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新闻中心>今日婺城>社会

大山“赤脚医生”与他的婺剧队

2016-01-07 09:11:2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婺剧、剪纸、雕刻、编织……其实很多像这样的中华文化的瑰宝,传统的民间技艺,曾经热闹了我们的街巷,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精彩了我们的童年,现在却难觅踪迹,渐行渐远。塔石乡风景秀美、人杰地灵,现如今还活动着为数不多的民间艺人,他们秀绝活、展风采、传技艺,共同“烹制”了塔石乡民俗文化饕餮盛宴

  记者周江徽通讯员钱雅倩胡珊文/摄

  钟樟松今年67岁,是塔石乡上塔石村人。自小痴迷婺剧,跟随老艺人学习婺剧,多次参加婺剧骨干培训班,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后来,他成立了农民婺剧坐唱班,组织巡回演唱八十多场,并先后多次参加市、区组织的民间艺术表演。为了弘扬婺剧文化,他免费教中小学生学习笛子、二胡等乐器,为塔石乡小学培养了多名婺剧小演员。近年来,他被评为省、区文化示范户,连续5年被评为塔石乡文化带头人。他致力于婺剧戏曲的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婺剧的魅力。

  “我的梦想是‘闲’来的,但热爱是忠实的”

  前不久,记者来到塔石乡有名的桃园老街,询问之下找到了“老艺人”钟樟松的家。刚踏入他的家门口时,只见他身穿白大褂,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一本正经对着一台陈旧的电脑忙活些什么。整个房间略显昏暗,面积最多十个平方米,只能简单摆放几台药柜和座椅……难道串错门了?记者丝毫没有把眼前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给人的第一印象倒是一名典型的乡村“赤脚医生”。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塔石乡的老百姓一提起钟樟松,竟都会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是真正的“文化带头人”。钟樟松因幼时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了腿部残疾,自1969年被村里选派进城学医归来,他已守在大山里行医近50年。

  当钟樟松一瘸一拐领着记者走到隔壁面积稍大一点的房间时,记者顿时将之前的“疑惑”抛之脑后。墙壁上整齐地陈列着二胡、徽胡、板胡,地上也摆放着电子琴、大鼓等各种乐器,尤为吸人眼球的是,一边墙上的“文化宣传栏”贴着钟樟松和他组建的文化队参加各类演出的照片,另一边墙上挂着两块显眼的牌子,一块是婺城区“文化示范户”,一块是浙江省“文化示范户”。

  “这个房间就是我们村的‘文化中心’了,房间里的一切承载着我们文化队伍的梦想,也记录着大家伙儿丰收的点滴。”钟樟松语重心长地说。

  钟樟松告诉记者,他的父母在新中国成立前是最底层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是新社会让他们一家过上了好日子。钟樟松读完小学三年级开始进生产队放牛,到22岁时,被推荐做了赤脚医生。1981年后,自己创办了一家诊所,日子也还好过。2000年之后,村里人都出去打工了,钟樟松的诊所生意清淡了许多。这时,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日子过得放松些,但也不能太闲。有一次,他突发奇想,想学点乐器。老伴很支持,给他买来了二胡。学过音乐的人都知道,二胡是最难学的传统乐器之一。然而钟樟松2003年开始自学,当时学完二胡就学笛子,学来学去,把文化队伍的乐器几乎学了个遍,不知不觉就深爱上了传统文化。“现在乡村医生不像以前那么忙,空下来的时间不利用起来太可惜。”钟樟松笑称自己的梦想是偶然“闲”来的。

  钟樟松的家实际上有三种用途,一个是吃饭睡觉的家,一个是治病救人的诊所,还有一个就是村里的“文化中心”。这里每天人来人往,吹拉弹唱,好不热闹。钟樟松的老伴董冬花告诉记者,以前有不少人想租她家的房子,她一直没答应,原因就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和鼓励钟樟松去实现梦想。“没有老伴的支持,我也搞不起这些。”钟樟松有时会当着老伴的面,很识相也很认真地笑着说道。

  “最大的梦想,就是将塔石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今年塔石乡的“三月三”民俗文化节吸引不少市内外游客远道而来,“踩街”活动向众人展现了塔石特有的民俗风情。河蚌队、鲤鱼队、蝴蝶队、腰鼓队等13支踩街队伍次第登场,让人们大饱民俗文化的眼福。钟樟松带领的文化队自然身在其中,他们年纪基本都是五六十岁以上,有的哪怕腿脚不便,也带领着整支踩街队伍,稳步前行……因为他们全情投入,一招一式都透着认真劲,引得许多观众会心地笑起来,不由自主拍着手掌追逐着队伍。

  其实,钟樟松组建的这支文化队伍非常庞大,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70多人,他们的年龄小的只有20多岁,大的70多岁,他们的身份也各有所异,有学生、有铁匠、有农民和杂货铺老板,甚至有些还是残疾人。曾还有人怀疑,这样的“乌合之众”若能组成一支文化队伍,简直天方夜谭。“前年省残联的一个指导员驻派到我们村,一开始他也不相信有这事,认为没有老师、没有人组织、没有经费,乡村里的文化队伍很难长时间维持。直到得知我们这支队伍确确实实存在了10来年并看过我们表演以后,他一下子惊喜交加,随后帮我们联系了专业的残疾人艺术团与我们同台演出呢!”每当说起这件事,钟樟松就为塔石的这支“梦之队”感到自豪。

  然而,这支“梦之队”里面最特殊的成员还是由塔石乡15位残疾人及老年人组成的残疾人队伍,钟樟松一直把这支队伍命名为“十响班”。10多年来,他们已经在全乡免费巡回文化演出80多场。塔石乡每年的油菜花节、美食节以及安地镇的桂花节等大型活动中,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这支残疾人文化队伍已逐渐成为塔石乡文艺队伍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塔石乡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来的几乎都是空巢老人和儿童,文化是精神的食粮,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塔石的文化作点贡献,同时也让这些身处生活困境中的人们互相鼓励,互相依靠,彼此温暖。”面对现实的背景和带着美好的憧憬,钟樟松10多年来带领着这支“梦之队”,用吹拉弹唱充实了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十里八乡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展现了山区群众热爱家乡、多才多艺的一面。

  对于这支文化队伍的未来,钟樟松还是有所忧虑的。“老的(人)越来越老,年轻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文化如临大敌。我们随时欢迎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加入到文化队伍中来,毕竟文化的传承需要的是大家共同的努力。”钟樟松表示,民俗文化是塔石的珍宝,他会尽己所能做好塔石民俗文化的传播者。

  “现如今,我们的队伍能发展得这么好,外面来的游客对我们评价这么高,塔石的老百姓越来越喜欢我们的表演,这里面最要感谢的还是政府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钟樟松高兴地说,他会好好带领大家一起实现梦想,通过文体活动,让大家相互照应、收获快乐,让留守山区的老人们可以安享晚年,更好地将塔石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记者手记:塔石乡是婺城区最偏远的山区乡镇之一,群众的文化活动却尤为红火,使之成为当地特有的风景。最难能可贵的是,“梦之队”因陋就简、自娱自乐、自强不息,把美丽山乡的和谐生活调理得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然而这一切,离不开塔石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更离不开一批热爱生活、醉心文化的领梦者。

责任编辑: 方李婷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