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新闻中心>今日婺城>今日安地

安地镇:以大刀阔斧决心打赢治水攻坚战

2016-03-02 09:13:54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周江徽 通讯员 费芳 文/摄

  安地镇位于婺城区南部,距离金华市区12公里,区域面积136.5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安地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梅溪、龙潭溪、外畈溪、上干溪、雅干溪、箬阳溪等溪流,流域总长63.7公里。境内建有总库容6621万立方米的安地水库(已明确为饮用水源),是“中国桂花之乡”、“国家级生态乡镇”、“金华千年古镇”、浙江省省级旅游度假区——“金华仙源湖旅游度假区”所在地。绿水青山是安地古镇的灵魂,只有还安地一溪碧水,才能使仙源湖度假区、千年古镇的金名片熠熠生辉。安地镇所辖区域范围广、村庄分散、水网密布,再加上近年来随着仙源湖美丽乡村旅游开发的逐步推进,到安地游玩的游客日益增多,给水源保护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带来较大压力。去年,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安地镇党委、政府对照“五水共治”工作考核目标,积极开展工作,明确责任、细化方案,落实措施,扎实推进“五水共治”各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镇“五水共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河道环境卫生得到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有力、群众卫生观念日益增强。

  完善工作组织机构,坚决做好“河保姆”

  “我们每周都要进行至少一次的巡河督查,与村级河长一起分段式地进行察看,不仅要检查河流内是否有漂浮物,两岸有无垃圾污染环境,还要对沿溪村庄进行卫生的监督检查。”余卫坚是外畈溪的镇级“河长”,他告诉记者,在巡河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存在卫生状况不好的情况,就会下发通知到有关单位要求立即整改,确保落实河流内外的卫生保洁和垃圾的清理清运工作。

  在安地镇,“河长制”在治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自“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安地镇就专门成立了“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安地镇区域内溪流“河长”责任制实施方案》,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建立河道“河长制”管护制度,所有河流均设镇级“河长”及村级“河长”,由镇主要领导担任镇级“河长”,由各流域村支部书记担任村级“河长”,并设立了河长公示牌,将河道管理责任落实到“河长”。要求村级“河长”一周巡查两次,镇级“河长”一周巡查一次,建立了“治水巡查”周报制度,镇治水办每周对镇级河长巡查记录作汇总,对巡河中发现的垃圾河等问题在每周一的干部例会中通报,要求各联村干部即查即改。

  “‘河长’就好像每条河道的‘河保姆’,为确保完成年底黑臭河提升整治的工作目标,各级‘河长’都严格落实巡查制度,按时巡查,同时将每次巡查的照片上传至婺城治水微信平台。”安地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加强垃圾河治理,全力保护“门面河”

  安地镇无黑臭河,主要是消灭垃圾河等工作,通过去年以来多次开展垃圾河大会战,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同时也强化了梅溪及其支流的采砂管理。

  据悉,梅溪是安地镇名副其实的“门面河”,去年,在安地镇党委、政府的治理下,梅溪的水越来越干净,周边的环境越来越漂亮。安地镇对梅溪沿线排污口、雨污混排口进行逐个排查,认真排摸污水源头,梅溪沿岸共排查出排污口36个,并对所有排污口进行了整改。原梅溪沿岸岩头村有一采砂厂,致使下游水浑浊不堪,经过镇政府同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关停了采砂厂后,溪水恢复了往日的清澈,岩头村还新建了休闲凉亭、300米绿化带及停车场,现如今,来梅溪边散步、骑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

  开展污水治理项目,抓好源头治水

  2014年以来,婺城区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大手笔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加快工作进度,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工程进展中,安地镇全面动员,倒排时间,抓进场,保质量,抢工期,全力推进工程进度。同时,为强化监管,该镇要求进场项目一律建立项目部、项目公示牌。针对管道施工的特殊性,该镇组织联村干部、各村干部、村级技术监督员开展了集中培训,牢牢掌握隐蔽工程验收必要知识。

  “抓好污水治理项目就是抓好源头治水。”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安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采取村域集中自建生态处理模式,所有的施工村庄都有一名镇班子成员联系,每周对污水工程的进度及质量进行督查。截至目前,全镇大部分行政村已基本完工。

  铺开垃圾分类工作,启动“治水+”模式

  “安地镇的群众不仅要清澈的碧水,也要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该镇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实际上治水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例如推进“三改一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垃圾分类等工作,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护水治水的作用,“尤其当前农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成为加快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

