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至21日,“敬畏自然,守护遗产,大家眼中的西溪南——重走刘敦桢古建之路徽州行暨第三届建筑师与文学艺术家交流会”,在黄山徽州西溪南村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界院士、大师、著名文学家及文博专家齐聚一堂,进行了学术研讨交流。这是一次建筑师与文学艺术家的盛会,更是建筑师与文学艺术家自1993年南昌、2002年杭州之后极为难得的第三次握手机会。
由中国文物学会、黄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及《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两刊编辑部共同承办的这次“重走刘敦桢古建之路徽州行暨第三届建筑师与文学艺术家交流会”,其意义在于,刘敦桢是与梁思成齐肩的20世纪中国建筑大家,在对新中国各方面的建筑研究上均有不朽贡献,在古代住宅调研方面更是典范并开创先河,因此,这是一次富有崭新意义的建筑文化的“重走”,更是富有内涵的新一届建筑师与文学家的“对话”。
在19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会长马国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持人程泰宁,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士(Hon. FAIA)、同济大学教授常青,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建筑设计总院院长孟建民,中国设计大师张宇、周恺、刘谞,国家级规划专家、浙江仙客来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洪铁城等著名院士、大师作了精彩发言。他们的发言不时激起了一阵阵掌声。
会议现场还举行了“土人学社、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学实习基地”揭牌仪式、“田野新考察活动徽州西溪南基地”授牌仪式、“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徽州西溪南摄影基地”授牌仪式。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俞孔坚发表了现场感言。
接着,单霁翔作了《守望与传承——让故宫文物资源“活起来”》的报告,介绍了故宫的180万件文物、17万平方米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每年1500万的观众资源三大文化资源。单霁翔从尊重历史、着眼基层、关注未来等方面介绍了故宫的相关情况,其生动风趣的演讲方式,亲力亲为的保护进程,获得了在场代表们的热烈掌声。
据了解,参加本次活动的不仅有众多著名的建筑师,还有众多的文学家,如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方方、上海市艺术创作中心国家一级编剧瞿新华、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赵玫等众多文学家。
会议当天,专家们就建筑与文学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专家们们认为,中国建筑与文学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历代诗词歌赋、文章杂记中对建筑和园林的描写深入人心,建筑与文学不是生硬牵强的跨界,历来有亲缘关系。
专家们说,第三届“建筑与文学”交流会,不仅是建筑与文学为获取灵感的又一次分享活动,更是有大文化“场域”的图像承载和精神再现的“跨界之行”。认真研讨这一课题,对于提高建筑设计和文学的创作水平,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进一步密切建筑师与文学家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会议期间,专家们考察了西溪南村老屋阁、绿绕亭等刘敦桢当年考察的项目。西溪南村至今保留明代建筑十多处,清代民居100多幢,其中老屋阁和绿绕亭属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令人称奇的是,村中私人园林众多。如明代文学家汪道昆故居“钓雪园”、徽州大盐商吴天行的后花园“果园”遗迹。
走在西溪南村的青石板路上,抚摸着斑驳灰墙,打量着逼仄村巷,马头墙、小黛瓦,房梁窗棂门楣上遍布精巧玲珑、镂空精美的砖雕木刻,心中就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沧桑之感。
西溪南村古朴的古民居、美景、民俗,让到会的专家赞叹不已。
专家们还考察了潜口及呈坎、唐模及棠樾、歙县古城(许国牌坊、徽州府衙)、宏村等地,并交流了考察成果。
6月21日上午,安徽省省长李锦斌与黄山市委书记、市长等人专程来到西溪南村的荷田里,看望刘敍杰(刘敦桢先生儿子、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马国馨、俞孔坚、洪铁城、李英等会议代表。俞孔坚就荷田里——创意小镇、土人学社等作了汇报。李省长对所取得的成绩与未来的构想表示了充分肯定,并表态要大力支持。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