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郁郁南郭村 静卧水云间

2017-12-14 09:13:4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张苑 江婉秋 通讯员 胡阿荣

  “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1700多年前,一场兰亭雅集艳羡了天下文人墨客。如今,在婺城区安地镇南郭村,同样的美景历经数千年不曾被打扰,仿若造物最初的模样。

  养生石斛兴产业

  在南郭村西边约1.5公里处有一个200多亩的铁皮石斛基地,记者跟随村支书周礼明来到该基地的时候,发现几个工作人员正在用培养基育种。周礼明介绍说,这个基地创始于2002年,依托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中医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依靠金华南部山区仙源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致力于铁皮石斛仿野生自然生态的种植,专业从事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的组培、种植和新品种、新技术研发。

  走进种植大棚内,可以看见一盆盆不同年龄的铁皮石斛被放在一个个小盆内,“像这种1至2年的铁皮石斛比较嫩绿,可以用来泡茶或是炖汤喝,其他这些4至5年左右的石斛,外皮已经变硬,色泽也比较灰白,适合磨成粉入药。”周礼明指着不同的铁皮石斛说道。

  回忆起铁皮石斛基地如何在南郭村成功落地,周礼明说,当时基地创始人章静钢走遍了很多地方,最后来到南郭村勘测,发现这里无论海拔高度、温度与湿度,都非常适合铁皮石斛的自然生长。“基地旁边就有一个11亩大的仁坑水库,上游还有清澈见底、源源不断的瀑布流水,这些都是保障铁皮石斛生长最根本的要求。”周礼明说。

  南郭村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环境开阔,周围都是茂密的毛竹林,即使是在冬天,这里也显得生机勃勃;夏天时节,由于有这些毛竹的遮挡,阳光并不强烈,这片区域到了下午3点以后温度就渐渐降下来,让铁皮石斛有了一个“冬暖夏凉”的家。

  从最初只种植5至6亩,到现在的上百亩,南郭村铁皮石斛基地不断扩大,这既让村中空闲的土地有了“用武之地”,为村民带来一定的租金收入,同时也解决了当地及周边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目前,该基地生产的铁皮石斛都统一输往有着“江南药王”美称的杭州胡庆余堂。

  周礼明说,当时章静钢是因为自己的母亲想到要种植铁皮石斛,如今基地收益喜人,他每年过年还会拿出一部分钱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为他们送上米、油等生活物资,回馈于民。据了解,南郭村老年人较多,70岁以上的老人有50多人,80岁以上的有20多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长寿村。“我们这儿年纪最大的是95岁的老人蒋根娣,她平时自己一个人居住,几个孩子都会轮流给她送饭吃。”周礼明说,南郭村一直有着孝老爱亲的传统,每年村里宗祠都会举行祭祀活动,在外的亲人都会赶回来汇聚一堂。

  “接下来,我们打算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发休闲旅游项目,打造养生村庄。”周礼明说,仁坑水库边上环境清幽,又有铁皮石斛基地,他们准备对进出道路和瀑布水潭进行提升改造,再建设几个可供人喝茶垂钓的高端民宿、农家乐,带领南郭村村民一起致富。

  漠漠龙潭起涟漪

  若不是村里老人的坚持,南郭村或许早已和其余村镇无异。

  南郭村是个长寿村,全村188户526人,70岁以上的有50多人,80岁以上的有20多人。村中最年长者蒋根娣即将迈过96岁的门槛。黄土墙上的石灰已落得斑驳,层层苔藓在墙角窗台上爬出岁月的包浆。老人家拥着暖炉斜靠在竹椅上,沐浴在暖阳里,儿孙常伴左右,她亦嬉笑如常。初逾天命的村支书周礼明说,各家的老人就是村里最珍贵的宝贝。这群老“宝贝”拼了命都要呵护家门口这满目苍翠里,清朗的风,洁白的云,和甘美的水。那是他们祖祖辈辈福寿延年的法宝。

  数年前,金华各乡村大力实施饮用水系统改造,安地镇照例在南郭村的龙潭里安装了饮用水过滤消毒设备。村里人喝出了水里隐隐的氯水的味道,村里的老“宝贝”不高兴了,纷纷唆使自家孩子去龙潭里把那新玩意儿给拆了。

  那龙潭是南郭村的大水缸,攒了南郭村几百年的山泉。南郭村的后山上有三组瀑布,因地势不同各显风采,第一瀑布宽而急,第二瀑布稍缓,第三瀑布窄而急,直奔山脚下的龙潭,被引入各家屋舍,舀了做饭,煮了沏茶。遇上多雨时节,奔涌的水流偶然冲毁一段天然土坝,泉水略浑,但无需数米,水流便回归清澈和甘甜。

  外村人说,就是这口龙潭的水把南郭村人的嘴养刁了。无奈之下,周礼明取了水样,送去做水质检测。检测结果为I类水。南郭村人理直气壮地拆掉了龙潭里的过滤消毒设备,继续喝上了质朴甘醇的龙潭水。

