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婺城区政协召开专题民主协商座谈会,就区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文件稿进行专题协商。区领导王健、施素珍、朱利群、曹斌、楼存根参加座谈会。会议邀请了区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部分区政协常委、委员参加此次专题协商。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踊跃发言,对区委全会文件稿展开了热烈的协商讨论。大家立足各自所从事的工作领域,着重围绕我区“补齐短板走在前列加快建设金华中心城市核心区”这项重大决策部署细致剖析短板,大胆发表观点,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意见建议。现刊登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施素珍:全力以赴凝聚人心集聚力量
《区委关于补齐短板,走在前列,加快建设金华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决定》,是我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着眼婺城长远发展,正视婺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基础性问题,立足婺城现实需要,确保婺城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区委决定正式形成后,全体政协委员都要紧紧围绕区委决定,全力以赴凝聚人心、集聚力量,努力画好“同心圆”。要强化“看齐”意识,做好“共荣”文章,抓好落实,在参与中进行监督,发挥作用,做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就跟进到哪里。
楼存根:实施“实业兴区工业强区”战略
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突出的是核心区综合实力不强,首位度不高。一是经济实力不强,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较小;二是发展平台缺乏,原有的四个主要平台目前已缩减为两个;三是综合交通发展先天不足;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三元”结构明显。建议一要抓项目增后劲,高度注重重大设施、项目、平台的谋划。二要抓实业重招商,实施“实业兴区、工业强区”战略,把工业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优化环境,招大引强,重点抓好“四大百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三要抓平台拓空间,争取设立高铁经济新组团,积极培育特色小镇。四要抓融合促共建,主动融入高速闭合圈,打造“同心圆”,共建都市区。
郑池爱: 加大投入保持婺城教育走在前列
教育是婺城区的品牌和招牌,保持婺城教育走在前列,需要政府重视加大教育投入,大力保障教育投入。一是义务教育方面,目前我区学校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按省定最低标准拨付,在全市排名靠后,且教师疗休养、体检、工会经费、工作餐补贴等费用以及代课教师工资等均在其中列支,同时受一些政策性现实因素的影响,学校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尤其一些薄弱学校由于生源少,经费更加不足。建议适当提高学校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标准,并对薄弱学校给予倾斜或补贴,同时就教师工作餐补贴和代课教师工资实行财政专款预算和拨付。二是职业教育方面,目前很多职业技术学校的外聘教师都是任教多年,年龄大多数在35岁以上,且都具有高级工或技师级的有企业实践经验的高技术技能人才,针对学校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建议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在引进人才方面的特殊政策,如放宽招考年龄到45岁以下、实训指导师的招考学历放宽到大专文凭等,以充实稳定职教教师队伍,同时鼓励并支持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利用教师的专业特长,结合市场需求,通过给企业培训、帮助企业研发产品等形式自创经济效益,提高学校经济增长点,用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胡霞亮:担起“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婺城使命
加快“四大百亿”产业发展是“走在前列”的重要支撑,要推进我区经济发展,目前干部队伍建设是最核心的短板。对此,我提几点建议:一是要聚焦经济发展。近几年,我区客观上面临“二七区块旧城改造”等重点工作多、任务重,一些分管经济工作的干部还没有从阶段性工作中缓过神来,部分干部聚焦经济发展的注意力不够,必须把全区干部的精力聚焦到经济发展上来。二是要提振干部信心。近年来,市区的发展布局让婺城经济发展有边缘化的观感,这是对我区潜在优势挖掘不够,客观上造成一些干部观望的心态比重较大,因此对经济工作要立足长远规划,找准经济发展的定位点,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三是要增强发展手法专业性。我区重要经济部门干部队伍近年来不断改善,但从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看,还要重点改善重要经济部门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并能相对稳定。四是要完善干部用人导向。利用好换届,进一步加强在经济工作方面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有工作激情的干部推到经济工作一线去培养、有创新思维的干部放到核心部门去、有实操能力的干部委以重点项目。
唐金花: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婺城发展
如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互联网+”是一次机遇。当前,信息经济风起云涌,婺城区应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优势,解放思想,谋篇布局,打造“互联网+”新型产业生态圈。婺城区信息产业优势明显,具备较好的“互联网+产业”实施基础,若能扬长补短,因势利导形成“互联网+”新型产业生态圈,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势必能抢占先机。一要深化“互联网+”概念理解,转变思想观念,政府应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引导、服务功能,引导行业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打破传统行业壁垒与固化思维,通过行业企业自身内部调整逐步引领潮流。二要引进设计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可通过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两种方式,实现跨地区人力资源流动与平衡。要不拘一格,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超越地域优势,成立网上虚拟工作室,利用网络完成资源调配。通过引进设计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强化新型产业生态圈上游设计端功能。三要设计构筑供应链,激活新型产业生态圈。随着产业生态圈的逐步形成,可对圈内企业进行主要功能定位,设计打造产业圈内供应链,激活整个产业生态圈。
余志军:增强核心城区的带动集聚功能
婺城区“补齐短板,走在前列”的主题是建设金华中心城市核心区,必须具备核心区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建议:一要加大对上市公司的培育扶持力度。上市是企业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作为区委的《决定》,应明确要在五到十年内,培育几家上市公司,以体现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实力。二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核心所在,尤其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块,要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科技和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要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来体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婺城区位优势,出台相关文件的形式举措来推动。三要处理好干部依法行政与责任担当的关系。区委《决定》的落实,需要党员干部的具体推动,在推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依法行政更要有责任担当。在具体工作中,有一部分党员干部会把依法行政和责任担当对立起来,导致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推动工作中畏手畏脚,难以发挥作用。有必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制讲座、法制宣传加以阐释。
