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第二汽运公司原书记、离休干部阮尚光今年91岁,194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一直战斗在“红色桥头堡”傅村镇溪口村。他见证了烽火岁月家乡的巨变,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成长为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日前,记者采访了阮尚光,听他回忆抗日战争时期那些难忘的故事。
日军的暴行,让溪口村哀鸿遍野
1925年7月,阮尚光出生在金东区傅村镇溪口村。阮尚光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加上八十来岁的祖母,一家八口人都靠当杂货店店员的父亲养活。父亲工资微薄,在阮尚光的记忆中,别说生活安乐,甚至连一口饱饭都没吃上过。
妹妹出生时,家中的经济情况更加困难,无力抚养妹妹的父亲最后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将妹妹送给了离溪口村十来里路的一户人家当童养媳,之后,二弟又因病去世,家里少了两张嘴吃饭,日子才得以艰难度过。
阮尚光10岁时,恰逢大旱之年,农民们辛苦耕耘的田地颗粒无收,为了换些应急的口粮,父亲把家中唯一的一点田地也拿去典当。自此,阮家成了没有土地的农民,生活也越发困难。“那时候,真的连一本课本都买不起。”阮尚光只读过三年小学就辍学了,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他后来去地主家做了放牛娃。
阮尚光居住的溪口村位于金东区东北角与义乌交界处,由于地处要隘,四面环山,毗邻金华、义乌、浦江三地,是当时交通的枢纽。日本鬼子入侵金华后,金义县委、金义浦兰办事处和金萧八大队就经常驻在这里。作为金义浦红色根据地重地,溪口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有着“红色桥头堡”的美称。
1942年春,在日本鬼子入侵义乌前,溪口村便开始建立党组织,同年11月,溪口村成立了党支部。
1942年5月,日军决定侵犯金华,溪口村是进入金华的一个必经之所,必然会第一个遭殃。其实日军要来溪口村扫荡的消息前一天村民们就听说了,但那时民风淳朴,乡亲们也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都没有意识到日军的残暴。大家觉得日本鬼子不太可能来迫害无辜的百姓,所以大家都没有逃跑的意思,反而如平常一样各自生活。“第二天,我还和几个同村的青壮年一起到村外的田里劳作呢!”阮尚光说。
谁知,第二天,日军的大部队就闯进了溪口村。面对手无寸铁的村民,鬼子们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他们还将村中男女全都抓了起来,各自关进了大屋,派人看管,并在溪口村住了下来,杀猪宰羊,补充部队需要。
据阮尚光回忆,当时溪口村一共有300多户人家,逃出来的村民还不到一半。“我们几个原本在村外干活,并不清楚村里的情况,后面是看到有逃难出来的村民,边跑边喊我们快去逃命,这才知道村里出了事。”当时,阮尚光的父亲正在别的村庄做生意,他的叔伯也在外打工,家中唯有女眷和弟弟留守,虽然很担心家人的安危,但阮尚光势单力薄,实在无力抵抗日军,只好忍痛跟着村民一起逃到了山中。
“在山中饿了两三天,听说鬼子走了,我们才敢回村找家人,所幸,他们都没有受伤。”虽然人命还在,但彼时被扫荡过后的溪口村已是满目疮痍。“各户人家养的鸡羊猪都被宰杀干净,听家人说,鬼子杀鸡,都是拿刺刀直接一划拉,把一只鸡的两只脚都砍断了,再烤着吃,吃不完的就剥皮带走。”阮尚光后怕道。
溪口村党支部曾立下累累功绩
1942年农历四月初八,金华沦陷。在日军残暴恐怖的控制下,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朝不保夕。同年农历五月初二,来到金华金东义西还不到一个月的日寇,就出动二百余人,突然来到义西区的吴店村、横大路村、派溪头村和金东区的上姜村、上柳家村、下柳家村、田塘背村、西周村、畈田蒋村、石四塘村等十几个村庄杀人放火。
上姜村地势比较高,村民闻讯后纷纷逃往村后的小山沟中躲避。结果不幸被日寇发现,日寇把十三个年轻力壮的村民赶到一个山洞边,全部杀害。后来听说畈田蒋村也有人被杀。十多个村庄中被烧掉多少房子更是数不清楚,听说当时光傅村一个村被烧掉的房屋就有三百多幢。被杀被烧的家人呼天抢地,未被害的人家也很悲痛,陪着掉眼泪。当时金东义西区地下党即开始有组织的活动,串联鼓励人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团结起来,抗日保家乡。同年七月七日,在义西下宅村祠堂内成立了金东义西人民爱国抗日保家乡的自卫大队(简称八大队),从此这支武装部队就日夜活动在金东义西这片土地上。
