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走吧,到茵尼斯弗利岛

2017-12-13 09:00:3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李理卯

  走吧,到茵尼斯弗利岛,洗净我这一身的污浊。

  叶芝的这首《茵尼斯弗利岛》自发表以来已有一个多世纪,质朴的语言,流动的韵律,自然的意象无一不打动着我们。国内的译文大大小小也有数十种,从袁可嘉到傅浩再到飞白。那天,我无意间翻到飞白译的版本时,乡村的风光、赤脚的乐趣以及与风私语的日子,一下子苏醒过来,内心一片澄明。摘录这首诗后,我捧着本子一遍又一遍地颂读,随着一阵风,赤脚踏上了茵尼斯弗利岛的这片净土。

  茵尼斯弗利岛是诗人所构想的理想之地,在这里,诗人用枝条编墙,透着阳光和微风,养上一箱蜜蜂,种上九行豆角,独住在蜂声嗡嗡的林间草地,这是一个人的孤独享受,也是与自然的亲密交流。自然是他灵魂的所在,一切的美含在了自然之中。那里一切都停住了,时间也停住了,只有一箱蜜蜂在那里嗡嗡响。这是彻底拒绝浮躁的一首诗,那种返璞归真的美丽蕴藏在里面,只有心无杂念地去捧读,带着心如止水的沉静,才会懂得这首诗的好处。那种安宁犹如涓涓细流注入我们心灵的荒原,自然,除了自然,好像什么也没有了。蜜蜂在那里,我感觉到它们在哪里,它们在与自然窃窃私语着什么,叶芝听到了。他要独住在这里,就像梭罗住在瓦尔登湖旁,他们与孤独为伍,正如梭罗说的:我喜欢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那儿安宁会降临我,安宁慢慢儿滴下来,/从晨的面纱滴落到蛐蛐歇唱的地方;/那儿半夜闪着微光,中午染着紫红光彩,/而黄昏织满了红雀的翅膀。”这是诗人想象出的茵尼斯弗利岛上那昼夜相续的景象,安宁如水滴了下来,是神的一滴,它滑过我们日益坚硬的内心,那一刻,世界都柔软了。而这个“滴”字也是飞白翻译整首诗中的点睛之笔。轻纱般的薄雾是少女的面纱,轻柔地滴下,落在了蛐蛐的慵懒歌声上。半夜的微光笼罩着人们柔柔的梦乡,中午的紫红光彩让整个茵尼斯弗利岛都熠熠生光,这是上帝手中的一颗明珠,这是叶芝心中的梦幻家园。当黄昏牵来那片微红的霞光,雀儿的翅膀也闪耀着点点红光。这两节状写了宁静内心的色彩,梦幻的色彩笼罩了这片梦幻之岛。

  “我就要起身走了,因为从早到晚从夜到朝/我听得湖水在不断地轻轻拍岸;/不论我站在马路上还是在灰色人行道/总听见它在我心灵深处呼唤。”当他站立在城市的人行道上时,内心却听到来自茵尼斯弗利岛周围湖水的召唤,诗人的心灵与自然的宁静状态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契合。

  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这份孤独无法带给梭罗安宁,同样也不能抚平叶芝的心。此时他们内心的那片净土在召唤他们的脚踪,那片紫红光彩让他们的内心得以安宁。在茵尼斯弗利岛上、在瓦尔登湖旁,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让生活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这就是他们所追求的。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济慈的《夜莺颂》,济慈也在诗中创造了两个决然相反的世界,一个是充满着美景的夜莺的世界,另一个是诗人生活的黑暗现实世界。他们都热爱自然,追逐自我,当生活中的美消失殆尽,他们便不约而同选择了诗歌去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显而易见,叶芝在这首诗中着重抒发了自己“回归大自然”理想,他虚构了一个自己的理想世界来与现实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叶芝的茵尼斯弗利岛,这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这是无数文人的心之所向。即使他走在伦敦坎顿辛大街上,他的内心依旧属于他那方小小的斯拉哥田野,在这里他可以卸下成年人的面具,像个孩童赤着脚在乡间小道追逐风的声音。于是,叶芝将斯拉哥那美丽的风景搬到茵尼斯弗利岛上,为自己的心灵搭建了一座透着阳光和微风的小茅屋。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我们就起身走吧,到茵尼斯弗利岛,建造小茅屋,养上一箱蜜蜂。你倦坐在炉边,取下一本书,蜜蜂嗡嗡,而你静静地阅读。安宁降临了,困意袭来,你的头点了一下又点一下,我取走你手中的书,让你的头靠在我的肩上,我看着你衰老的脸上那岁月的痕迹,我轻轻抚摸着你,低语诉说着往昔的模样。

责任编辑:方柯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