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周末人物

马水根:传承和发扬黄大仙传说

2016-08-19 09:18:1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胡敏霞

  

  这两年,在金华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华山大开发也被提上日程。“引虎救人”、“叱石成羊”……那些被人遗忘的黄大仙传说也再次被人们提起。这些传说的作者马水根也被大家所熟知。近日,记者找到马水根,听他讲述关于黄大仙传说的由来。

  坚持写黄大仙故事20年完成56个故事

  这几天,虽然天气炎热,但是马水根却仍在金华山一带忙碌着。他说,他要完成金华山66个点的海拔测量,为此,他还特地自己掏钱买了测量仪器。测量出这些志书上有记载以及当地有名、有历史的山的海拔,在马水根看来具有一定意义,“现在正值金华山大开发,如果可以测量出准确的高度,专家就可以根据山的高度、气候等条件,制定出可实施的项目。”

  66个测量点涉及40、50座山,每一处,马水根都得徒步上山,一些还没有开发的山,连可以走的山路都没有,马水根只能拿着柴刀一边砍一边前进。进山,为了保护自己,还得穿着厚厚的迷彩服才行,炎热的夏天,爬了一座山,热得都快要中暑了。在一本本子上,记者看到密密麻麻地记着已经测量过的山的具体高度。这可是马水根跑了20多天的成果。

  马水根,笔名马骏,罗店镇盘前村人,黄大仙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在金华山一带算得上是一个名人。每每有领导来视察或者是专家来考察,马水根必定会陪伴其左右,既当向导又当讲解员。霞客古道全程长21公里,去年,霞客古道开发,马水根就陪着专家、学者走了有12次霞客古道。但每一次,马水根都义不容辞地陪同左右。他说,霞客古道能够开发是一件好事。

  上世纪80年代初,马水根在当地文化站当站长,后到金华地志名办公室负责编志工作。改革开放以后,金华地区相关领导开始重视对黄大仙文化的开发,便四处找人对黄大仙故事进行搜集。因为有相关的工作经验,马水根自然成了最佳人选。但是,到了1985年的时候,受当时政策的影响,政府方面对黄大仙文化的开发不得不暂停。

  “他们停,我不能停。”马水根依然坚持黄大仙传说的搜集,继续去当地村里去询问老人关于黄大仙的传说。但进展却并不顺利,“老人年纪大了,关于黄大仙传说的内容能够记起来的已经不多。”内容不多,怎么能够编写成一个个故事呢?没有办法,马水根只能去查找志书,看看书上有没有内容可寻。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马水根发现,书中有许多关于黄大仙踪迹的记载,“查看志书,再结合老人说的,也就能够编写出一个故事。”马水根说,“到后来有经验了,一首诗就可以写成一个故事。”

  从1985年开始,马水根就一直坚持撰写黄大仙故事。到了1993年,他已经写了26个故事,并在香港出版了《黄大仙传奇》一书;到了2012年,共写了56个故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出版了《黄大仙传说》一书。2008年,“黄大仙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已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2013年,马水根被评定为第二批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大仙传说”代表性传承人。

  把故事编写成歌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

  为编写黄大仙传说,马水根可没少费力气。进山考察是常有的事,有时候,一天最多得跑18公里的路。有的时候,甚至还从山崖上摔下来过。最早的时候,互联网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为了寻找志书上提及的地点,马水根就背着胶卷相机跑遍整座金华山。跑了20多天,终于陆陆续续拍摄了一些考察点。但是,有一次,马水根一不小心从2丈高的地方摔下来,好在人没什么事,但相机摔坏了,拍了20多天的照片都曝光了,等于他这20多天都白跑了。马水根坐在地上,顿时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那可是我跑了20多天的成果,走了多少路才拍起来的,就这么一下什么都没了……”那时候的无助感,马水根至今仍是记忆犹新。

  坚持了这么多年,整个金华山,马水根已经非常熟悉,哪里有野猪出没,哪里有泉水,马水根都了然于心。“黄大仙故事不只是单纯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主题和闪光点,给人以教育意义。这也是我坚持写黄大仙传说的原因。”

  “故事看的人少,听起来又觉得乏味。”马水根说,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黄大仙传说,他想到了把文字转变为舞台的表演形式。“黄大仙是从金华‘走’出去的,为体现金华特色,我们特意采用了本地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用金华山歌、金华道情、婺剧等多种表演形式来表演,这样既有本地特色,又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从2013年开始,马水根开始创作黄大仙相关的作品,包括山歌、戏曲等形式。之后,又成立了金华山黄大仙文化宣传队,2014年5月1日,这支宣传队首次登上舞台进行表演,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大仙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每年,马水根都要上山对一些平常不大有人去的景点进行维护,除草、砍树枝。如在黄大仙祖宫东面800米左右的斗鸡岩,游客们大多数是站在远处观望,不必近看,“如果每年对树枝不进行修剪的话,过个一年半载,斗鸡岩就会被树枝挡住。”马水根说。以前,他都是自己一个人做这件事,现在“黄大仙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多了,大家就一起出力共同保护景点。

  今年,马水根已经71岁,但对于“黄大仙传说”传承与发扬这件事,他表示,自己会一直做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责任编辑: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