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周末人物

八旬老人唱山歌 自编自唱乐趣多

2016-07-22 09:23:5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苏晓婕

  在婺城区琅琊镇琅琊徐村,说起村民鲍友棣,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1992年琅琊徐村成立了秧歌队后,鲍友棣将自己喜欢的文艺爱好变成了退休后休闲时光的重要部分,扭秧歌、打花棍、唱山歌,村里的文艺活动总是有她的身影。如今,84岁的鲍友棣仍然是琅琊镇老年大学的文艺带头人,为此,记者前往倾听了她的故事。

  小打小闹扭秧歌

  在上世纪50年代,鲍友棣担任了当时还是琅琊区的妇联主任,她告诉记者,那时候就经常会组织工作人员在会前唱唱歌,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由9位成员组成的文艺组,一直到1992年,她退休回到琅琊徐村后,发现村里老年人生活枯燥、无所事事,尤其是一些妇女热衷于打麻将、打扑克,让她想起了城里老人们跳迪斯科、打太极拳等活动,既可以充实生活,又锻炼了身体。“为什么不在村里组织一种参与性高、积极向上的活动?”于是,鲍友棣就开始留意适合妇女的活动。

  有一回看电视,鲍友棣发现了“扭秧歌”,“这不正是极好的活动项目吗?”她的眼睛一亮。和几个妇女一商量,在1992年,当时原金华县最早的一支农村秧歌队就在鲍友棣的牵线搭桥下建成了。说起创建秧歌队,鲍友棣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自娱自乐,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挖掘传统的民俗文化资源。

  鲍友棣说第一次报名参加秧歌队只有四五人,最多的时候,秧歌队队员达到100多人,许多年轻妇女也都来参加了。秧歌队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1993年,为了庆祝琅峰山白沙庙开光,鲍友棣带领着100多名队员在琅琊集镇上载歌载舞、倾情表演,首次演出非常成功,秧歌队声名大振,汤溪、蒋堂、沙畈、箬阳等地都邀请她们前去表演。1994年,这支秧歌队曾代表原金华县出席,为迎接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而举办的“庆三八·迎九五”大检阅。

  1995年,鲍友棣编排了反映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歌颂改革开放政策好》,这是秧歌队第一次演出反映新形势内容的作品。鲍友棣深知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她编排的《说嫂嫂》、《挑花篮》、《老太婆赶集》等反映计生工作的作品也出现在秧歌节目中,秧歌队成了当地计生宣传的有力工具。除此之外,鲍友棣动了不少脑筋,编写了《劝赌歌》,劝告群众不要赌博,她还自编自演了《新年拜年歌》、《尊老爱幼歌》等一系列作品,深受群众喜爱。

  精心钻研打花棍

  除了秧歌,鲍友棣还为村民们提供另一种娱乐方式,那就是打花棍。打花棍需要道具,鲍友棣自己找了一根粗细合适的竹子,两头绑上红布条,在竹竿上画上图案,一根结实美观的花棍就完成了。学花棍的人越来越多,妇女们拿起扫帚柄,纷纷耍起花棍。每天晚上六点钟,她们就会聚在一起学习、切磋。

  花棍舞来自民间,深受百姓欢迎,因此自1994年开始,花棍舞就成了琅琊徐村秧歌队的主要演练内容。最初的花棍舞是单花棍,而且是单套动作,一个动作打下来就要五六分钟,花棍舞共有8套动作,跳下来最少也得半个小时。鲍友棣喜欢钻研,每天回家拿着花棍排动作,她自编自舞,花棍从单花棍变成了双花棍,动作从单套变成多套,后来她还把四套单花棍、四套双花棍合称为《连贯花棍》,一套打下来非常精彩。

  “都是我自己在家里先研究出来再交给别人,后来为了大家方便学习,我就编成了曲子拿出去作推广之用。”鲍友棣说,2年多的时间里,在自己熟练每一套打花棍的基础上,把同类型的动作合成一套,时间也缩短成为5、6分钟。为了方便大家练习,她还亲自掏钱购置了音响。仅仅扭秧歌、舞花棍,内容太简单,鲍友棣还亲自创作整理了小节目、民歌、山歌,极大丰富了秧歌队的表演形式,在村民中评价极高。

  2005年,琅琊徐村获得“文化示范村”、“特色文化村”双荣誉,成为婺城区首批20个“文化示范村”和3个“特色文化村”之一,其中花棍舞被评为“特色文化”。鲍友棣也曾获得第二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的光荣称号。

  历经十年编山歌

  在鲍友棣家中,记者看到了一本《琅琊徐山歌集》,这是鲍友棣的宝贝,从2001年开始,她走访了近10个村庄,花了十年时间,将村民们唱的山歌编成了山歌集。“这个以后可以留给后人,让他们不要忘记像山歌一样的传统文化。”鲍友棣说。

  说起自己为什么会对山歌这么感兴趣,鲍友棣依稀记得小时候自己总是跟着一个喜欢唱歌的姨妈,白天姨妈种菜采茶唱着山歌,晚上做茶叶时还是唱着山歌,鲍友棣听着觉得好听极了。后来,回到家里,恰巧婶婶也会唱很多山歌,鲍友棣就成了婶婶的“小尾巴”,跟着婶婶她又学会了不少山歌。鲍友棣说,自从听见了山歌后,她便爱上了唱山歌。在琅琊的田野里、山坡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鲍友棣飞扬的山歌声。

  山歌是金华地区广大农村人民在山野湖河劳作行舟或在屋前棚下休憩时,为舒心解闷自娱时演唱的一种民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在金华当地极为普遍。鲍友棣唱的山歌,短的三、五句,长的达四、五十句,所唱的山歌题材广泛,包括爱情、生活、励志,比如《妹劝哥》、《大妹哥》、《劝赌歌》等等,听一支歌就像听一个故事,而且大多合辙押韵,和谐悦耳,通俗易懂。这些山歌除了记录琅琊当地的民风民俗外,有一些歌词鲍友棣觉得不合适,她就一边整理,一边对它们进行改编。

  鲍友棣的老伴徐康有告诉记者,近10个村子、30多位会唱山歌的村民都是鲍友棣自己走路去拜访的,买点糖枣等糕点送给村民,再请别人唱歌给自己听,给每首歌都录音,录完音了再回来整理成曲子。问及为什么这么不辞辛苦去记录成曲子,鲍友棣说:“听到山歌我就很开心,能把山歌编成曲子,以后就不会失传了,很有意义。”

  如今,琅琊镇琅琊徐村已经举办了4次民歌会:2000年2月,在琅峰山首次举办琅峰山下民歌会,吟唱民歌15首;同年4月,在铁店古窑址上再次举办“古窑址上唱古谣”,吟唱民歌18首;第三次大型民歌吟唱会于2007年8月在琅峰山下举行;2010年12月,第四次民歌吟唱会在琅峰山下举办,30多位歌手吟唱了28首民歌,还邀请了竹马的山歌手一起演唱,进行交流互动。

  如今,鲍友棣虽年事已高,但仍经常前往琅琊镇老年大学组织文艺活动,采访过程中,说起那些岁月,鲍友棣至今记忆犹新,说着说着,在老伴徐康有拉二胡伴奏的氛围下,鲍友棣也唱起了她编写的山歌,精神矍铄、笑容满面,她说希望自己能把山歌唱给更多的人听。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