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专题 > 解放思想大讨论

社会治理创新助力婺城区走在前列

2016-06-01 16:00:2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婺城区委政法委 刘志明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快,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社会治理创新的要求日益迫切。婺城区委政法委从实际出发,坚持管理创新,不断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出发,积极探索、建章立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和社会和谐度。同时,刑事案件居高不下、社会治安问题突出、人民内部矛盾多发、信访数量高位运行、虚拟社会管理压力不断增大等都使加强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本文从婺城区多年来的社会治理创新的实际出发,对正面和反面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思考,以期能对婺城今后和其他地方的社会管理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 实践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尤为重要。对婺城区而言,社会治理创新直接影响着区域综合竞争力,决定着辖区的平安度、和谐度和幸福度,只有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一、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和各种民间组织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对社会组织、社会生活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协调和服务的过程。社会管理的目的是为减少社会资源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调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不断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中央准确把握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深刻总结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经验,更好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1.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当前,婺城区经济快速增长、民生较以前有了显著改善、社会各项事业进步明显,同时也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社会转型期既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比如,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不到位,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两新组织”大量涌现,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生活日益紧密等,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前管理方式单一、方法陈旧、力量分散等,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维护稳定面临新的考验。这要求我们要不断适应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规律,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有效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深化“平安婺城”建设的迫切需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不断深化“平安婺城”建设的迫切需要。婺城区整个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都比以前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各种新群体、新行业、新组织不断涌现,庞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给社会管理带来巨大挑战。特别是对流动人口、“两新组织”、网络媒体的管理,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既是社会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也是在新形势下不断深化“平安婺城”建设必须破解的重点问题。面对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只有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转变社会管理观念,完善体制机制,改进方法手段,探索建立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充分激发社会活力,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推进“平安婺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3.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的就业方式、经营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对社会保障、就业创业、人身安全、医疗卫生、民主法治、环境保护等有着诸多新要求新期待,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趋势。然而,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需求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只有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下大气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趋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有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群众特别是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着力培育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当前婺城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实践与总结

  近年来,婺城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社会建设,在惠民利民中创新社会管理,为新形势下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1.设计新载体,营造社会治理创新氛围。一是开展社会治理创新竞赛活动。在各园区、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单位)之间分组开展竞赛活动,围绕20个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制定专门的考核办法和标准,对竞赛优胜者进行奖励。二是开展创新社会管理百家示范单位活动。在全区开展“创新社会管理百家示范单位”评选活动,争取用三年时间打造一批创新社会服务管理责任心强,领导有力,工作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公认度高的百家示范单位。活动的参加对象为园区、乡镇(街道)、机关部门、行政村(社区)、企业(新经济组织)、学校、医院(卫生院)、市场及新社会组织。三是开展平安综治宣传活动。每年开展为期2个月的平安综治宣传活动,全区各乡镇街道通过悬挂各类横幅,刊登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温馨提示”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生产检查。开展平安教育,建立平安博览馆,引导小学生下平安棋等活动,深化平安宣传教育工作。四是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专项组建设。区委政法委对十个专项组分别制定了组长单位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由组长牵头、综治办参加,十个专项组均召开工作总结和工作部署会,推动各专项组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综治委交给专项组的任务圆满完成。抓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开展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调查研究,并制定下发工作的要点。加强护路联防的宣传工作,在铁路沿线乡镇开展化解矛盾和消除隐患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对全区铁路沿线乡镇开展治安形势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找准新抓手,强化社会管理基础建设。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婺城区委、区政府将示范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及示范社会服务管理室创建活动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十件实事”。由区综治办带领全区18个乡镇(街道)和部分村(社区)综治干部,分批到金华开发区三个乡镇街道参观学习“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经验。一是开展试点,稳步推进。罗店镇和城东街道首先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试点。总结罗店镇“党建区域化、管理网格化、服务便民化”工作经验,召开动员会在全区全面铺开。由区综治办会同区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成立督查组,对各乡镇(街道)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进展情况进行督查。二是发动群众,精细管理。建立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村、社区的退休人员、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参与到组团式服务中。全区共划分网格1122个,组建服务团队919支,服务团队人数8867人。城东街道西市街社区在09年网格划分的基础上,精细划分为11个网格小组,落实13个网格专业服务队,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开展服务居民工作,达到纵横结合,全面覆盖的效果。三是整合资源,集成要素。为切实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区综治办开展了“示范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和“示范社会服务管理室”的创建活动。目前琅琊镇、洋埠镇等几个乡镇(街道)在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合并工作中,行动迅速、成效显著。四是围绕重点,有机结合。杭长线沿线乡镇(街道)将严控违法建房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结合起来,实行违法建房监管网格化管理,结成一张密布辖区范围违法建房监管的“大网”,变“基层一根针”为“基层一张网”,打破过去违法建房监管工作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做到对违法建筑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各沿线乡镇(街道)在国家重点工程杭长客专婺城区段房屋征收拆迁工作中,运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机制,通过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动员医师、教师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服务群众工作中,为推进重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健全新机制,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一是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部署工作。区维稳办召集四大园区、交通局和有关乡镇(街道),对今年区发改局立项的重大项目进行分析,部署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二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每季度组织全区性排查2次,其中重点排查2次。2016年第一季度,全区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67起,调处成功262起,成功率98.1%。。三是运用“五心”、“五个代表”工作法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通过运用“五心”、“五个代表“工作法,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并全部报结,同时在敏感时期做好重点涉法涉诉信访人教育稳控工作。四是深化诉调衔接工作。定期举办的诉调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将诉调衔接工作纳入审判流程管理,并将诉调衔接工作与区委开展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相结合。从区人民法院法官中选派资深法官,担任各乡镇的兼职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员,建立对人民调解指导的网格化管理,对每月工作实行月通报,不断推动诉调衔接和司法确认工作引向深入。五是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及时处置锅炉爆炸、医患纠纷、物管纠纷、交通事故、环境污染、意外死亡、土地权属纠纷等突发事件,基本将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一线。

