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0日举办的武林大会上,大家看到了许多的拳法表演,其中张时有表演的拳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众是这么形容的:“拳法本身没有固定的招式和套路,里面包含了少林武术、八卦等,显得柔和又刚劲有力。”这就是大成拳。
张时有,大成拳第四代传承人,师承浙江省大成拳研究会会长倪保强,自小练习南拳、通背拳、大成拳、双节棍、绵太极等多个拳种,其中练习大成拳已有16年,并旨在将大成拳发扬光大。如今,张时有开设了瀚武国术馆,他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的传统武术,希望这种老少咸宜,能够抗衰老、防病、治病的拳术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日前,记者采访了张时有,听他讲述学习大成拳的那些事儿。
摸索适合自己的拳法
说起自己练拳的经历,张时有告诉记者,以前也有学过许多拳种,每个男孩子都有一个武术梦,他也不例外,小时候一直对武术比较感兴趣,但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始终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只是偶尔看看。年轻时,张时有是一个生意人,练拳也只是止步公园、广场,看着周边的老人学一点。到了27岁,张时有觉得自己身体素质不是很好,经常容易感冒,便下定决心要练拳。
“初期学的是温州南拳,属于外家拳的一种,拳法比较刚猛。”练了5年左右,张时有发现刚猛的拳法并不适合自己强身健体的练拳初衷,“年纪大了,练完温州南拳经常会觉得身体有些累,吃不消。”于是张时有又转而学习了少林五行拳、绵太极等各种中国功夫。直到有一回张时有在公园发现了有人在打大成拳,“这不正是我想学的拳法吗,又能够养生还能防身。”因此,张时有便开始四处寻觅大成拳的老师。
听说金华有一位老师是大成拳的第三代传人,张时有便上门向倪保强学习。20年过去,对于大成拳,张时有是这样说的:大成拳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练习大成拳,更多的则是学习武术当中的一些精髓。“大成拳讲究的是顺其自然,以意念为主,练拳时保持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运用精神使全身肢体和外界达到统一,从而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张时有说,虽然大成拳不像外家拳那么刚猛有力,却是对养生保健有着非常好效果的一种拳法。
“练了20年的大成拳,现在我的身体也变得好了。有些年轻人会有颈椎、腰椎方面的疾病,我就没有,就是因为每天练拳。”每天,张时有总会花上3、4个小时练习大成拳,“时间都用在了练习拳法上,自然没有多余的时间花在其他不良的爱好上。”
如今,张时有在市区金磐路开设了瀚武国术馆,他说,大成拳练习时舒缓柔和,练站桩外静内动,但实战又能爆发很大的力量与速度,练习方法简单易学,时间场地也很灵活,行走坐卧皆可练功,其中还融合了传统文化儒释道的精神内涵,是非常好的一个运动项目,开设武馆就是能让大家有一个学习的平台。
让更多人知道大成拳
张时有介绍,大成拳由王芗斋先生所创,王芗斋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自幼跟随郭云深先生学习形意拳,终年苦修苦练,寒暑不辍,深究拳理,尽得郭老毕生拳学之精髓。弱冠之年,已成为一代名师。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的他,精心研究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及其他各门拳术的精华,取长补短、去伪存真、融会贯通,于中年创立一种特殊拳学,被友人命名为大成拳,倪宝强便师承王芗斋先生的嫡传弟子王选杰,是大成拳的第三代传人,也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
张时有的师父倪保强,是婺城区白龙桥镇吕塘下村人。他自幼随父亲习武,喜好南拳、少林拳等。1958年,少年倪保强到北京亲戚家玩,闲暇时光,到天坛公园练习拳法。正当他练得风生水起之时,一位拳师悄然站在他面前。等倪保强一套拳练完,拳师上前发话道:“小伙子,过来,过来。你练的拳好是好,不过我还可以教你几招。”原来此人姓王名选杰,是王芗斋的嫡传弟子,大成拳的第二代传人。
倪保强将信将疑,有意试探一下来人的功夫。没想到,他一搭拳师的手臂,被其一震,整个人便飞了出去。由此,这一老一少成了莫逆之交。王选杰见倪保强是个可造之才,便教了他大成拳的基本功———养生桩和技击桩。王选杰说:“先练一年站桩功,再回来找我。”倪保强笃信无疑,回家按师傅所授,认真练习。第二年、第三年,他依约再赴北京。经过几年练习,王选杰见倪保强渐入佳境,将毕生武功悉数相传,并正式收入门下,确认其为大成拳第三代传承人。
如今,作为大成拳的第四代传人,张时有也有自己的想法:“学习大成拳不光能锻炼身体,对多种疾病和亚健康都有明显效果。最近,武馆还准备了一些免费课程,让大家都能免费体验内家功夫,让大家能感受到传统武术的魅力,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来体验。”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