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新闻中心>今日婺城>社会

  痴迷漆画四十余年

非遗传人倪建新和他的 “漆”彩人生

2016-09-30 09:14:5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章一平 邱琪

  今天上午,由金华市民政局主办,上海春晖社工师事务所、金华市社会服务指导中心承办的“改变:重塑共同体——金华社区服务创新竞演嘉年华”活动,在金华市文化馆火热开启。

  此次活动,将有14个社会组织机构为大家带来丰富多彩的社区公益创投项目展演。其中,婺城紫阳漆画研究所带着自己制作的公益创投项目“漆彩生活——青少年课外生活添彩计划”进行现场展示。在展示活动中,紫阳漆画研究所负责人倪建新将带领吴俊杰、张玉兰、季优和诸葛好韵四名小朋友上台进行漆画创作展示,让在场观众感受漆画艺术之美。

  据了解,本次公益创投项目展演活动,倪建新的油漆画是所有项目中唯一一个非遗项目。为了更好地了解油漆画,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白龙桥镇星河湾东大门46—2号的紫阳漆画研究所,听倪建新将自己的漆画之路娓娓道来。

  从油漆工到民间漆画艺术家的转变

  进入紫阳漆画研究所,能感受到不大的空间里散发着浓浓的古典艺术气息。环顾四周,一幅幅精美的油漆画展现在眼前。牡丹花、山水画、名人像……每一幅作品都各有特色,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据了解,这些美轮美奂的作品正是出自于倪建新之手。

  倪建新出生于1951年,是长山乡卢家村人,在白龙桥镇上可谓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说起油漆画,倪建新介绍说,油漆画是一种民间艺术,根植于农村,从农耕文化脱胎而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经宋、元、明、清近千年以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已形成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古老的油漆画经常用于装饰家具、墙壁等,油漆画注重色彩、线条及冷热的搭配,反映的事物形象逼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倪建新接触到油漆画,是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那时,许多同龄人都在田里干农活,而少年倪建新却有着自己的一套想法。“‘钱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当时我一心想学一门手艺。”有一年,倪建新的表姐一家乔迁新居,他与家人一同前往庆祝乔迁之喜。在表姐家中,倪建新看到墙上挂着一幅名为《万山红》的油漆画作品,此作品色彩鲜艳,画面立体,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让他为之赞叹。倪建新便问表姐,这么精致的画是谁创作的,表姐告诉他,此画是仙桥镇下塔山熟识的一位油漆师傅所创作。

  之后,倪建新上门拜访这位油漆师傅,希望能拜师学艺。当时,油漆师傅并没有意向收倪建新为徒,让他放弃这个想法,因为在那时,很多人认为自己的手艺被其他人学去,以后接到的活就少了,但倪建新却不气馁,“赖”在师傅家中帮忙干活。那段时间,倪建新每天一大早起床挑水,挑粪桶,没有丝毫怨言。后来,师傅很感动,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学这门手艺是没有工资发你的,你要考虑好。”倪建新很是开心,他表示自己并不介意有没有钱。后来,倪建新顺利留在漆画师傅那里学艺,虽然整整一个月都干着打磨砂纸的活,但有心的倪建新总能将师傅画过的画记在心里。

  离家一个多月后,倪建新想回家看看,临走前,漆画师傅送了他4只“秃笔”,让他空闲时可以试着画漆画。回到家后,考虑到家里生活情况不是很好,倪建新不得不放弃继续去师傅那里学艺的想法,只能留在长山乡卢家村的生产队里劳动。“要想创作一副好的漆画作品,要求画漆画之人要有良好的创作功底,所以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就会练习画漆画。”倪建新告诉记者,虽然他回老家干活,但他一直都没有落下练习画漆画。那个时候,倪建新买了很多白纸,将师傅所创作的荷花、山水画、人物像等作品一一进行临摹。