  婺城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提升,一些带有创新性的理念对推进社会管理和服务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在具体工作中探索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方式、新方法,某些方面已经触及到体制、机制层面,并且有了实质性进展。在全区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婺城区已经连续10年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平安区”称号并获得了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平安银鼎”。

  三、婺城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探析

  随着”浙中崛起”战略的实施,婺城区作为浙中地区的腹地很快成为聚集省内外各种资源的高地,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商家、打工者纷至沓来,他们为婺城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使得婺城区的人口总数空前膨胀。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区常住人口已达76.8万,外来人口登记数已突破40万,达到历史的高峰,全区日均人流量达20.2万人,人员流动中的控管难度也日渐加重。虽然婺城区委区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积极应对,但以下几个问题至今仍然棘手。

  1.刑事犯罪尚在高位徘徊,治安管控面临新的压力。2015年,婺城区公安分局有效接警31035起,受理刑事、行政案件7423起,打处犯罪嫌疑人863名,同比上升3.26%。社会治安方面,“盗抢”等侵财犯罪面广量大,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依然多发,各种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大量存在,特别是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成为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形势和群众安全感的主要问题。

  2.矛盾纠纷总量仍在上升,基层社会管理面临新挑战。截止2016年3月底,全区共发生各类矛盾纠纷267起,同比增长7%。从矛盾内容上,多集中在征地拆迁、旧城改造、意外伤亡、劳资纠纷等;从表现形式上看,各类矛盾纠纷的突发性、对抗性、聚合性、关联性增强,更多地以闹访、缠访、集体访等非正常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矛盾纠纷牵扯了党委、政府和政法机关相当大的精力,对基层社会管理产生了极大的挑战。

  3.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虚拟社会管理面临新课题。包括“万家购物案”、“中天黄金案”在内的一批涉网络犯罪案件给我们带来新的教训——互联网在方便人民生活的同时也给网络犯罪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网络舆论炒作事件此起彼伏,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一些案件、事件、事故和敏感问题借题发挥、大肆炒作,甚至歪曲事实,乘机攻击党和政府。

  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而社会发展的过程却产生不稳定因素的过程。从目前影响婺城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来看,社会利益结构日益多元、社会管理基层基础薄弱、社会管理手段单一匮乏是存在以上社会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1.社会利益结构日益多元。当前,婺城区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阶段,社会管理问题诱因复杂。一方面,各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群体之间利益差距加大,社会资源占有和分配亦不均衡,社会利益结构趋向多元,不同的诉求和矛盾相互交织,形成了对社会管理的极大压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管理的领域随之不断扩大,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需要作出与社会形势相适应的转变。而由于立法滞后,职责不清等因素,导致在实践操作中出现管理断档、后续措施无力,一些场所、行业、部位秩序混乱,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并最终转化为治安问题,社会治安出现纷繁复杂的趋势和走向。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推进,各种观念和思潮不断影响着人们,一些背离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价值观念乘虚而入,导致一些陋习死灰复燃,一些丑恶现象呈现抬头之势、一些道德沦丧和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侵蚀着传统社会管理秩序的根基。

  2.社会管理基层基础薄弱。基层是整个的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近年来,婺城区委区政府一直在努力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乡镇街道社会管理职能缺位。随着婺城区对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辖区各乡镇街道积极探索,形成了社会治理创新的“白龙桥经验”、“雅畈经验”等。而部分乡镇街道的社会管理服务机构依然存在着力量配置不强、职责不明、权责不分等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管理形势的发展需求,平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二是部分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不够。部分部门领导对社会管理工作没有充分重视,虽然每年区政府都层层与下属部门与科室签定目标责任书,但由于具体的督察措施、检查考评和激励制度存在缺陷,往往造成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不力,对外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合力。例如对网吧、KTV、酒吧、洗浴中心等休闲娱乐场所的管理往往涉及文化、卫生、公安、消防、工商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相互交织、各自为政,对于出现的问题互相推诿扯皮,致使政府对该类场所的监管难以全面到位。三是社会防控能力不强。对于流动人口管理、出租房屋的管理、公共场所的管理普遍薄弱,对流动人口法律政策的宣传不多,相关部门没有具体明确的职责、任务分工,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给社会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3.社会管理手段单一匮乏。首先,同全国多数地方一样,当前婺城区的社会管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许多本来应该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以及社会组织进行解决的问题,都通过设立行政机构来进行协调解决,这就客观造成了各级行政单位疲于应付、不堪重负,势必造成社会管理效率低下。在社会管理中,许多领导和干部还不习惯与群众展开平等的协商和对话,动辄以权力行使者的姿态居高临下,使得管理与被管理的双方信任缺失,关系紧张,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其次,对非政府组织管理潜力的挖掘有待深化。民间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和有益补充。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民间组织262个,其中社会团体8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81个,遍布城乡,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民间组织体系,在完善社会管理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对外交往中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受我国管理体制的惯性所影响,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功能和潜力并未充分发挥。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管理经验表明,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的潜力巨大,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摸索总结。

