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回忆初中二三事

2017-11-23 09:05:4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郑孝明

  1971年春节刚过,我们幸运成为金华县开化公社有史以来的第一批初中学生,度过了为期两年半的学习生涯。学校借用在开化村,同开化小学合用,设有两个班,老师4位,学生约60人。学校的那段生活经历,难以忘怀。

  报到那天,我们村的几个同学相聚一起,结伴而行,窜过铁路、跨过公路,约一小时的行程。我的姐姐也陪送到学校,帮忙拿行李,整理床位,还叮咛我要照顾自己,珍惜学习机会。家中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倍感亲切。

  开学以后,我们和老师同住、同吃、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校园里,老师们为了我们的学习,为大家舍小家,一心扑在教学上,上课认真讲解,早晚自修,陪着指导,晚上,我们休息了,他们还要认真备课,结合碰到的问题,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讲解,课外也为大家辅导,因此,我们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课文知识,巩固了学习内容。同学们也爱惜学习机会,在高年级学生的带领下,大家的学习氛围很浓,学习的风气好,学习的劲头也很大,互帮互学,团结友爱。老师像父母,同学像兄弟,你追我赶,在简陋的条件下,我们没有虚度年华,迎着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学业。

  文化课的学习很紧张,还开展了许多课外的活动。例如,为了解决烧饭的柴火问题,同学们克服年龄小,体力弱的困难,抽出时间,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带着生活用品,步行到金兰水库,坐船后来到叫东坑村的大山里,借住在小学,睡的是地辅。分组上山砍柴,而到山上砍柴距学校还是比较远的,为了多砍一点,我们走的路更远,砍柴也更为费力,山高坡大,只图多砍一点,一次,我还不小心砍到了自己的右脚,血流不止,不能走路了,老师和同学们轮换着背我回到住地。

  当时,我们的娱乐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经常组织观看电影,这是同学们很高兴的事,看了一场电影,回到学校,就有故事可讲了,记得看了电影《红旗渠》,影片中,林县人民为了解决吃水问题,不怕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战天斗地,修起了红旗渠,创造了人间奇迹。同学们很兴奋,趟在床上,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女同学因一墙之隔,也积极发言,当谈到还有苹果时,有人开了一句玩笑,大家都开心地笑了,心情舒畅,交流的气氛浓厚。同学们对电影中的经典句子也学得惟妙惟肖。当时,农村兴起了学习革命歌曲的热潮,我们学校配合这一工作,积极投入到这一运动中,到了晚上,分组到开化村的各个生产小队,教社员们唱歌,主要教了《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

  因为经济条件的原因,当时,有的同学中途就没来上学了,老师因教学工作繁忙,就委派我到同学家中,请他们回校,我们那一代,生活都比较艰苦,从小就帮助家里参加劳动,学校放假后也同样参加各项劳动,算的上是个小劳动力了,家里也默认了他们的劳动,有在家里还多一个帮手的思想。我就劝说,年轻人以后的路还很长,能够上学很不容易的,这样的学习机会不多,时间也只有一年半截,耽误学业无法弥补。家长们听了我的话,感谢我及时地上门做工作,表示要克服困难,督促孩子上学,有两位同学重返学校,完成了学业。

  我们学校,食堂烧饭的是村里的一对老夫妻,当时,没有自来水,吃水需要到池塘的另一头的水井用木桶挑水。第一次帮忙挑水,我就出了洋相,拿着木桶就往井里扔,结果把木桶底打坏了,后来,在两位老人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多种办法,回家也会留意水缸,帮忙挑水,母亲表扬了我。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记忆,让我至今难忘。

  对我而言,对母校的感激无法用语言表达,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返回母校,当了一名老师,恢复高考后,我又是第一批第一个走进高校的学生。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