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一池塘 一礼堂 一中心“三个标配”标注竹马民生新高度

2017-07-17 08:57:3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傅伟炎 通讯员 陈强

  市委书记赵光君在金华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美丽村落、美丽田园、美丽经济和美丽风景线建设,让一口波光潋滟的池塘、一座其乐融融的文化礼堂、一个充满温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美丽乡村“标配”,全域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了这个美好愿景,竹马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干字当头抓落实,大力推进美丽乡村“三个标配”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工作实践中创造的一些可学可鉴的经验做法,得到了市、区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天,记者探访了竹马部分农村,实地见证和体验美丽乡村“三个标配”建设。

  一口波光潋滟的池塘:美丽乡村增添灵动

  一个村庄若有一口池塘,总能为一个乡村增添一丝灵韵、一抹亮丽的风景。

  在竹马乡西宅村,有一口面积近千平方米的池塘,村民称其为“灵池”。夏日惠风和畅,吹皱了池塘如镜的水面,激起阵阵涟漪,一泓碧水顿时波光潋滟,倒映着美丽的村景,美不胜收。

  连日来高温肆虐、酷热难挡。村民金阿姨趁着清晨凉爽,早早来到池塘边的洗衣台浣洗衣物。

  如此清澈的池塘,如果浣洗衣物,岂不是又遭污染了吗。“你看,我们的洗衣台特别有讲究,洗衣水是不会溢到池塘的。”或许是看到了记者的疑惑,金阿姨忙着解释。

  原来,竹马乡在组织池塘剿劣清淤时,特别设计了“池污分流”的洗衣台,靠近池塘的一侧稍高,靠近岸边的一侧偏低,水由于重力作用,自然就不会流入池塘。

  值得一提的是,洗衣台靠岸的一侧设置了一条污水导流槽,废水正源源不断淌入管道中,并通过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终端,从而实现集中纳管处理,这就消除了二次污染。不得不佩服竹马百姓治水护水的“匠心独运”。在上月召开的全区剿劣推进会上,这个新做法还被推广到了全区。

  “灵池能够有今天这般好水,要归功于政府治水啊。”望着眼前一池碧水,村民李跃炉有话说。他告诉记者,如今水清如镜的池塘,原先也是一口臭水塘,水深只不过三四十公分。今年4月以来,乡、村组织人员、调来挖机对池塘进行清淤,用了整整一个多月时间,仅清淤挖机就挖了一个多星期,淤泥运了整整三天,现在池塘最深处有近两米深了。

  清淤后,村里还在池塘四周添置了绿化苗木,设置了竹篱笆,并利用治危拆违产生的废旧砖头,设置了景观墙,还从上陈垄水库接来源头活水,灵池焕发新生。“我每天都要过来转一转,希望大家都要保护好池塘,让灵池一直这样美下去。”李跃炉说。

  变化的不仅仅是灵池,得益于剿劣,竹马乡各村的一口口池塘迎来新生。竹马乡辖区内有长湖、盘溪两条河溪,水库6座、山塘19处,村中池塘89口,其中疑似劣V类水体64处。开展剿劣以来,竹马乡以“堡垒推进、组团攻坚”工作方式,掀起了全民参与的剿劣清淤行动,念好“截、清、整、修”四字诀,精准发力抓治水,实现了剿劣全域覆盖、不留死角。在治水时还集中民智,运用多种方式修复净化水体,目前已完成64处劣V类水体整治,完成率达100%,共计清淤17万余方。如今,经过剿劣和小微水体修复,一口口波光潋滟的池塘,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竹马生态廊道上。

  一座其乐融融的文化礼堂:陶冶百姓精神情操

  虽然是周末,但走进姜衙村文化礼堂,却人气很旺,不少村民早已围坐在这里,有的在电脑前浏览网页、查阅资料,有的在津津有味阅读书籍,有的三五人聚在一起,边看书边交流……大家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享受精神的愉悦,接受文化的熏陶,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村民们都喜欢来文化礼堂,特别是周末,到这里看看书、跳跳舞人较多,特别热闹。”村民姜绍余说,他就是文化礼堂的常客,闲暇时总爱来这里看看书。如今,来的村民多了,文化礼堂也成为大家共话邻里、增进和谐的好去处。

