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社会

协商共襄十三五 戮力同心谋发展

2015-12-10 09:28:2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区政协副主席邢水成: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做大做强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应将其作为婺城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重点产业来抓,积极培育、做大做强。一是中央有政策导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开发、绿色、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和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战略举措,以及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这些都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二是区位有相对优势。婺城区是浙中西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和金华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核心区,且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既是上海经济区、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腹地的结合部,也是浙江省、闽浙皖赣四省及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加上高铁开通后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的加速和畅通,使现代服务业发展具备了较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三是产业有迫切需求。婺城区近年来经过市区体制调整,工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大平台减少了,相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还有较大的上升和拓展空间,尤其信息网络服务业发展起步早、势头迅猛,可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因此,在“十三五”规划中,要及早谋划、做好规划,着力培育发展商贸物流、信息网络、休闲旅游、金融保险、健康医疗、文化教育、房产中介等产业,构建明确的产业体系,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现代服务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

  区政协副主席、区工商联主席、区知联会会长吴月华:

  加强供给与消费关系研究,科学筹谋经济发展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今年国务院就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连发两文,释放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烈信号。与需求侧目标相同,供给侧改革也是创造新需求,且这种新需求更具可持续性。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十三五”时期,区委、区政府也要加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视,不能再单纯地依靠通过出台政策、扩大投资等传统方式来实现经济短期的增速调节,而应更多地去研究和思考经济发展的市场结构调整及优化,更好地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区域经济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如: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为市场释放新供给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制度、技术和产品创新,增加市场新供给和有效供给,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

  区政协副主席、民进婺城总支主委张琳鑫:

  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推进健康婺城建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在婺城区“十三五”规划中,也要体现“健康婺城”建设的重要性。一要保投入,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推进和深化各项医改工作,发展居家养老、健康养生、互联网医疗服务等产业;二要强基本,实施医教协同,加快培养各级卫计人员,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和全科医生;三要抓基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广实行分级诊疗,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安全;四要建机制,建立卫计人员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可在乡镇(街道)卫计部门与区级卫生院、市级医院之间实行双向转诊,促进合理配置卫计资源,满足不同区域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区政协副主席楼存根:

  战略谋划发展定位,科学布局产业平台

  婺城区“十三五”时期的规划发展,要注重充分发挥区域现有的基础条件和优势,积极彰显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特点特色和趋势,走科学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在发展定位上,婺城区作为金华中心城市核心区和主城区,可目标打造“都市核心”“智慧城市”“文化名城”“宜居福地”,分别对应体现加快金义都市区建设、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十大宜居城市等的区域特色和优势,也符合未来区域发展的现代化目标和趋势。二是在战略措施上,可实施“产业强区、以城建区、宜居兴区、生态立区”四大战略,着力推进产业提升、城乡融合、基础建设和民生福祉,加快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三是在空间布局上,可以“一核两带三区四园多点”作为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的框图,“一核”指都市核心区;“两带”指二环信息经济产业带、宾虹西路新兴产业带;“三区”指江北老城区、婺城新城区、仙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四园”指信息产业园、现代物流园、总部经济园、精品农业园;“多点”指省、市级中心镇和特色小镇等。四是在平台支撑上,可重视发展两个新的产业平台,在二七区块旧城改造中,争取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经济发展相融合,并结合城北、城西版块建设,打造“金华高铁商务区”;在白龙桥郑岗山一带设立宾虹生态产业园,并将蒋堂界首工业园提升为区级管理,统一纳入生态产业园开发。

  区政协常委、民革婺城总支主委缪雪荣:

  建设浙中汽运信息物流园,打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金华作为浙江中西部的区域中心,有着先天的区位优势,拥有便利的公路交通网,发达的经济基础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商业圈,特别是随着金华经济的发展,蓬勃发展的生产制造业已成为物流市场需求的重要主体,旺盛的商贸流通业与发达的专业市场正催生浙中汽运信息物流园的早日规划和形成。全区目前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且有较强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但这些企业由于缺乏政府系统管理和规划,无法适应网络经济兴旺发达和电商快递物流发展。建议吸取外地先进经验做法,加快建设浙中汽运信息物流园,建立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在仓储、货运信息、装卸等环节给予一体化信息化服务;科学调度运力结构,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无缝对接,解决信息不对称、诚信缺失、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问题,提高物流信息效率;加强物流过程控制,保证物流安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本地区企业经济竞争力。

  区政协常委、民盟婺城总支主委郑艳球:

  突出民生优先,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二五”时期从温饱向小康迈进,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已发生改变,有了新的提升,社会的法制建设、公平的实现维护、更高需求的满足程度、社会保障的覆盖、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都成为“十三五”时期新的考验。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在“十三五”规划编制中,应明确体现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建议从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角度出发,统筹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在养老保险、医疗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城乡低保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继续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集中新增财力办好惠民实事,合理安排项目,强化资金保障,把好事办好。加大对西南山区扶持力度,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改善西南山区群众、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民建婺城总支主任雷永金:

  全面总结十二五,科学谋划十三五

  一是全面回顾,深刻剖析。全面总结回顾“十二五”规划的落实情况,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对未落实的规划内容深刻剖析原因。二是集思广益,科学认证。在全面总结“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对“十三五”规划进行科学认证。同时,加强和改善规划编制方法。借助微博、微信、网络、电视、报刊等信息平台,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使规划编制成为公众参与的过程和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三是突出重点,科学布局。抓住战略性的事项进行科学布局。特别是在医养结合方面下足功课,在专科医院上做文章,在信息物流方面有一定的作为。