曹 斌:推进西南山区生态发展绿色崛起
婺城广袤的西南山区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茂,其整体自然条件并不亚于很多发展较为先进的山区,这些原本都是极大的优势,但由于诸多制约因素,成了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短板,使得“绿水青山”不能凸显出“金山银山”。西南山区群众的脱贫程度还比较低,这部分人不能奔小康,全区奔小康就成了一句空话。西南山区群众为全市水资源保护、环境优化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加快建设金华中心城市核心区,就必须重视研究和出台有力举措,加大力度全面推进西南山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真正造福西南山区群众。
雷永金:集中精力护航实体经济稳中求进
当前,经济发展宏观环境严峻复杂,下行压力较大,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阻力不小。特别是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两链”风险增多。当前,婺城区发展的最大短板在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低小散”,层次不高,能级不强。我们有必要下定决心,提振信心,爬坡过坎,突出重围。首先要凝聚和提升经济发展的精气神。当前我区在补短板工作中首先要抓好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要抓好工业经济发展,这应该是补短板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要把主要力量和精力集中到推动工业经济发展上来,要把“二七”精神和干劲移植到经济发展工作中来。其次要强化服务经济建设的观念和责任担当。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企业服务工作,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努力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强化责任担当,优化服务质量。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建议,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服务活动,营造声势,形成合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各民主党派也要主动为发展出谋划策,要积极行动起来,围绕党委政府经济工作的政策部署,出谋划策,为打好全区经济发展翻身仗不懈努力、贡献力量。
应堂亮:以绿化美化扮靓“最美大郊区”
婺城区森林资源非常丰富,花卉苗木产业发达,生态优势突出,近年来“森林城镇”创建也成效明显。但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和市政府提出的2016年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目标的要求,我区还存在森林质量不高、珍贵用材林稀少、绿化档次偏低等问题。当前,婺城要加快建设金华中心城市核心区和“最美大郊区”,都离不开绿化工作。为加强绿化工作,建议: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出台扶持政策,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绿化提升行动。二要做好规划,适地适树。充分利用本地苗木价格低的优势,大力提倡种植珍贵树种、乡土树种、彩化树种,在山地尽可能选择珍贵树种,在路、河渠和两路两侧尽可能选择珍贵树种和彩化树种,在村镇绿化尽可能选择珍贵树种和经济树种。三要明确绿化重点,确保绿化质量。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治二化”“四旁空地”进行绿化,山地可充分利用抛荒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发展珍贵树种;“两路两侧”重点对两侧山体、矿山、采石场等空地进行绿化,并提升绿化档次。
严亮奇: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基层法治是国家法治的基础,村规民约作为农村基层政权管理的主要形式。但是,基于村民自治的特殊制度环境,许多农村的村规民约存在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内容,对农村基层政权的管理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管理,必须重点完善和规范村规民约。一要详细规定村规民约合法性审查的内容。要对村规民约的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查,对村规民约的性质、制定的规范程序、以及村规民约的救济途径等各个方面加以详细规定。二要在制定程序上组织律师参与并借鉴“3+X”联动机制。在村规民约拟定阶段,可以借鉴先进地区,以“一村一驻村干部、一政法干警、一农村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加上由综治、司法行政部门等组成督查小组的“3+X”模式,来规范制定主体和程序。三是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剥离其经济属性。建议将村民待遇享受资格条件、经济利益分配等内容纳入村经济合作社调整的范畴,通过社员制定村经济合作社章程加以界定经济利益问题,避免因经济利益冲突引发矛盾纠纷。四要完善社会各界对村规民约的监督机制。要加强对村规民约的指导和监管;司法机关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司法监督,尽快确立村规民约的可诉性,明确其违法的法律责任;要运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参与村规民约的监督。
陈丽萍: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西南山区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但受交通条件、发展要素、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可以说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因此,加快西南山区发展,是补齐短板、走在前列、加快建设金华中心城市核心区的题中之义。为此建议:一要编制西南山区经济发展规划,打响“仙霞山”品牌。划定部分山区乡为西南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统一编制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将西南山区作为大景区来打造,与金华山形成南北呼应的格局。二要出台民宿实施意见,积极推进民宿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西南山区自然资源和美丽乡村优势,抓住高铁高速方便快捷的区位优势,出台民宿和乡村旅游发展意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民宿发展,把民宿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实现水源保护地可持续发展。要适当提高普惠制政策在生态功能区补偿政策中的比重。要适当调整功能区项目设置,建立自来水价补偿机制,针对不同用水对象及用水情况,在水价中进一步体现生态补偿机制,通过适度增加水源地保护补助资金,促进水源生态涵养区保护。
李笑银:扬长补短打好旅游转型“组合拳”
婺城丰富的旅游资源未能转化为旅游优势,旅游的短板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受限,难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项目;缺少龙头引领,没有叫得响的项目;仙源湖度假区发展受限,合力兴旅的氛围尚未形成。如何补齐短板?我们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深入实施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现资源要素全域化整合、产业体系多元化融合、品牌品质全方位打造,打好旅游发展翻身仗,带动三次产业全面提升。建议:一要充分利用仙源湖度假区这一省级旅游平台的优势,对度假区政策主要是土地指标资金方面进行重点倾斜,打造婺城旅游的新名片,引领婺城旅游新发展。重点做好山水生态旅游,发挥生态优势;加快水上运动中心建设,配合市政府做好梅溪两岸景观廊道的建设,提升度假区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婺城旅游重要目的地。二要提档升级乡村游,结合“五水共治”、“四治两化”、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充分挖掘和发挥好乡村旅游的特色和潜力,积极引进优质旅游项目,做大乡村旅游这块蛋糕。三要大力营造全社会合力兴旅局面,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项目,各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