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关注不文明出游行为:从自律到管理 人人有责

2017-07-11 09:06:00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带着孩子出门旅游,但是在旅游过程中,父母乃至未成年人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屡屡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日前某媒体对西安旅游不文明行为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有个报道,8月12日,在大唐慈恩寺遗址公园内,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在草坪上小便,孩子的父母熟视无睹。当问及这对父母“让孩子在公共场所随地小便,是否觉得不太妥当”时,父母的答复是:“孩子小,憋不住嘛,谁会跟一个小孩计较。”然而在离他们不到100米的地方,就有一处公共洗手间。足见小孩出现不文明行为,父母难辞其咎。由此我联想到少年在埃及神庙刻字留名一事,其源头或许正是大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潜移默化”的结果,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

  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先后颁布《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等,对文明旅游加以指导。今年4月25日审议通过的《旅游法》,对旅游者的文明行为提出明确要求,并对不文明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但笔者认为,仅靠道德约束和法律制裁来提升旅游出行的文明水平还远远不够,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游客文明素质和平时生活习惯养成。未成年人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大人,有的家长甚至是孩子不文明行为的“导师”。家长带头旁若无人大声喧哗,抢位拍照互不相让,随意插队,踏草坪,攀爬文物,随地大小便等等,在如此“言传身教”下,未成年人惯于“到此一游”就不足为怪了。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一个孩子的道德品行和文明素养如何,与其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父母应该特别重视自身言行对孩子的巨大影响。文明出游,父母要身体力行,给孩子作出好榜样。(重庆市璧山县詹 勇)

  改变不文明须抓好公民教育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是否文明也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年累月养成的结果。同样,不文明出游行为,也是长期陋习积累所致。改变不文明出游行为,除了制度法规约束,更为重要的是公民教育。

  当前最为欠缺的恰是公民教育,尤其是孩子。公民教育不仅教育孩子学习知识,更注重孩子独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责任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公民教育须从娃娃抓起,孩子的可塑性强,一旦过了宝贵的少年时期,公民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公民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一项研究中得到佐证。社会学家在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研究后发现,很多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大致相当于1890年的美国,从教育上看,这个时期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个人能力感、对新事物的开放度、自立精神和摆脱权威束缚的独立意识,以及不抱怨、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等,这些都是公民教育的内容,而有些国家的教育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公民素质差距大,根源其实还是在教育上。

  由此可见,公民教育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来说极其重要。我们的公民教育缺乏,看到欠缺却不努力改变,就更加令人担忧。我们的教育陷入“分数至上”的泥沼,如果不努力让教育从培养“学习机器”向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转变,不仅不利于公民文明素养的培育和塑造,现代文明社会的建设将更加漫长,未来社会的竞争也会更加落后于人。(安徽全椒县石沛镇孙维国)

  处罚和教育需并重

  每次外出旅游,发现总有一些游客对景区设立的“禁止拍照”、“严禁翻越栏杆”、“请勿践踏草地”等警示牌、提示语熟视无睹,我行我素,做出一些不文明举止,乃至违法行为。

  游客之所以不拿“警示”当回事,一来可能是缘于游客的“上帝心理”。觉得自己是来消费和潇洒的,花了钱买了门票,就可以高高在上,为所欲为,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二来恐怕是缘于景区的“警示”缺乏足够约束力。一般而言,景区除了对那些严重破坏文物等行为加以处罚外,遇见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私自拍照等不文明行为,往往只是进行劝说和教育,真正处罚的少之又少,处罚执行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不“得罪”游客,景区往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一说了之,或听之任之。

  如何规范游客的出游行为?我认为处罚和教育要并重。一方面,景区要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文明行为的宣传引导和提醒教育,让游客做到“心中有数”,言行有度,文明有序。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惩处机制,赋予景区一定的处罚权,对于那些有禁不止、屡教不改的游客,要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比如经济处罚、行政处罚等。当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景区管理行为的监管,明确处罚的主体、原则和标准,主动接受游客的投诉和监督,避免景区处罚权的滥用,损害游客利益。

  (湖南岳阳市李志美)

责任编辑: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