  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让人瑟瑟发抖的冬天,倪建新的父亲总能看到自己的儿子在家中埋头作画的场景。渐渐地,倪建新的漆画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闲暇之时,他开始帮邻居朋友免费创作家具漆画。桌子、凳子、木箱,都是他施展才华的好地方。倪建新表示,免费创作的过程就是自己不断练习基本功、不断摸索创新的过程,那时,他每天都在练习,还曾给自己制定过练习计划。随着漆画水平的逐渐提高,慢慢地,倪建新帮别人画漆画开始收取一点成本费。

  1978年,浙江美术学院首次面向全国招生。为此,倪建新精心准备了《农业学大寨》和《桂林山水》两幅作品寄出参与评选。过了一段时间,倪建新收到浙江美术学院招生负责人寄来的亲笔信,在信中,浙江美术学院招生负责人对倪建新的作品进行了赞赏,并表示他的水平本可以被学院录取,但遗憾的是,由于报考的人数非常多,录取名额有限,学院只能精益求精,选出当中最拔尖的,最终,倪建新与专业学府失之交臂。“拿到信后,我并没有灰心,我相信只要我继续努力,机会还有很多。”倪建新说道。

  让民间艺术油漆画得以传承

  倪建新潜心苦练油漆画,经过了一年又一年的艰难摸索,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后来,慕名找倪建新学艺的人越来越多,到了1981年左右,他已经带了70多名徒弟。倪建新说,油漆画不仅仅是他的爱好,也逐渐成为他谋生的好手艺。1983年土地承包时,倪建新在村里已经造起了两层楼房,乔迁时,6桌喜宴摆的都是农村中最好的菜,最好的烟。几年后,倪建新还在老家办起了饮料厂,日子越过越好……

  1997年,金华县财税大楼装修,倪建新的徒弟负责此项工程。据了解,在那个年代,装修流行用红榉板这一板材,在施工的过程中,倪建新的徒弟遇到了一个问题,红榉板的钉眼打进去再用腻子补上,油漆上色,板材的粉末会变色,导致质量不过关,多次翻工还是没能解决。后来,一头雾水的徒弟找到倪建新帮忙。当时,倪建新还在老家办饮料厂,对装修工作没有经验,但他决定试一试。倪建新拿来一块样板,用腻子将木板颜色调成与红榉板相近的颜色,再用掺了水的胶水与颜料混合成为淡淡的琥珀色,最后油漆刷上去后不仅没有变色,连钉眼也看不到了。最后,整栋大楼共8层办公楼都用倪建新的方法进行了装修。

  没过多久,倪建新关掉了饮料厂,重新把精力投入到漆画当中。他不仅仅为普通老百姓家的家具画漆画,还为农村里的宗祠、多家企业的办公大楼创作漆画和制作牌匾。“但时代在变迁,随着社会的进步,渐渐地,制作家具已经用不到油漆画了,这种民间艺术正在慢慢失传。”倪建新告诉记者,他希望通过创作摸索为油漆画找到新的出路。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倪建新尝试将漆画画在木板上面,结果发现其效果比画在家具、墙壁上都要好,还能像油画一样,成为一幅艺术品。“这幅作品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既是第一幅板上纪念品也是工作室里的活招牌。”说着,倪建新向记者展示了他创作的第一幅板漆画——欧式花篮,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是色彩依旧,让人感到惊艳。

  倪建新的板漆画成名了,他给油漆画重新赋予了一层定义,许多客人慕名而来,重金购买他的板漆画。2010年下半年,倪建新将白龙桥镇东俞村两位村民的老旧花轿用漆画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花轿焕然一新,在牡丹花、凤凰等漆画图案的点缀下别有一番风味。后来,多家媒体对倪建新进行了报道。报道刊登当天,一位在金华办家具厂的陈姓老板带着法国老板Mark找到倪建新,希望他能帮忙制作一幅能够出口到国外的圆桌面漆画作品。这幅作品要体现出中国漆画的特色,也要符合欧洲人的欣赏水平。

