室里的那数十面锦旗。这些锦旗,有政府部门颁发的先进集体荣誉,但更多的是老百姓送来的“人民卫士”、“灭火之神”等各种光荣称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农村还是以土木结构的房屋为主,加上家家户户烧锅灶,家里往往储备着成堆柴火,不小心溅点火星,往往就引起火灾了。那时候,交通还没那么发达,农村发生火灾,等城里的消防官兵赶到,往往损失已经很大。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这支义务消防队。那些年,我们的的确确为乾西全乡的消防灭火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甚至隶属兰溪灵洞乡的烟溪村,因为与乾西交界,我们也会赶去救火。我记得,最多一年,我们一共出动救火14次。”赵宝贵回忆说。
记者了解到,曾经,这支消防队伍被人称为“傻瓜消防队”,因为所有队员参加灭火救灾都是无私奉献的。于宝芳是队里的水枪手,也就是握水枪头的位置。因此,每次灭火都是他离火源最近,烧伤、烫伤是常有的事。可他从来不抱怨,每次都在任务结束后回家,自己抹点药膏了事。而即使是这些药膏,也都是自己出钱。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乐此不疲。他记得有一次,他在田里干活,突然听到火灾警报,向四周一观察,他发现邻村上陈有火灾情况。“从田里直接去上陈更近。”这个念头闪现的同时,他就跳上了田梗,赤着脚撒腿就跑。直到救火结束,他才发现自己的脚上已经多处被刮破了。此外,作为水枪手,他每次参加灭火行动,结束时总是浑身湿透,“夏天还好,如果是冬天的话,回家路上总被冻得簌簌发抖”。
事实上,在这支消防队伍中,每个人都是于宝芳。赵宝贵家里有一辆跃进卡车,一有灾情,他总是贴油贴车贴人,毫无二话。还有队员听到警报后立即从田里赶回来,结果发现大家已经走了,仍不放弃,骑上自行车奋力追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救火时所有队员都“拼命上”,可一旦救火结束,受助者提出请他们吃饭,他们又往往“努力退”了。“发生火灾,肯定会有损失。这种情况下,即使对方诚心邀请,我们也不会有心情留下来吃喝,所以每次都直接拒绝了。”赵宝贵告诉记者。就是这样一支“傻瓜消防队”,在那样的年月里却得以不断壮大,从成立时的十八九人,发展到了最多时的30人。
更难得的是,队员们的“傻瓜”精神还带动了家属以及周围百姓。那时候,发生火情而在家队员又比较少的情况下,其家属、周围百姓都会一拥而上,全力帮忙。“很多次救火,我们的老婆孩子,周围看家的老人都跟着一起跑,抬机器、拉水管……能做的事情他们都抢着做。”赵宝贵感慨地说。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