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4岁的杜戎胜家住婺城区城北街道站前社区耀丰楼小区,大伙儿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杜老”。“杜老”很爱“管闲事”,小区里有什么大事小事,他总会积极地向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别人需要帮助,“杜老”总会义不容辞地去帮忙。“长辈以身作则,小辈尊老爱幼,为百姓做好事,邻好原则为先。”这是“杜老”家的家规,这条家规,一直是杜家为人处事的标准。
“当了兵之后才懂忠孝不能两全的道理!”
杜戎胜,1933年出生于杭州。16岁时,在父亲的支持下,虽是家中的独子,但他还是毅然地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去就是好几年,“那时候在部队里当兵,通讯远没有现在发达,三年都不能和家里通信。当了兵之后,才对那句‘忠孝不能两全’深有体会。”杜戎胜告诉记者,自从当兵起,他便再也没有回过家,就连母亲过世自己都没有回过家。整整当兵十五年。
回国后杜戎胜考入了中国北京气象学院。毕业后,担任某空军部队气象预报员,后调任部队政治指导员。1959年至1966年,先后担任师、团政治部组织干事、青年干事。转业后,杜戎胜被分配到了金华,担任林业六大队党委委员、政务处副主任,后调交通局,退休前担任汽车运输党校副校长。
杜戎胜,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杜老一生中,大半部分时间都在为祖国的繁荣作着自己的贡献。
“人老了退休了,但党员永远不能退休”
2005年初,杜戎胜搬到了耀丰楼小区。耀丰楼小区位于火车站附近,环境卫生相对较差,搬入耀丰小区不久,杜戎胜就发现永丰街、海丰街、普丰街、广丰街4条路无人清扫。“卫生条件太差了,但是如果要请环卫处过来清扫就要需要一笔费用。”杜戎胜说,“既然没人清扫,加上我退休在家,那就我来干吧。”说干就干,一个人,一把扫把,沿着永丰街等四条街清扫,一圈扫下来,至少也得花上一个多小时,但杜戎胜却是乐在其中,他说:“人老人退休了,但作为党员永远没有退休一说。”
就这样,杜戎胜拿着扫把义务扫了十年的街,直到去年年底,因为身体原因才不得已停下来。虽然义务清扫结束了,但是杜戎胜是个闲不住的人,遇到群众需要帮助,他总会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如果遇到对群众不利的事情,他也会“插一脚”,他总把别人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去管去做。
杜戎胜的热心劲也在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晚辈们。杜戎胜有两个儿子,在各自的单位里都是出了名的热心人,哪个同事需要帮助,单位里需要人手,他们总是最积极的那个。杜力是杜戎胜的小儿子,他说:“这其中最大的影响还是来自于父母。”在他的印象里,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一直都很严,“小时候,只要我们和小伙们闹矛盾,不管是不是我们错,父母总会严厉地批评教育我们。”在这样严格的教育下,杜力和哥哥杜军从来不敢干坏事,事事总想着能够做到最好。
长大后,为人父母的他们才深深地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因此,对于父母,他们很是孝顺,每到周末,两个儿子总会商量好回父母家,为父母买点生活用品、水果……陪着父母聊聊天、打打麻将。每周末的家庭聚会成为了杜家不成文的规定。
杜戎胜告诉记者:“自己老了,儿子就成为了我最大的依靠。好几次,都是儿子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去年,一次吃饭,吃着吃着,杜戎胜就把鸡骨头给吞下去了,一根鸡骨头就一直卡在喉咙里下不去。第二天,在儿子的陪同下,杜戎胜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告诉他们,要通过手术才能把鸡骨头取出来。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手术,但是对于年过八十的杜戎胜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手术、住院,前后整整折腾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住院期间,儿子、儿媳妇就陪伴左右,寸步不离。“现在我都还留着这根鸡骨头,就是为了给自己提个醒,以后吃饭一定要小心。”杜戎胜说。
除了对父母孝顺,杜家两兄弟也是非常团结、和睦,兄弟俩无论谁遇到困难,另外一个必定会尽己所能帮助对方。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