  “当时,我下了很大的决心接下这个活,尽心尽力画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把这幅欧式油漆画创作了出来。”倪建新表示,法国老板看到作品时非常满意,连连称赞,认为作品非常大气,最后花了一万元拍下作品的照片带了回去。据了解,这幅欧式漆画将用在高档家具的圆桌面上,出口各个国家。

  多年来,倪建新与漆画为伴,不断努力,更多的是为了将油漆画这一民间艺术传承下去。他知道,单靠自己的创作销售还远远不够,后来,倪建新看准了申请非遗这条路,执著地将这条路视为油漆画传承的道路之一坚持了下来。

  2012年,倪建新提交了申请“非遗”报告,但当时相关部门对他的油漆画并不是非常了解,所以一时没有批复。但倪建新并没有放弃,而是将油漆画一次次带出去展示,仔细解释油漆画这一传统技艺传承的重要性,证明他申报“非遗”的决心。经过多方努力,2013年7月,在区文体新局及非遗中心的支持下,倪建新的油漆画成功申报了婺城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倪建新也先后被聘为金华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教师,实验小学校外辅导员,先后组织参加多个主题画展推广油漆画。

  2014年10月底,倪建新成立紫阳漆画研究所,主要内容为定期举办漆画展览,弘扬传承“非遗”项目的漆画推广,并招收漆画爱好者开展培训活动。紫阳漆画研究所成立以来,与有关部门、社区通力合作,着力于青少年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公益性事业,协助文物部门开展古建筑油漆字画修复和漆画传承。

  “非遗”传承,学校无疑是最理想的地方。今年,白龙桥镇第二小学成为了漆画传承基地,并开设了非遗漆画课程,倪建新作为婺城区非遗传人为孩子们讲解、传承漆画知识,学习漆画技艺,了解非遗文化。在几个月前,一位私营企业家为了支持“油漆画进校园”这一项目,自掏腰包3万多元买了板材,并将板材分割、包装好,送到白龙桥镇第二小学供倪建新为学生们上漆画课使用。“油漆画成本比较高,使用的画笔、油漆、木板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些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鼓励下,很多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很感谢他们!”倪建新说,之后他会继续招收一些真正热爱油漆画的学徒,使得漆画这一民间艺术得到源远流长的发展。

  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国传统漆画之美

  “画油漆画首先要选材,再设定好底板的颜色,画的时候要尤其注意线条的收放……”对于油漆画,倪建新自有一套做法,他告诉记者,漆画首先要做的是选好板材,好的板材对作画的影响很大,最重要的就是绘画中的线条把握。他认为传统国画和油漆画本质是相通的,一个好的油漆画师必定有着深厚的传统画功底。油漆画对线条要求非常高,毛笔的软性和漆画所需要的精准度恰恰相反,把握不好,线条就会不均匀。

  漆画的创作自然是和传统绘画分割不开的,倪建新坦言,他喜欢从书中汲取灵感,他对传统文化的书籍有着深深的依恋,不少市面上已没有出售的传统画书籍他都一一收藏着,如《吉神》、《名家工笔系列》、《彩绘全本三国演义》等书籍都是托朋友从外地带回来的。只要一有空,他就拿起家中的书本翻阅。他认为,在阅读中既能吸收东方文化精髓又能融入自己的想象,他将这种过程称之为“磨砺的乐趣”。

  在倪建新的紫阳漆画研究所里,除了琳琅满目的特色漆画,记者还看到了很多传统的人物像,有孔子、关云长、曹操、岳飞等等,都是工笔画作品。据了解,在画漆画之余,倪建新还练习写字、描摹、创作工笔画。除了练习绘画打基础之外,他还想着能不能够把工笔画用漆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创作出更具有特色的漆画。“曾经有人说,画什么都容易,但画历史名人最难。因为历史名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概念性,不是随随便便能用画表现出来的。”倪建新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他专攻古代人物画,所用的每一个色彩都精心调配,一点一滴吃透它,使画好的作品更能表现出“真”。当然,创作一幅人物工笔画并不容易,至少要花费倪建新10多天的时间。

