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周围的土坡长满了毛竹、杂草。现在经过改造,平整出了112亩农田。未来通过规划,这里将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样板’。”昨天,在长山三村周思塘造地改田现场,长山乡干部吴磊指着面前的土地高兴地说。
记者看到,在周思塘边,一片片荒地已经被改造成了农田,对面的荒坡则被改造成了梯田,从山腰向山顶盘绕,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在不久的将来,这片肥沃的良田,将给长山人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而这一切,得益于该乡多年来开展的土地整理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尤其是长山乡,原本工业就相对落后,加之畜牧养殖业优势不在,垦造耕地,成为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的一大途径。
“我们乡坡地、林地,水塘水库比较多,有先天的优势,如果把这些荒地利用起来,对今后发展必然事半功倍。”据该乡常务副乡长陈长征介绍,开展土地整理,推进“坡地村镇”建设用地项目开发,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有效破解用地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找到一条解决村庄、集镇等民生项目用地和休闲旅游项目用地需求的新路子。
近年来,长山乡政府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按照“储备项目抓入库、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验收”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一方面,结合土地整治潜力、制定实施计划,在项目选址上注重与农业产业和现代化发展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整治效益。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占优补优、占水补水”的新要求,实现了补充耕地向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转变。
为了严格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提升群众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长山乡通过召开所涉及村两委班子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悬挂土地整治宣传标语等形式,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肯定。
为了扎实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该乡还提出了“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职责到位、实施管理到位”的工作要求。抽调精英干部成立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以联村干部为组长的村土地整理工作小组,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明确了各村和相关干部的工作职责、工作措施、进度安排,以及奖惩、督查等制度。同时将质量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严把工程材料关、工程进度关、工程质量关。
此外,施工过程中,乡、村干部还积极做好前期调查工作,统计施工占地情况及青苗损毁情况,为项目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长山乡土地整理项目11个,共涉及面积3753.23亩,预计新增耕地452.82亩,涉及全乡12个行政村,其中造地改田项目7个,高标准农田项目2个,废弃地复垦项目1个,旱改水质量提升项目1个。2016年开工的卢家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初步验收,周思塘造地改田项目和桐溪罗盘形造地改田项目均已基本完成。2017年开工的百念亩旱改水质量提升和石道畈等村西张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均已完成60%。
“最近,我们还在积极筹备婺城区连片垦造耕地项目,该项目共涉及长山、琅琊、雅畈三个乡镇,其中涉及我们长山3400亩。”陈长征介绍,土地整理工作的成功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