  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社区建设,认真解决好民计民生问题等相结合,从影响和谐稳定和民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从而使社会治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结合婺城区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的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强社会民生、公平正义建设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管理必须坚持的核心理念。要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彻穿于社会管理工作中,全面梳理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1.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民生是社会管理的根本。发展社会事业,要探索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改善和保障民生,不仅是政府应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也是社会和个人应该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突出民生问题,努力让城乡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特别是对由种种因素造成的困难群体,一定要坚决纠正歧视的态度和做法,真正把他们作为最需要关怀的人来对待,努力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更好地融入社会。

  2.更加注重公平正义。人民群众“不患寡而患不均”。要注重以规则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要努力消除人民参与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不断完善符合地方现实情况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衡化。要组织和引导出版、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倡导公平,弘扬正义,对各种形式的社会不公和邪恶现象予以揭露,扭转纠正舆论不公、正不压邪的现状,为社会管理营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3.更加注重教育疏导。在管理方式上要克服传统的以行政强制力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模式,及时从基层掌握社会舆情信息,及早发现社会管理中的不稳定因素,从社会心理、运行秩序、利益关系等多个层面加强疏导,增强广大群众的公民意识,理顺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继续探索总结交通纠纷调解、医疗纠纷调解、和“诉调衔接”中有益经验,抓紧筹建区综治委“十大专项组”,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社会风险,防止因认识、心理等原因引发个人极端事件。

  (二)推进虚拟社会、“两新组织”管理创新

  1.建立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机制。首先要善于运用法律加强对互联网的管控,依法加强对互联网管理的组织建设。建立网络安全基础管理机制,加强对域名和IP地址、网站准入、网站接入服务的管理,逐步推进网络实名制,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制度。其次要改进网络舆论宣教引导方式,以网民能够接受的方式弘扬主旋律。避免使用陈旧的灌输式的宣教方式,注重和运用灵活、生动的方式塑造有血有肉、让人喜闻乐见、切合网民心声的形象和内容。再次要建立网上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网上网下联动管控机制,有效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充分调动各部门、各警种力量,实现网上网下联动管控,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最后要注意引导网络媒介加强自律,恪守法律和道德底线,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2.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对“两新组织”的管理,要打破所有制的界限,依法严格管理。一方面要着眼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贯彻与保护保护劳动者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检查,积极推动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服务管理体制创新,推进综治进民企,落实新经济组织内部安全稳定法人责任制及其社会责任。降低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登记门槛,简化登记手续,落实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双重负责、分级登记管理”体制,建立横向与业务主管单位联手,纵向层层分级负责的社会组织监管机制。推动社会组织改革创新,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设立社会组织党工委;加强行业协会品牌建设,研究制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领域行业协会发展规划。拓展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渠道,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方式,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

  (三)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建设

  社会管理的重心在基层,根本在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基本保障。基层是社会管理的主阵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最根本的在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

  1.充分发挥综治平台作用。着力在加强基层综治办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明确综治委主任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综治办主任由党委副书记或专职委员担任,配齐配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专职服务人员,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使其在基层综治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服务管理职能。同时,进一步总结提升“白龙桥”经验、“雅畈”经验,加快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切实改变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各自为政的“摆摊式”服务模式,加强各职能部门力量的整合,形成高效协调运行的有机整体,真正实现矛盾纠纷联调、治安问题联治、邪教活动联防、社会管理联抓、便民实事联办的目标。

  2.积极调动群防群治力量。要按照“政府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动员新机制,调动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将无偿的公共安全服务、义务性群众自我防范与有偿的保安服务、物业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管理立体良性互动。全面推广建立平安志愿者队伍,推动平安志愿服务工作向各个阶层、不同社会群体延伸。要不断丰富群防群治工作的内涵,使之由治安防范向化解矛盾、法律服务、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拓展,在强化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3.切实强化基层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提升社会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当务之急是抓好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调整完善警务机制、巡逻机制和群防群治机制,切实增强人防与技防的互动功能,不断提升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管控能力。继续抓好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采集,有效整合各地各部门的各类信息,努力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总之,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特点,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开创进取,创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为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为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潘登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