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社会

汉灶村:打造雅畈旅游金名片

2016-05-31 09:24:0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杨诗悦 通讯员 郑丽霞

  雅畈镇汉灶村位于金华市东南部,距市区15公里。汉灶村最早建村西汉年间,距今两千两百多年历史,目前共有499户,人口1296人。近年来,汉灶村积极挖掘旅游特色亮点,修复古建筑。在区、镇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村干部、党员的努力下,汉灶村旅游业正蓄势待发。

  千年香樟娘娘

  在汉灶村村口,有一棵近千年的古樟树。据汉灶村老年协会会长陈锡棋介绍,村里人都称这棵樟树为“香樟娘娘”。记者看到,这棵树的主树干很粗壮,直径有四米左右,要三、四个大人才能将其环抱。枝桠自由地向四周伸展,高擎着无数绿叶,使树底下形成一大片浓荫,远远望去,如同一把巨大的绿伞。陈锡棋说,祖辈们曾经告诉他,“樟树娘娘”会施法把村民家里的筷子收走,现在树洞里还有许多筷子。

  听村里的老人说,这棵树是当年婺州窑的窑工所种。相传那时候汉灶村烧窑闻名于世,村中窑场遍地,窑工很多。每到夏天,汉灶村便酷暑难耐。有一名窑工为了让大家有一个可以避暑纳凉的地方,便在此处栽下一棵香樟树。村里人说,“香樟娘娘”很灵验,如果发烧、感冒的话,在这棵树下拜一下就会好得快些。每逢过节,还有村民来祭拜它,以求生活安康。

  说到“香樟娘娘”的保护问题,陈锡棋说,由于雷电,樟树经常有一些枝桠被劈断。他建议相关部门能做一些防雷措施,保护“香樟娘娘”。

  古朴的岗巴墙

  在汉灶古村可以看到一些黄泥和窑片砌成的墙,村里人称之为“岗巴墙”。陈锡棋介绍,汉灶村以烧制婺州窑而闻名于世,鼎盛时期三十六条龙窑同时烧制,故留下许多婺州窑碎片。村民造房时为了节约成本,便进行旧物利用,就地取材,将碎片砌成墙,取名“缸瞬墙” (音译),后来又称为“岗巴墙”。

  漫步在汉灶村古老的巷子里,指尖划过岗巴墙,感受那一份古朴的韵味……

  气势恢宏的傅家老宅

  傅家老宅门位于村西,建于明初。相传主人官拜侍郎,为人敦厚,谦逊有礼,为官更是两袖清风。当时金华府衙师徒巴结傅侍郎,悄悄为傅家大肆修葺,将大门修得气势恢宏,内里更是富丽堂皇。此事被在北京的傅侍郎知道了,他立刻派人快马加鞭传回消息,强令拆除,恢复老宅原貌。并留下家训:傅家子孙为官不贪,若富则必回馈乡里,若有不仁不义之辈,均除家谱之名。此后傅家子孙留着此门作为念想,以警戒自己不许忘祖先教诲。

  采访当天,记者走进傅家老宅,只见工人们有的打扫卫生,有的锯木头,现场施工热火朝天。老宅虽然年代久远有些破旧,但古色古香,气势犹在。当天汉灶村村主任傅德坚正带着北京来的专家在现场勘查,准备修复傅家老宅。

  灿烂遗产婺州窑

  根据金华县志记载:“汉代婺州古窑址坐落在今雅畈镇汉灶村”。2007年,《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汉灶村的婺州窑遗址因历史久远,考古价值重大,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保单位。近些年经常有来自中国各地,甚至外国的陶瓷专家学者慕名来此考察研究。

  如今,汉灶村还迎来了一位婺州窑大师——陈新华。他是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婺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潜心创作,赢得大奖无数。现在,他把工作室搬到了汉灶村,决心复兴婺州窑。陈新华的工作室经常迎来一批批慕名前来的游客,前几日就有来自武义的四十几名小记者前来体验。

  雅畈镇党委书记赵锡生说,汉灶村历史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是汉代婺州窑原址的所在地,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为了开发婺州窑,雅畈镇计划将汉灶粮库修缮后打造成婺州窑博物馆、展览馆和体验馆。并且争取土地指标,在婺州窑原址上新建两座窑,一座用于烧窑,一座用于展览。同时,计划将一部分老房子连成一片古村落。

  连日来,雅畈镇和汉灶村的党员干部们冒雨开展“四治两化”、“两路两侧”等专项整治行动,给汉灶村“洗洗脸”;婺州窑开发各项工作热火如荼;傅家老宅修复工作有条不紊……汉灶村作为未来雅畈一日游的重要景点,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责任编辑: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