  姜衙村文化礼堂是竹马乡首座文化礼堂,建成运营已经四年了。整个文化礼堂主要由“一厅两场所三堂四中心九廊”构成。其中,“一厅”指的是位于村办公大楼第二层的文化展示厅,里面主要由村史廊、成就廊、特色廊、尚贤廊、故事廊、民俗廊、愿景廊、梦想廊以及笑脸廊等九廊组成;“两场所”指的是办公楼前村民文体活动场所、牌坊村民休闲活动场所;“三堂”指的是姜氏祠堂、善美讲堂以及爱心食堂;“四中心”指的是便民服务中心、“春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以及水上活动中心。“‘文化礼堂’真的建到村民的心坎里了,村民活动有了好去处,村里的文化味儿也就越来越浓了。”村民纷纷点赞政府为村民办了一件大实事。

  姜衙村民主姓姜,拜周朝名相姜子牙为始祖,其“礼乐文化”贯穿了竹马姜氏的千年历史,百代家风更成就了姜琏、姜麟、姜应甲等四位进士,家族荣耀一直激励后人。也正因如此,姜衙村文化礼堂在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了先辈们留下来的“礼乐文化”,并以其为主体,以“善美教育”为主线,打造“礼乐姜衙”。

  “文化礼堂展陈了村庄的历史文化及民风民俗,为村民们提供了休闲活动场所,也为村民们学习老祖宗们留下来的‘礼乐文化’创造了条件。”村党支部书记姜绍智说,文化礼堂建成后,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如每年新年祈福活动,农历六月六晒族谱,重阳节敬老等活动,而且还动员全村村民参加一年一度的“最美姜衙人”评选。此外,也有不少书画爱好者在这里展出作品,供村民赏鉴。

  如今,依托文化礼堂,姜衙礼乐文化得到普及,村民们日常生活也逐渐发生变化,尊老爱幼、谦卑礼让、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美德得到进一步弘扬。

  如何让农村百姓“身有所栖”后“心有所寄”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竹马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禀赋,紧紧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色经济两大元素,以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等“五有”为基本要求,从当地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建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进一步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农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自姜衙村建成全乡首个文化礼堂后,近年来,竹马乡已先后在金店、向家源、郭店等5个村陆续建成农村文化礼堂。

  一个充满温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空巢老人喜添“暖巢”

  中午11时,在姜衙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厨师早已准备好了热腾腾的饭菜。当天中餐的菜谱是红烧肉和肉末茄子,外加一份汤。两菜一汤虽不丰盛,但却是精心烹制的,也最符合村里老人们胃口。

  今年82岁的姜珠兰老人准时来到这里吃午饭。她拿出自己的餐具,盛了满满一碗饭,配上今天的菜品,吃得津津有味。这一餐,她只花了1元钱。

  姜珠兰的老伴姜福申已经90多岁了,可在这里免费用餐。平时,姜珠兰要照顾老伴,根本没有精力来烧饭买菜,“吃饭”问题让她犯难了。现在,她每月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交60元,吃饭难问题也终于解决了。“每天吃两餐,菜式时常变,好消化又有营养,而且饭后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太有味了。”说这话时,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姜衙村810多人,村中上了年纪的孤寡、独居老人也不少,有的老人子女不在身旁,生活很不方便。为照顾、方便这些空巢老人,姜衙村从改善民生出发,积极筹措资金,利用原先的村旧办公楼,于2013年10月建设了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对村中75岁以上的老人开放。

  “每天中午的11时和下午5时,菜谱早制定早公布,天天换花样,都是老人爱吃的当季蔬菜,基本能满足了他们多样化需求。”负责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村委陈素芳说,由于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不错,加上区里还有部分补助,确保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持续运营。服务中心除了春节这段时间停止服务外,每年的运营时间达11个月。老人们在这里有吃、有娱乐,极大方便了老人们的生活,也解除子女们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深受全村百姓的欢迎。如今,该村有24位老人在此用餐,其中6位90岁以上的老人是免费的。

  在竹马,像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经建成11家。

  “居家养老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投入少,可持续性强,而且老人不离家、不离乡,易于被老年人接受,既能减轻老人子女的生活负担,又符合农村老人的养老观念和心理需求。”该乡党委副书记郑正连说,下一步,竹马还将探索扩大养老服务中心的覆盖范围,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打造老人开心、子女放心、村民拥戴的“民心工程”。

责任编辑:方柯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