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天楠楠不是想老生常谈,只是想用事实告诉妈妈们:爱孩子,大到希望他们成为国之栋梁,小到希望他们生活无碍殷实小康,都离不开礼仪二字,因为礼仪是孩子社交的“名片”。
事实上,礼仪教育不只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楠楠到日本、韩国访问时,遇到很多次三岁的孩子自己背上书包,排起队伍走进幼儿园,和不认识的路人都会打招呼、问好。小学生更是彬彬有礼。
相比较之下我们的孩子又是怎样呢?孩子王的我有点不服气,回国后楠楠立即“百度”一下。资料显示,各国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礼仪教育。日本设立“道德时间课”、“友爱课”;美国推行“公民教育”;韩国《道德》第一条目标是:使之理解日常生活所必要的礼节和道德规范的意义与主要性。由此可见,加强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融入早教,对孩子将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更何况我悠悠中华大国?
妈妈们对号入座,您的孩子牙牙学语开始,您能够把礼仪教育融入其中吗?家里来了客人,教孩子说“欢迎您来”、“请坐”、“请喝茶”,客人要走,教孩子说“再见”。对客人来说,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友好、热情,心里也一定是暖洋洋。于是“这孩子真乖”便脱口而出了!如此也是一举两得啊,是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也是对孩子的赏识教育。
卡内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而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都要透过人际交往才能日渐历练成熟,学会表达自己,建立深层次的关系。
最后楠楠给妈妈们留一道家庭作业题,近期请安排一次客人来访,请观察一下你的孩子的自然反应吧。孩子总能在客人临出门前,站在门边,注视着客人,笑着说再见吗?还是让孩子和客人招呼道别时,孩子也是专注在自己的玩具上,可能从里屋远远回一声“阿姨再见”?还是腼腆的他们由于怕生低下头默不作声的?如果是后两者,请您从自己的改变做起吧。(王楠:天津电视台少儿频道主持人)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