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婺城区山区群众异地搬迁乾西移民新村第四期安置房选房大会在区政府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沙畈、塔石、莘畈、箬阳、长山五个乡的109户农户选到了心目中理想的房子。据了解,此次活动也是婺城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
董寿华是箬阳乡横坑村人,也是该村最后一户搬迁的农户,选房过程中,他拿到了第三号,在完成相关手续后,很快选到了心仪的房子。董寿华介绍,他家只有爷爷留下来的一套房子,这套本来就不大的房子他的父亲只分到了1/3,再经过他自己三个兄弟平分后,到手仅有一二十个平米。因为没什么经济能力,在乡里最初开展下山移民的时候他选择了观望。在乡干部和村干部反复的思想工作下,他终于下定决心同意了移民。
“我家的房子跟几个兄弟的房子是连在一起的,早就已经拆掉了,这几年都是租房子住,乡干部和村干部都很积极地邀请我们参加这次选房,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也顺利完成了相关程序。非常感谢政府能给我这个机会。”选到了心仪的房子,董寿华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此次分房采用两轮电脑选号方式进行,全程由区纪委派驻农办纪检组、市正信公证处进行现场监督。经过一天的忙碌,沙畈、塔石、莘畈、箬阳、长山五个乡的109户农户都选到了心目中理想的房子。
婺城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沙畈、塔石、莘畈、箬阳、岭上等五个山区乡,尚有4.19万人,“出行难、就业难、上学难、购物难、通信难、发展难、增收难、居住条件改善难”等难题也成为全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婺城区在开展“七手制+十促进法”,大力推进生态、电商、旅游、光伏扶贫等新兴产业扶贫同时,也大力开展下山移民工作,让山里的农民走出大山发展。自启动下山移民以来,婺城区采取了整村搬迁和散户集中安置相结合的双轨制做法,先后建设了乾西、蒋堂等6个移民新村,共搬迁安置11000多人,从根本上改变了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解决了山区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就学难、娶亲难、发展难”等现实问题。
“不仅要让山里的农民移得出,还要让他们留得住。”为此,婺城区通过综合考虑,选择在周边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建设安置房,为移民提供就近就业岗位。在蒋堂移民新村里,还专们预留了来料加工用房,解决部分移民的就业问题。区农办、人力资源社保局每年还都免费进行劳动力培训,增加他们的就业技能。同时,通过“政府帮扶,移民自助”模式搭建下山移民就业服务平台,并逐步引入多层次就业服务平台,让下山移民实现了多层次平稳就业。
为了让更多山区群众走出大山,实现小康,今年8月,婺城区又编制通过了《金华市婺城区山区群众异地搬迁规划》(2017-2020),计划至2020年底异地搬迁安置2436户6000人。目前,蒋堂移民新村2期安置房也已经全面启动,前期土地征用等政策处理工作已全面完成,将于明年开工建设。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