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周末人物

吴林森:在沦陷区,我目睹了日军的滔天罪行

2015-08-28 09:30:5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郦莎 见习记者 包蔚倩 文/摄

  金华市五中离休干部吴林森,现年94岁,是江苏宜兴人。在他幼年时期,曾经历过抗日战争。受到日寇迫害,他15岁背井离乡,逃亡流浪,沦为难民两年,吃尽了苦头。在沦陷区,他目睹了日军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日前,吴林森给记者打来电话,希望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将自己的故事撰写成文,提醒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宜兴沦陷,他成了流亡的难民

  吴林森的老家在江苏宜兴的南新圩村,他出生于小农家庭,家中有兄弟姐妹五人,他是老幺。因为家贫,吴林森小学毕业后就开始务农。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时,吴林森正值15岁。当时,日寇凭借强大的海陆空优势,长驱直入,一路攻占多个省市。“8月9日,日军在上海制造‘虹桥机场事件’,又借名目进攻上海。”据吴林森回忆,当年日军攻打上海费了不少时日,虽然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但仍不敌日军的攻势,节节败退。“日军从上海开始打,一路打到了昆山、苏州、芜湖,最后来到了我的家乡宜兴。”随日军出现的,还有大批流离失所的难民,吴林森知道,自己的家乡已经不安全了。

  1937年11月,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吴林森和大哥、二哥、姐姐、姐夫以及姐姐的孩子,一行六人离开了家乡,成为流亡难民的一份子。他的父母年事已高,吃不消路上的折腾,三哥也不愿意离开家乡,一家人抱头痛哭之后,依依惜别。

  逃难的日子是艰苦的,一边要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一边又要跋山涉水地赶路,加上条件有限,路上的吃喝拉撒都成了难题。吴林森说,当时每个难民身上只背了最简单的铺盖,逃到一个地方,有人烟的话就上门讨吃的。有时逃到无人村,家中还留有粮食的,就借住下来自己生火做饭。但更多的时候,路上是见不着人家的,“隆冬腊月,在野外,晚上大家只能把被子铺在地上,饿着肚子抱团取暖、休息”。

  虽说是难民大逃亡,但并不是无组织无纪律。当时,上百个难民被细分为一个个小组,每个小组有难民20~30人,由其中一个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负责领导。这个领头人可能对逃亡路线比较了解,也知道如何躲避日军的袭击,吴林森所在的那个难民小组的领头人就是他姐夫村里的人,名叫曹步青。

  40天后,吃尽苦头的吴林森一家终于来到了南昌难民收容所,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吴林森介绍,南昌难民收容所当时是由国家主办的,专供难民避难的场所。在这里,集结了上千名从全国各地逃难过来的百姓,大家睡的是通铺,吃的是大锅饭,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在抗战年代来说,这里已经是弥足珍贵的一方净土。可惜,这样的安宁并没有持续多久,半年过后,日军还是打过来了,南昌也沦陷了。

  之后,吴林森又被迫逃离南昌,与家人辗转来到了湖南长沙。长沙没有难民收容所,他们只好住到了当地的贫民区,靠去酒店等娱乐场所卖香烟来维持生计。“酒店里的客人知道我们三兄弟是难民,都会主动来买我们的香烟。有时香烟的进价是4角钱,他们就付1元钱,还说不要找了。遇上好心人,还会邀请我们一起同桌吃饭。”战争年代,来自陌生人的关心,让流离在外的吴林森一次次感受到温暖。

  在长沙一直待到17岁,吴林森才接到家里的消息,说老家相对安全一点了,可以回去。之后,他们终于回到了宜兴,与父母团聚。

  亲眼目睹日军的三次罪行

  1941年~1943年,宜兴仍是日军的沦陷区。日军的据点就建在吴林森老家的附近,村子里隔三差五就会有日军部队来扫荡,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回到家乡的吴林森,就曾目睹了日军的三次罪行。

  第一件事,是关于一个名叫关子伢的苏北男人。这个关子伢,是寄居在地主家的长工。当时,吴林森的老家一共有18个地主,受国民党部队之托,每个地主家里都偷偷地保管着国民党的几支枪。这个地主就将枪交给关子伢,让他藏好。思前想后,关子伢将枪锁在了一个木头柜子里。但地主对关子伢怀有戒心,怕他告密,就又偷偷地将枪藏到了其他地方。后来,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让日军听说了关子伢藏枪的事,几个日本兵把他抓了起来,逼他说出枪的下落,忍不住酷刑的折磨,关子伢最后将事情和盘托出,几个日本兵便闯进地主家搜枪,可枪早已换了藏身之所,日军扑了个空,盛怒之下,他们便一口咬定关子伢是中国兵,把他吊在了一棵杨树上,用火活活烧死。那天,关子伢凄厉的叫声响彻了整个天空。“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关子伢最后被烧得面目全非,死状凄惨。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我有本事,一定要给他报仇!”吴林森怒道。