  区政协常委、农工党婺城总支主委郑池爱:

  推进教育现代化,做强婺城教育品牌

  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建立规范教育秩序的长效管理机制,依法管理、依法施教。二要高度重视学校布局的优化。对四中、九中、十八中、铁路小学、红湖路小学等,借助“二七”新村的拆迁,进行合理布局。借助名校集团化办学,城乡统筹,科学规划,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三要突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培训模式,开展现代、开放、高效的教师成长培训,不断提升师资培训效能,加快我区教师专业成长。四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议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大力实施“互联网+教育”工程,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校园”,加快我区教育信息化步伐。

  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婺城基层委员会主委应堂亮:

  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现代林业经济

  婺城区森林资源丰富,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2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8.1%。境内有沙畈、金兰、九峰等五大水库,且库区集雨范围都已列入市区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因此婺城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经济优势明显,目前农家乐、民宿等发展不错,生态休闲旅游有了一定基础。但要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生态休闲旅游经济:一是编制好生态休闲旅游总体规划,重点发展民宿、健康养生、农家乐、湿地公园等,全力打造“生态休闲健康养生到婺城”品牌。二是出台林地流转、林权抵押、建设用地倾斜等政策,鼓励工商业主投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引导村集体和林农以房屋、土地入股参与开发。三是充分利用林中空地和抛荒地发展银杏、枫香、乌桕、七叶树等彩叶树种和榉树、紫楠、红豆杉等珍贵树种,着力改善森林生态景观,提高生态休闲旅游品位。

  区政协委员、区工商联党组书记胡霞亮:

  实施“创新强区”战略,以创新推动发展

  一要在整体发展战略上强化“创新强区”。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挖掘潜在优势,创造柔性优势实现逆势赶超。二要进一步重视产业发展平台的创新。在新经济环境下,产业分工不断细化。政府要创新地运用政策和市场手段,引导社会专业力量搭建各种产业发展平台。三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创新应用。“十三五”期间,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新的融资手段的创新利用,是经济发展很重要的方面,在规划中要有一些方向性的要求。四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要加强对新生代企业家管理和培养,他们将成为婺城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最有活力和潜力的新生力量,建议上升到区委区政府的层面出台管理培养意见。要引导解决政府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问题。五要重视“农村电商”的发展规划。农村电商虽然在经济效应上可能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其社会意义是巨大的,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产品的电商化销售,另一方面是为农村人口解决平等消费机会,可以通过电商与城市人一样买到价廉物的产品。

  区政协常委蔡祖华: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婺城医疗服务水平

  国家“十三五”规划医疗卫生方面的基本主线是“深化医改”和“整合转型”,提出“健康中国”概念,浙江省也在提“健康浙江”建设,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健康婺城”建设。一是全面完成新的婺城区人民医院建设,加强医疗合作,达到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形成区域医疗龙头。二是加大投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包括人员和服务能力),为全面做好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家庭责任医生服务打好基础。三是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同时,要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

  区政协常委孔爱华:

  加强农业资源环保,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建议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前,由于农用化学品的使用、不合理投入以及工业源污染,造成土壤基础肥力下降,物理性状变差,缓冲能力变弱以及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要实施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土壤污染监测监控和综合治理。二是建议创新培育农业新兴产业。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创建,推进“创意农业”“休闲农业”“景观农业”、“养生农业”等新型业态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是建议加强现代种业提升和农作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和“设施增地”,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融合。

  区政协常委盛基伟:

  优化婺城发展环境,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2013年金西开发区被划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我区的工业实力和发展平台明显削弱,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为积极挖掘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推进转型升级,在制订“十三五”规划时应十分重视补足我区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短板,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发展工业在提质扩量上下工夫,重点引进嫁接一批高、新、特、优的工业企业项目,跟踪服务,助推项目落地。二是整合资源,双轨并进,重点抓好宾虹西路(虹戴公路)两侧以及蒋堂界首工业区块的平台拓展。三是顺应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机遇,加大有效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择优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四是注重总部经济培育,搭建浙(婺)商回归发展平台,实施工业与信息化相融合,招引工业企业总部入园,实现重点产业承接及产业转移对接。

  区政协常委严亮奇:

  以信息网络经济产业为抓手,加速赶超发展

  在面临内外部复杂多变环境的严峻挑战下,婺城区要赶超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经济产业。将信息网络经济产业,作为实施四大战略中首个战略目标。以“互联网+”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网络经济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创新、万众创新,优化结构,高起点规划发展信息网络经济,完善“一区多园”开发格局,真正实现赶超跨越。

  区政协委员倪玉奎:

  坚持四个理念,推进城乡建设

  一是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就是要突出城乡协调发展,针对婺城农村实际,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促进村庄面貌改善,整治“一户多宅”问题,同时缓解农户建房难题。二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利用婺城的青山绿水,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形成“一路一景一业的美丽乡村经济带。要以美丽乡村精品村、产业特色园为节点,推动美丽经济发展。三是坚持同享发展的理念。就是要坚持“内聚外迁”的工作要求,继续实施山区群众异地搬迁工程,改善山区群众生存、生存环境。同时,利用山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引进培育生态农业特色基地,吸引山区群众共同参与生态产业发展,形成基地带农户的良性发展格局。四是坚持“村庄发展”的理念。加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按照“规划村庄、建设村庄、经营村庄”的理念,探索建立“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责任编辑:方柯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