  全镇为继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多次召开了全镇干部动员会、推进会。去年10月,该镇还组织了各村支书、主任、妇女主任到全镇垃圾分类工作做得较好村参观学习,交流工作经验。各村也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以及党员干部会议布置落实垃圾分类工作,组织各村妇女、户主进行培训、动员,对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该镇自去年5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共计投入300多万元,建设完成14座太阳能减量化处理垃圾房,设48间堆肥房;发放垃圾桶5244只;增设集中回收垃圾桶、宣传牌38组;新增分类垃圾清运车37辆。目前,全镇37个行政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已全面铺开。

  加强保洁和监管力度,倡导全民参与

  加强保洁和监管力度,是安地镇深化长效治水的重要手段。“‘五水共治’利国利民,治水工作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也是全民的一种义务,相信只要有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我们的水环境和生活环境定会越来越好。”该镇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了解,安地镇37个行政村都制定了保洁方案,安排专职保洁员,对村里进行日常的卫生保洁,联村干部会不定时对保洁工作进行检查,且各村将环境保护列入村规民约,有效约束村民的不文明行为。安地集镇范围内街道及河道卫生由专业保洁公司负责打扫、清运,保洁费用由镇政府承担,每年约50万元,通过卫生保洁公司化运作,有效改善了集镇卫生状况;每月15日,结合党员活动日号召各村党员干部进行环境卫生义务劳动,有效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镇政府每半月由班子成员带队下村进行环境卫生交叉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张榜公布,督促各村落实整改,强化对房前屋后、边沟、河道等保洁重点的监管,有效提高了各河道沿线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不仅如此,安地镇还有效利用网络、广播、农民信箱、宣传栏、专题会议等平台加大“五水共治”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五水共治”全民参与活动。结合“绿色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文化礼堂、文明村创建等,将开展“五水共治”、实施垃圾分类等行动与弘扬家庭美德、创建文明家庭等活动有机结合,提升村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镇妇联组织开展“五水共治,巾帼先行”行动,积极发挥基层妇代会组织的作用,动员妇女群众争做“五水共治”和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先锋员和督察员;仙源湖实验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每周组织学生对镇政府至校门口的梅溪河岸进行卫生大扫除,并通过主题班会、家庭作业、“小小督察员”、校园垃圾分类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关注学校、家庭、村镇的环境问题,带动家长共同参与垃圾分类,营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有效巩固了“五水共治”的成果。

  认真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步工作

  “治水是一场硬仗,要想打赢,就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目前,安地镇的治水工作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例如监管力度难到位、村民思想观念未完全转变以及保洁整治资金短缺等问题。”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安地山多、垅多、面广,库区内违章建房管理、环境整治难度较大,再加上到库区烧烤、戏水的游客日益增多,部分游客环保意识不强,游客随意烧烤、野炊、电鱼、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较多,游客分布散、流动性大,巡查、劝阻、清理难度高;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人”,“五水共治”起因在人、落脚点在人,治理环境问题关键在于治人。如果人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人的行为习惯没有改变,治污工作、治水工作将难以根治。如果能全面发动群众参与治水工作,则发动面越广成效越快,治理的长效性也能得到根本解决;另外,安地镇地处山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目前保洁完全依靠区级专项资金和镇政府有限的配套资金,从目前运行情况看,实际支出远远超出补助资金,然而镇政府财政很难予以全部解决。

  “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始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虽然我们在工作中还有一些不足,但全体干部坚持创新思维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坚持以全民的参与来激发群众的爱水护水意识、坚持以技术的导向来解决治水中各种各样难题,以大刀阔斧的决心打赢治水攻坚战。”在今后的工作中,面对严峻的形式,安地镇将着重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各党员干部带头实施门前三包,搞好环境卫生,并利用每月15日的党组织活动日,由党员对其所联系的群众逐户走访宣传指导垃圾分类、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整治等工作。

  二是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要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河长制”中,把公众从旁观者变成环境污染治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努力营造群众积极爱护河道水域环境,参与美好环境创建的浓厚氛围。

  三是继续做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农村污水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起居,也关系到河流水质。未做好污水工程的村庄,要求各镇、村抓紧督促施工方又好又快地进行施工,已经做好的村庄就要尽快运行,做好维护工作。安地集镇安地村根据目前发展趋势,明年计划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能较好地改善村庄环境,减少垃圾危害,实现垃圾的综合循环利用。

  四是加强日常保洁。认真做好“河长制”各项工作的开展,督促各级河长坚持每周巡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加强各村河道保洁工作,努力将梅溪流域水质维持在Ⅱ类以上。

责任编辑: 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