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在2015年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目前农村文化礼堂还存在内容比较单一、利用率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离“精神家园”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笔者以为,这与一些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的脱节和薄弱不无关系。因此,结合近年来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的所感所悟,在如何加强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及其建设的主要方向与基本模式方面,作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一、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毋需讳言,一些地方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由于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确实导致农村文化礼堂出现了内容设置单一、活动开展偏少、场所利用率低、参与人气不旺等普遍现象。但是,真正致使农村文化礼堂很少开展活动,或者不能持续正常活动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的脱节或说是薄弱。殊不知,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基层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担负着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先进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现代科学技术传播、健康生活知识普及等历史使命,所以必须有多种层面的骨干队伍的活动支撑,才富有生命活力,完成从“文化乐园”到“精神家园”,从“集聚人气”到“凝聚人心”的目标提升。
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应该是组织各种活动的策划队伍、宣传讲座的宣讲队伍、编创文艺节目的创作队伍、引领文体活动的文体队伍、保障正常运行的管理队伍以及社会文化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等各方面的队伍。这些队伍如同人体身上的五脏六肺,不可缺失,然而当前不少农村文化礼堂恰恰正是少了这些关键“器官”。由此可见,农村文化礼堂的队伍建设至关紧要,应该成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二、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主要方向
既然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处在激活农村文化礼堂功用,确保农村文化礼堂持续运行的重要位置,那么,把握好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的方向就显得尤为关键。根据农村文化礼堂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其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向:
1.本地本土方向。因为来到文化礼堂参与活动或说受教育的都是当地农村的农民群众,所以为其服务的队伍组成人员也应来自本地本土为主为宜。可以从热衷公益事业,喜爱农村文化的当地乡土文化能人、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以及农村干部、道德模范等群体中选拔人员,组成策划、宣讲、创作、文体、管理等方面的队伍。建立起一支支本乡本土的永远撤不走的驻堂队伍,从而增强农村文化礼堂的自身运转能力和活动的经常性开展。
2.乡音乡情方向。乡音乡情是拉近感情距离的便捷方法,也是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发挥更好作用的有效途径。例如婺城区蒋堂镇开化村在文化礼堂建设中建立的由本村党员干部、退休教师、模范人物组成的乡音宣讲队,不仅在“善美讲堂”内宣讲,还走向村街小巷、农户家里宣讲“三改一拆”、垃圾分类等工作,为改善该村的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进作用。实践证明,乡音乡情更能打动群众心坎,有利于提高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草根草星方向。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倡导草根草星特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婺城区蒋堂镇的泽口村,由于村民历来爱看爱唱婺剧,就在文化礼堂建设中组建起婺剧表演队和婺剧节目创作组。表演队和创作组的“草根草星”们,结合当前农村新变化,创作上演了《碧水情》、《婆媳喜唱新农村》、《老有所养》等婺剧小戏、表演唱节目,大受村民欢迎。事实证明,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建立起来的草根草星队伍,更能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同,激发他们的亲切感与信任度,有利于增强农村文化礼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精才精艺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更新换代进入千家万户后,农村文化礼堂队伍自身的文化艺术水平也应随之提升和提高。农村文化礼堂的队伍建设应在坚持乡土特色的同时,还要积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提升措施。即:请专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来辅导,送各类文化骨干出去培训。切实提高文化礼堂队伍的自身才艺及管理水平,有利于农村文化礼堂的持续、长足发展。
三、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建设基本模式
在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的实践中,各地结合自己的地域特色、文化传统、群众需求以及资金条件等因素,创建了许多队伍建设模式,但归结起来,基本模式应具有如下几种:
1.策划型模式。农村文化礼堂无论在制定全年、近期工作上,还是在组织宣讲、演出、礼仪、展览、比赛活动前,事先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计划和详细的方案,以确保工作的逐步实施和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因此,需要从村干部、各类退休人员、乡土文化能人中选择有一定文化创意能力的人员组成策划团队,负责整个工作计划和各项活动的谋划工作。
2.宣讲型模式。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情操与现代科技文化水平。因此,需要从先进党员、优秀干部、道德模范、致富能人等群体中挑选有一定影响力和演讲水平的人员组成宣讲队伍,担负形势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培训、核心价值观培育、致富技能传授、传统文化继承以及健康生活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宣讲任务。
3.创作型模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村面貌与农民思想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人新事、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因此,需要组织一些有一定文字功底的业余作者成立农村文艺创作组,为当地农村文艺团队及时提供丰富多彩又健康向上的演唱资料。
4.引领型模式。由于农村环境的相对封闭,农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表露也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参与文体活动之初,有一种放不开手脚的拘谨,从而影响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因此,需要发现、动员、培养一批性情开朗、性格开放并爱好文艺、体育活动的积极分子,率先组成各种文体骨干队伍,引领、带动农村文体活动的全面开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在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5.管理型模式。农村文化礼堂活动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具体事务杂,要保证农村文化礼堂的常态长效运行,其各项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因此,需要物色一些富有责任心和懂电脑、电器知识的热心人,组成管理队伍,负责场地的维护、设备的维修、活动规章的制订以及安全的宣传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确保农村文化礼堂的正常开放和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6.志愿型模式。为加快农村文化礼堂向前发展,倡导社会力量办文化,实现“汇智聚力、共建共享”的农村文化新局面,农村文化礼堂还需要广泛吸纳群众性组织的代表、乡贤达人、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的专业人员以及大力支持农村文化发展的热心人士等骨干力量,组成社会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谋划指导、工作统筹、活动开展和经费管理等工作,借此拓宽农村文化礼堂的发展视野,不断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