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正确养生,因人制宜
说起“治未病”,大概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概念,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俞虹告诉记者,“治未病”包含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几个方面,通俗地说,“治未病”就是调养尚未患病的机体,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发生,或防治疾病的进一步加重,倡导人们注重预防保健。
冬季来临,自然界寒气旺盛,“金华一般是湿、寒为主,冬季很容易发生寒邪入侵体内而导致疾病,这时候人们应该注意防寒,以免寒气损伤人体的阳气,头顶、口、鼻、肚脐、脚底、腰背部都是冬季特别需要保暖的部位,防止寒气的入侵。美丽冻人不可取。”俞虹说。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冬天,不光要做好保暖工作,平时的饮食也要有所取舍。“很多人说冬天最舒服的就是吃火锅,其实不然,冬天不能吃太多温燥食物,火锅中的辛辣都会引起上火。冬天可以多吃黑木耳、百合、山药、莲子、芝麻等滋阴补肾健脾益肺的食物。”俞虹说,“在冬天睡眠方面,讲究的是早睡晚起,尽量避开阴霾的时候,对老人来说,在太阳出来后锻炼最为适宜。”
说起感冒发烧,有人一个月一次,也有人一年一次,这跟平时的锻炼固然有关系,跟自身的体质不无关系。俞虹解释,根据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人群体质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体质类型,除了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余体质为偏颇体质。
体质的不同导致每个人所将要患病的类型也有所不同,通过体质辨识,判断出人体目前的体质类型,为个体养生、预防、治疗疾病提供依据。进行体质调整后可以实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所以说健康以体质为本,体质决定健康,这也是传统医学“因人制宜”的体现。
俞虹说,许多人觉得自己身体不适,但去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问题。其实已经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很多“慢病”的前期,常处于一种“临界状态无人管、临界状态无法管”的情况,疾病虽然还没有发生,但已经出现了某些征兆,在疾病还处于萌芽状态时,这时就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防微杜渐,防止疾病的发生。
采取措施预防疾病
亚健康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是指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在躯体方面可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怕冷怕热、易感冒等;心理方面可表现有情绪低落、急躁易怒、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社会交往方面可表现为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健康与疾病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中间可能存在一个“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治未病”则能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有效预防各种慢性疾病。同时,通过饮食、中药、针灸火罐等中医传统方法对出现不适症状的亚健康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纠正其体质偏颇。
俞虹告诉记者,临床上像中风之类的病症,多数有先兆症状,如头眩头痛、肢麻无力、手颤等,如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就可以避免发病。还有一些发作性疾患,如哮喘病,当出现先兆症状时,或在缓解期时,预先采取措施,就可以阻止其发作或减轻发作的程度。
俞虹告诉记者,治未病中心通过对体质的辨识,对偏颇体质和健康状况给予早期干预调理,中医体质调理方法很多,包括经络调理、四季养生及饮食调理、起居调理、灸法、刮痧、火罐、三九穴位贴敷、中药膏方、中药汤剂、音乐调理、运动调理、心理调理等等,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除了对亚健康人群进行针对性的调理,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也非常有必要进行中医体检。因为长期接受某种治疗或服用某种药物,必然会对体质平衡产生影响。通过中医体检,了解这种影响,及时进行中药调理并配合平时饮食调理,对人体功能的一些变化进行主动性干预,就能达到既不影响治疗,又能减少副作用伤害的目的。
据介绍,金华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成立于2007年,于2014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增的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单位,承担着整个金华地区养生保健示范指导工作。“平时除了在医院坐诊,我们工作人员还会经常参与全市的培训,以及对社区、医院相关骨干人员的培训,多次下基层、乡镇为居民讲解治未病的重要性,争取让居民能够做到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达到预防慢性病的效果。”俞虹说。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