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文革前夜毕业的大学建筑学人,在将老之年,有幸参与并见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聚会,感慨良多。
我以为,此次《重走刘敦桢古建之路徽州行暨第三届建筑师与文学艺术家交流会》,是建筑学术走向民间,融入乡土,面向田野的一个极具标志性的文化事件。
俞孔坚院士及其志同道合的杰出团队,给民众提供了一个令人愉悦憧憬、重拾乡愁的极好样本。
建筑师的理想情怀与创作道路,因人而异,可以有不同的表现与选择。
民众,即建筑的使用者与观看者,南北西东,更有权做不同的鉴别与认同。
有人选择奢华,
俞子选择素朴。
有人选择喧嚣,
俞子选择静雅。
有人选择怪异,
俞子选择宜居。
有人选择弄巧,
俞子选择天成。
有人选择享乐与炫富,
俞子选择辛劳与启蒙。
有人传达给民众的,或许只是短暂的感官刺激。
俞子馈赠给人们的,却多有久违的心灵深处的感动。
俞子同他的团队所创造的环境与景观,生态与艺术,给我这样的学人老者,送来了一份真诚的礼物。
他让我仿佛看到了:
故乡的山,
故乡的水,
故乡的云,
故乡的花,
故乡的小路,
故乡的晨雾,
故乡的未来,
故乡的梦境。
【特别鸣示:所谓“子”,是对智识者最高敬意的称谓,如“孔子”。我称俞博士为“俞子”,即此意也。】
2016年6月23日于北京
作者简介:韩江陵,号龙凤山人。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分配到航天系统(当时叫七机部)的建筑设计院。几十年来,一直在一线从事建筑规划与设计。(前)总装备部设计院建筑师,建筑部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航天建筑专家评审之一。1991年,在《建筑师》第43期,首次发表有关建筑学与文学的长篇论著《建筑诗学》开篇,1994年在《南方建筑》第一期发表《建筑诗学》续篇。著有诗集《国学启蒙》、诗文集《乡愁》、《龙凤山人文存》六卷本合集等。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