  第二件事,是发生在隔壁的隼头村。吴林森的老家叫南新圩村,隼头村和南新圩村就隔着一条河。一次,日军要来扫荡隼头村,因村庄附近都是平原,能躲的地方不多,无奈之下,隼头村的部分村民躲进了村子旁边的坟地里。坟地里有树和茅草,又有墓碑,白天看着都阴森恐怖,大家以为日军会有所惧怕,谁曾想还是没逃过日军的搜捕。当天,日军一共在坟地里抓到了11个青年。更不幸的是,日军在其中一人身上发现了国民党部队的符号,便一口咬定其余10人也是同党。随后,丧心病狂的鬼子们找来一根手指般粗细的钢筋,从11个青年的手心依次穿过去,将他们串在一起,拉着走了七八公里。拉到公路旁后,就在他们的据点附近,用刺刀一个挨一个地砍青年的脖子,砍到最后,那个杀人的日本兵都没力气了,随意砍了两刀就将11个青年丢弃在路边。结果,除了最后那个青年因伤势较轻逃过一劫,其余10个人都死了。

  第三件事,是姐姐家的房子被烧。吴林森的姐姐,早年嫁给了一个地主。姐夫家的房子有三进,生活条件在当地算是不错的。一天,两个日本人在村里抓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曾是国民党,还是抗日英雄,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退伍回乡务农。日本人抓了他后,一路押解回据点。路过姐姐、姐夫家的时候,日本兵觉得肚子饿,就带着这个人去姐姐家杀猪吃。进了门,两个鬼子把枪竖在了墙边,拿着两把刺刀,又找了一把菜刀递给那个男人,让他帮忙一起杀猪。杀猪的时候,刺刀上沾了油,鬼子就嬉笑着拿那个男人的头发当抹布擦,那男人虽然嘴上没说,但眼里早已冒出了火,心想:“我一定要杀了这几个可恶的鬼子。”

  过了一会,一个鬼子背着割下来的一条猪腿去河边洗干净,另一个鬼子和这个男人留在屋里继续杀猪,看着正在专心致志宰肉的鬼子,男人灵机一动,装作伸懒腰的样子把身子退到了鬼子身后,高高地举起手中的菜刀一下子砍在了鬼子的脑袋上,鬼子都来不及哼一声,就当场毙命了。随后,男人马上抱起竖在墙边的两支枪夺路而逃,洗完猪腿回来的另一名鬼子见状,大声呼唤,当时马路边正好还有其他鬼子在,大家闻讯追捕该男子,还用枪扫射,但男人身强力壮,跑得也快,一下子就没了踪影。追不到逃犯,又丢了两支枪,气急败坏的日本人把气撒在了姐姐、姐夫身上,一把火将他们的房子烧了个精光。“后来,姐姐、姐夫只能回家和我们同住,经济条件也不复从前了。”吴林森说。

  在烽火岁月中求学、成长

  17岁后,回到老家的吴林森在烽火岁月中不忘继续求学。当时城里的中学因战乱迁到了乡下,吴林森就去了那里读书。到高中时,日本人隔三差五就来扫荡,苏州中学也办不成了。由苏南中学代替,这是一所经日本人同意开办的学校,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日语,接受日本人的殖民思想,对此,很多学生嗤之以鼻。

  一次,四个学生在学校里抗议,惊动了日方,日方派兵来抓抗议者。学生闻讯后纷纷逃走,吴林森也逃到了江苏省五临中学继续读高三。也就是在这里,吴林森加入了抗日的队伍。

  1944年,恰逢国民党政府号召知识青年参军,在“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口号的感召下,吴林森义不容辞,投笔从戎,参加了青年军。他在江西莲河军事学校受训三个月,学习轻机枪、重机枪等武器的装卸、修理、使用后,编入青年军31军208师623团迫击炮连一排一班当下士班长。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了,青年军未能参战杀敌,成为了吴林森人生中最大的遗憾。1945年,吴林森退伍,继续读书。

  22岁时,在中央大学读书的吴林森通过小学同学宋序龄认识了从游击区出来的胡秀吟,胡秀吟是宋序龄的妻子,永康赤川人,在她的介绍下,吴林森来到了游击区,并于1949年5月15日加入共产党。之后,吴林森辗转来到了金华,在多个岗位上任职,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直到1984年5月15日,他才从金华市五中离休。

  如今,吴林森已经94岁,每当提起70多年前的回忆,依旧义愤填膺,刻骨铭心。他说,有国才有家是他沦为难民时的深刻认识。借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吴林森希望将自己的故事转述给更多的人听,“8年抗战,在国家存亡之时,我挺身而出,投笔从戎,虽然未有成就,但我爱国之心不变,我愿我的经历可以告诫子孙后代‘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有国才有家’。”他如是说。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