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莘畈乡大立元村有一位大鲵养殖专业户,时常会有来自周边地区的游客来到他的养殖基地参观或购买商品大鲵。从2000年开始养殖大鲵到现在,他坚持特种养殖十六年,养殖规模也从最初的300尾,增至目前的近一万尾,成了金华乃至省内最大的商品大鲵养殖户。他叫金根清,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的理事,金华市鼎鑫大鲵养殖场法人代表。近日,记者走进他的养殖基地,听他讲述养殖创业故事。
1、优越的自然生态让他选择在莘畈创业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野生的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对于生存环境要求极高,水温要求控制在10~23℃之间,且水质要干净,不能掺有任何化学物质。大鲵喜静怕光,周围环境嘈杂明亮的地方都不适宜养殖。
在2005年来到莘畈之前,金根清一直在金东区王柴头养殖大鲵。水用的是地下水,花费大量成本的同时也达不到自然繁殖的目的。后来,经过婺城区水务局的牵线搭桥,他来莘畈实地考察。清静的山区环境,洁净的空气,纯净的水源,这些都为大鲵养殖提供了天然的优越条件,金根清当即拍板决定将养殖基地迁移至莘畈。
养殖基地就在莘畈水库大坝下面,旁边就是莘畈溪。记者看到,占地20多亩的养殖基地花木扶疏,郁郁青青。基地共有三部分,左边是一片杨梅树林,树林下面是300条大鲵亲本的繁殖穴,右边是养殖大棚,每当繁殖穴产出幼苗时,都会被转移到养殖大棚里进行池养。中间是一个大水池,水池直接从莘畈水库里抽取纯净的中层水,经过太阳的光合作用后,水中产生微生物,再通到右边养殖大棚的池子里,水温水质完全达到大鲵生长的要求。而且养殖所排出的水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从种植大户转向养殖专家
金根清是金华人,在养殖大鲵之前,从事了几十年苗木种植。随着年龄逐渐增大,他希望转变到一个相对轻松的行业。他觉得,如果能通过合法渠道人工养殖大鲵,将非常有前景。一次到江西某地考察时,他偶然发现了大鲵。于是在2000年,他花费巨资引进了一批幼苗,由于技术不过关,初次投资打了水漂。但他没有灰心,随后又引进了300尾幼苗,经过6年的精心培育,到2010年已经达到了近万尾。据金根清介绍,大鲵养殖的技术瓶颈就在于繁殖。他通过仿生态的繁殖技术,利用物种自然原生态的繁殖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技术瓶颈。现在的金根清对于大鲵什么时候产卵,什么时候孵化,一年产几次卵,孵化后过多久,幼苗会游出繁殖穴等大鲵繁殖规律已经了然于心,俨然成了一名大鲵养殖专家。
金根清说,大鲵怕光,所以必须要生活在一个相对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记者在养殖大棚里看到,百余个方形水池里面养着大大小小共万余尾大鲵,有的是三四年以上的成年鲵,有的则是一年不到的种苗。其中有一条重达40多斤,足足有一米多长,是基地里最大的大鲵。在水池里,记者还看到很多活的小鲫鱼、小河虾,原来这是大鲵的饵料。“大鲵娇气得很,死的东西都不吃,一定要吃活的。”金根清说。为了给大鲵提供健康原生态的饵料,他还专门开辟了一个饵料养殖场。
3、养生保健价值受到追捧
大鲵有着十分丰富的营养价值,胶原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氨基酸含量丰富,具有美白、嫩肤、祛皱等美容养颜的功效,且本身洁净的生长环境,使得食用也十分健康。大鲵的皮是治疗烧伤、刀伤、手足皮肤开裂的良药。大鲵还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金根清说,某些到他这里购买的散客,坦言家中有刚刚动过手术的病人,身体较为虚弱,希望食用大鲵尽快得到恢复。因为大鲵在保健、药用、美容等方面都有不错的功效,已被誉为“水中人参”、“软黄金”。
前几年,商品大鲵供不应求,金根清的养殖场每年可达到百余万元的产值。近几年,各地的养殖户不断增多,导致供需关系失衡。不过,金根清认为,这只是大鲵价值的合理回归,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广阔,因为该产业符合政府倡导的绿色环保主题,而且大鲵的保健药用价值也已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
一直以来,金根清都秉承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养殖理念。2013年,他还申报了一个以确保大鲵不近亲繁殖为课题的科研项目。下一步,金根清准备结合莘畈乡村旅游,设立一个展示平台,让游客也能零距离接触这个珍稀物种,同时积极传播大鲵文化,让它走进千家万户、造福千家万户。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