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水库移民“移出”幸福生活

2017-05-26 09:13:44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近年来,婺城区移民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以“人居环境改善、移民收入增加、库区和谐稳定、长期发展有保障”为工作目标,多举措帮扶驱动,使大中型水库库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移民群众收入快速增长,移民生活明显改善。

  自2006年至今,区移民办共安排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860个,投入移民资金12870余万元,主要用于移民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增收等项目建设。

  如今,在婺城,一个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团结和谐的移民新村已经拔地而起,焕发着无限生机,孕育着新的希望。

  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移民环境

  五月,明媚的阳光洒在琅琊镇浩仁村的每一处角落,只见这里一排排别致的农家小院井然有序,一条条整洁宽敞的水泥路延伸到各家各户。

  听说记者要来看看水库移民的幸福生活,浩仁村村支书滕勤男眼里满是骄傲,随手指着不远处的一栋小洋楼说:“看,我们村的水库移民,过得可比城里人还舒适呢。”

  早在1958年,因金兰水库建设需要,230余名库区移民投亲靠友,来到浩仁村定居,安置点虽然离原先的生活区不远,但当时浩仁村经济条件还十分薄弱,村集体负债累累,交通设施非常落后,仅靠着一条2米宽的泥巴路与外界相通;农田水利设施长久失修,每逢雨季村里就要发大水;村内一眼望去都是陈旧的泥房,村民基本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每年的收入屈指可数。

  让移民搬出来,就要让他们生活得安稳。2006年,随着《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等移民政策相继出台,婺城区迅速成立移民领导工作小组,在区民政局设立区移民办。深入分析移民生活现状,优先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组织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村申报配套项目,动员移民村(组)自筹资金等多种形式,发挥中央补助资金的引领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建设安居富民项目,开展移民村水、电、路提升改造,促进移民生产生活改善。

  据统计,2008年至2016年,区移民办共向浩仁村投入资金一百多万元,在滕勤男和村两委的带动下,先后完成该村机耕路建设、饮用水工程、老年活动室建设、公路建设、村景观工程建设等多个项目,切实解决了移民群众出行难、居住环境差、社会服务事业基础薄弱等问题。

  生活环境好了,交通便利了,浩仁村的村民们有了底气,这些年,村民们除了外出经商、打工外,还办起了粮食、蔬菜、苗木等合作社。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不少村民家中已经开起了小汽车,建起了3层小洋房。

  如今,走进浩仁村,村中绿树成荫,柳塘景观带蓝天、碧水,古树、莲花,相映成趣,赏心悦目;村庄道路绿化带平整绚丽,郁郁葱葱,浩仁村俨然成为了婺城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

  滕勤男还计划着把浩仁村打造成旅游景点,发展民宿和农场采摘游,让更多的人走进浩仁,呼吸这里的新鲜空气、感受移民村的美丽蜕变。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移民增收

  告别了浩仁村,记者又来到了岭上乡桃源村。

  岭上乡桃源村成立于2013年10月,辖区面积0.4平方公里,有村民3000多人,是一个纯移民村。自2007年九峰水库项目开展后,岭上乡塔石垅下游的九个行政村,为响应政府统一规划及建设,村民便陆续搬到了桃源村、九峰村两个移民安置点,区移民办历年来共计投入一千多万元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建设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

  与原先的库区相比,桃源村楼房鳞次栉比,大街小巷四通八达。村里还有卫生院,学校、居家养老中心,然而,生活条件是改善了,但没有了田地,就业成了大家关心的头等大事。

  为此,区移民办又开始积极探索水库移民的精准扶持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深谙此理的区移民办,通过精准分析部分水库移民致贫的原因,找准症结所在,在充分了解扶持对象意愿和需求后,打算通过生产扶持项目、劳动力技能培训、职业教育项目这“三驾马车”集中发力,切实提升水库移民的致富本领,拓宽他们致富门路。

  在桃源村,区移民办与妇联牵线搭桥,引入来料加工,让在家干家务、带孩子的妇女、老人有了一份“待在村里、坐在家里就能赚钱”的工作,有效帮助她们创业就业、增收致富。2014年,婺城区移民办又投入资金70万元,完成了该村来料加工基地建设;2015年,投入40万元,完成厂房附属工程建设,并顺利出租,为村集体经济增添了资金来源。

  随着来料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原先山里的村姑在来料加工厂踏着“洋车”成了上班族,没了家庭的后顾之忧,年轻的小伙子们也放手在外打拼,有百分之八十都开着小轿车上下班。

  “以前在库区,讨个老婆都不容易。现在,我们这里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每家每户的经济条件都不错,姑娘们都特别喜欢我们村的小伙子。”桃源村村主任华福璋打趣道。

  华福璋告诉记者,去年,区移民办还投入资金75万元,在村办公楼大楼和来料加工厂房屋顶安装了太阳能光伏,不仅解决了全村公共用电问题,还稍有结余,换来了经济效益。

  无独有偶,在岭上乡的另一个移民安置点——九峰村,村民们也生活得十分幸福。这些年,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九峰村两委齐心协力,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靠近金西开发区的九峰村,还成为了很多企业职工的集中居住地,水库移民摇身一变成了“包租公”、“包租婆”,村里的超市、饭店、商场也随处可见,俨然一幅小城镇的模样,全村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做好后期扶持

  建设美丽家园

  “虽然现在的水库移民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但移民村的发展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还需要我们做好后期扶持工作。”区移民办主任赖兴明告诉记者,以前,婺城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总体比较小、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创业致富、美丽家园建设资金相对投入较少。

  因此,下一步,区移民办将在提高后扶成效上下工夫,着力加快移民产业发展,加快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加快移民同步奔小康步伐。

  一方面,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要求,结合婺城区的移民工作实际,全面规划水库移民创业致富增收工程。通过加大移民生产扶持力度、积极构建移民创业服务体系、加强移民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逐步提高移民收入。

  另一方面,通过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从婺城区移民村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状况出发,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规划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建设。

  同时,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以加强项目监管为抓手,把存量资金化解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加快项目立项审批,加大督办力度,对未开工项目、条件不成熟项目及时变更,提高资金拨付率和结报率,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此外,区移民办还将出台“以奖代补”实施办法,促进移民项目民主自建,并对参加技能培训的移民给与奖励,把“课堂培训”纳入“以奖代补”项目实施管理,提升移民创业增收能力。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