当时为了抗击日本鬼子的侵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溪口村也成立了农民抗日救国会、民兵自卫队、妇女会和儿童团。面对动荡的时局,眼见老百姓四处奔逃,有家不能回。年仅18岁的阮尚光内心也燃起了复仇的火焰。后来,他便报名参加了农会和民兵自卫队。
在农会和民兵自卫队里,阮尚光的组织意识很强,服从领导,工作积极,很快引起了党组织的关注。1943年11月,在党员傅得元和阮为贵的介绍下,阮尚光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据阮尚光介绍,当时溪口村首任党支书是该村最早入党的傅延武,上过几年小学,是村里锣鼓班成员,他说话机灵,且富有正义感。党支部成员还有傅延株、楼景山、阮为镜、徐为金、阮兴宝等10人,个个都是年轻力壮、虎头虎脑、朝气蓬勃的小伙子。
党支部任务很多,除发动群众组织开展活动外,还要传递重要情报,配合主力部队袭击日寇的战斗,其中几次,阮尚光亲临其境,难以忘怀。
1943年7月,在长塘徐、两头塘一带,八大队进行了一次袭击日寇的战斗。溪口村党支部的任务是后勤供应,送茶送饭和救护伤员。当时战斗异常激烈,敌我双方均有伤亡。我方击毙日军七八名,但八大队一个班长朱天佑(四川人)和战士周杰(兖州人)也受了重伤,倒在稻田里,是支书傅延武等五、六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枪林弹雨中把伤员从水田中抢救出来。可惜周杰因伤势严重,后在归途中死去,另一位朱天佑也因失血过多光荣牺牲。事后,溪口村党支部将二人安葬在西沿山山脚下。现在傅村镇革命烈士陵园的石碑上仍刻有朱天佑、周杰两名烈士的英名。
难忘1944年的那场文艺晚会
1944年5月中旬的一天,在金东溪口村阮小宗祠祠堂内,由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萧支队第八大队政工室主办了一次文艺晚会,参加人员除了金萧支队第八大队政工室部分成员外,大多是溪口村及邻近村庄的村民。
文艺晚会的节目只有两个:第一个节目是道情《新闻吴店记》;第二个节目是歌舞剧《走马灯延安颂》。
《新闻吴店记》唱的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前几天部队在吴店打了一场漂亮的仗,消灭了来吴店抢掠的二十几个日本兵,还打死了一个骑马的日本兵队长。他骑的马也被八大队缴获,他们还缴获了一些枪支弹药和部分粮食等物品。此战胜利,部队上下都很高兴,群众知道这个好消息也都很高兴和振奋,并要为此次胜仗庆功,为了不辜负群众的心愿和要求,政工室赶写出一个《新闻吴店记》,于当晚的晚会上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道情”形式来表演。
演出开始了。只听到“嘭、嘭、嘭”……几声响,戏台后转出一个双手捧着一把打酒用的铁皮壶的演员。他用这个铁皮壶瓶代替“渔鼓”,用口技表现信号枪、步枪、机关枪、小钢炮的声音。用手脚的舞动、眼球的活动,把新四军战士演活了,把日本兵的丑恶形象演绝了,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第二个节目是歌舞剧《走马灯延安颂》。马灯是用纸糊的,通过红、绿、黑等色彩经过艺术加工,使马灯的形象逼真。四个演员集体行动,手舞足蹈带动马灯点头、动脚。他们口唱《走马灯延安颂》,歌声十分动听,也十分感动人心。有几句歌词至今阮尚光还记在心中,不仅记得,他还能按照当时他们唱的曲调哼出声:“兄弟姐妹一条心,门前烂泥变黄金,先前延安是苦地,如今延安满地金……”
退休后,他仍不忘历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阮尚光仍留在溪口村党支部继续效力,后因工作表现出色,于1950年1月1日,被党组织保送到浙江第八地委干校学习。学有所成后,阮尚光留校工作,成为了金华县学员队队长,负责带领66名新兵到金华县委组织部报到。来到金华县后,阮尚光又被组织相中,成为金华县纪律检查检查委员会的检查员,后又任金华县罗店区委代书记、金华县人民政府民政科副科长、金华县农业银行行长等职位。
1981年,阮尚光从金华市第二汽运公司离休。为了不忘历史,离休后的他开始执笔将曾经经历过的烽火岁月写成回忆录。回首往昔,阮尚光感叹,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曾经的溪口村党支部成员,虽然他们个个都已是耄耋之人,离休的离休,退休的退休,而且不少同志已经辞世。但健在的几个老同志,仍衷心感谢党的指引,使他们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说,是革命现实造就了他们,培养了他们,使他们没有虚度人生,为祖国为人民做了一些事,尽了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