  2013年,上海第三军医大学博士生倪瑾找到倪建新,表示自己即将到美国的医科大学深造,希望他能推荐几幅作品,送给自己在美国的老师。倪建新考虑之后,挑选了三幅作品拿给倪瑾。这三幅作品中,一幅是油漆画,油漆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画上又有牡丹、玲珑石、和平鸽等图案,象征着繁荣和平。另外两幅分别是《孔子》《关云长》,一文一武,让国外友人从画中感受到中国的历史文化。

  2015年8月4日,塔桑尼亚孔子学院汉语夏令营团队20余名成员,来到婺城区白龙桥镇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据了解,这20余名外国朋友均来自坦桑尼亚。体验活动分为两组进行,其中13名外国朋友在一名翻译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倪建新的紫阳漆画馆欣赏并体验中国漆画艺术。倪建新告诉记者,这些外国朋友一走进紫阳漆画馆便开始好奇地四处观望,时不时提一些问题,他都一一进行解答。

  后来,倪建新招呼大家围坐在一起,手把手地教他们画漆画,让他们亲身感受其中的韵味。“这些外国朋友都很谦虚,对漆画也很感兴趣。”在画漆画的同时,倪建新还给他们讲解了油漆画的历史,让外国朋友加深了对中国特色文化的印象。通过自己的亲手绘制,外国朋友把自己画的中国漆画“牡丹”带回家,临走时,他们个个依依不舍,并称赞道:“中国漆画了不起,真神奇!”“中国漆画太美了!”

  2015年10月,第二季“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在汤溪镇寺平村开启。倪建新作为特邀漆画大师出席此次活动,并拥有一个自己的展台,展示自己的漆画、工笔画、书法等作品。在为期21天的活动中,倪建新的作品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参观,近距离感受中国漆画的魅力。

  一天,一位名叫玛丽娅的保加利亚电影明星特意到展台找倪建新,通过翻译对他说:“倪老师,你能不能用漆画在我的服装上作画留念?我想要用这个代表中国漆画带回国去。”据了解,玛丽娅在中国学习五禽戏,她所指的服装正是中国友人送她的白缎子练功服。听到此番话,倪建新犹豫了一下,“几十年了,在画板上作画我很老练,可在衣服上画还从没试过。”不过,倪建新并没有拒绝玛丽娅,而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为了不让外国友人失望,倪建新回家后先进行了尝试。他找来一块白缎子,整齐铺平固定在木板上,再进行漆画创作,没想到很快就成功了。有了把握的倪建新,在第二天将玛丽娅的练功服带回家进行创作,练功服上要画的图案,倪建新也是精心构思过的。经过三天的创作,一天的晾晒,倪建新在第四天将练功服交到玛丽娅手上。倪建新说,他在练功服上衣的右上角和左下角分别画了体现中国民族特色,寓意吉祥富贵的牡丹花;裤子上画的则是象征中华民族艺术之魂的青花瓷,图案为“榴开百子图”,寓意多子多福。当翻译把这些解释翻译给玛丽娅时,她激动地流下了眼泪,紧紧拉着倪建新的手连连道谢。那天,玛丽娅穿着画有漆画的练功服在倪建新的展台里进行了展示,展台周围挤满了参观者。

  据了解,“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期间,还有一位英国电视台记者来到展台跟着倪建新学画漆画,并把学习的全过程进行了录像。这位记者高兴地对倪建新说,回国后,一定把在中国学漆画的过程与当地观众及亲朋好友们共享。“中国漆画历史悠久,也是一种民间艺术,把漆画宣传到国外去,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倪建新说道。

责任编辑: 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