  这口龙潭水长久以来未被侵染,或许与南郭村的地形地貌有关。南郭村东靠梅幽岭峰,西依牛形山,南北向因近年来开通了进山公路而变得通达,可取道喻斯村、安地镇、雅畈镇,远近不过5至10分钟的车程。南郭村俨然是个“闹中取静”的存在。南郭村有地域面积0.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5亩,山林面积5279亩,水域面积85亩,梅溪和雅干溪穿村而过,水路脉系联通,涵养条件极佳。

  奇石险峰入佳境

  这样的山水之于南郭村人,好比百草园之于鲁迅。

  春雷阵阵,山林里冒出了大片大片鲜嫩的笋芽儿。小娃娃们顾不得山远路滑,成群结队挖笋去,不为好吃,就图个好玩儿。裹挟着一身泥泞回来,在山脚下的水潭里洗干净,却洗不去冬末初春那粘人的荒草的种子,回了家不肯承认贪玩去了,大人们一生气,竟也上了娃娃们挖过笋的山,折了竹条当家法。一顿教训之后,没过几日,忘了痛,照旧上山去。那里有数不尽的诱惑,野草莓、桑葚、野葡萄、地萝卜……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鲜美的果子,有鱼虾、蛐蛐、八哥鸟……各色富有生趣的活物,用细竹叶卷成的小哨、松针攒成的凉帽、棕榈叶编成的蚂蚱……各种能赛出胜负的玩法。稍大一点,娃娃们则开始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山林中采集三叶青、鱼腥草等各类草药;赶在四月初八前采摘乌叶泡水做乌饭,抑或送去集市上卖;待到山栀花开,村人就摘了烧菜吃,结了种子还能用来做豆腐干的辅料,山里人最懂利用大自然的馈赠。

  南郭村人世世代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子平淡却富足。恰似南郭村后山的地貌,两片山林夹着一条羊肠小道,小道好似葫芦形,一段宽路,渐行渐窄,狭窄处不过一鞋宽,眼见着要山穷水尽,却终能柳暗花明,否极泰来,再入佳境。南郭村人相信,这里曾经住过神仙,这里的山水有神灵的护佑。

  传说曾有仙人修行路过此地,不慎手头的一杆秤断成了两截,连秤带砣落到凡间,成了一组奇峰。仙人蓄养的公牛寻神器而来,却见神器已然石化,为守卫这组仙山,虔诚地静卧了千年。仙人见状,又觉此地山水秀美,是个修行之地,便隐居其中。

  这个仙人是谁?村人揣测是胡公,因为村边就有个胡公庙,供奉的神灵与永康方岩的是同一个。这座胡公庙靠山面水。后山有一块高40余米,宽70多米的方形奇石,石面平滑如镜。当年还是放牛娃的周礼明就常常呼朋引伴,光着脚丫在上面玩耍。胡公庙的右前方是一棵繁茂的古樟,树干粗壮,三人方能合抱,部分枝桠已经中空,鸟儿在上面垒巢安家。古樟的绿荫落在庙前澄澈的溪水中,遇上几块嶙峋的怪石,似有凹凸的层层剪影,与嘎嘎叫着游得正欢腾的鸭群相映成趣。冬去春来,干湿季轮换,水势起起落落,水石之间自有另一番博弈的神采。

  氏族和睦成佳话

  南郭村本名郭村,只因半个世纪以前与临近金东郭村撞了名,才改了称呼。理由是“安地郭村没有姓郭的人家”。南郭村主姓周、蒋。另外还有吴、胡、叶、李、巴、方、王、邓、卢等50多个姓氏。村里尚有蒋氏宗祠和周氏宗祠。蒋氏宗祠即是南郭村文化礼堂所在地。周氏宗祠则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所在地。

  据《汝南周氏宗谱》载:“周姓先祖周澜于明德年间(公元1426年—1435年)自滴水琰迁入郭村。”另有《金华蒋氏宗谱》载:“郭村蒋氏自商周以至魏晋世系无考,其鼻祖是来自临安(今杭州),先祖讳觞公,任工部尚书,封越国公,后因避战乱,始择华溪而居,并生有八男一女,男子均以柴木之名为号,叫:棠、棣、松、竹、梅、桐、梓、杞。由八子世系繁衍,人丁兴旺,逐成名门望族,历经二十多代,蒋氏支派有迁往常州、乌乡、东阳、浦江等很多地方。”

  关于南郭村为何没有郭姓,记载有“郭村蒋氏始祖忠一公,讳本立,原卜居在浦阳(今浦江)上堰,因嫌上堰的土地多砂砾,少水系,不是创业发家之地。有一次往南山旅玩到郭村,见此地曲涧环绕,群峰高峙,山林隐然,万千气象,是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宏治已酉(公元1489年)遂率妻子迁居到此。当时有郭姓人家先居,不久湮没,村名就一直沿用至今。所以忠一公是郭村蒋氏家族的建村始祖。”然村名沿用。近600年间,蒋、周等各氏族在这里和睦相处,传为佳话。

  蒋氏宗祠,又叫“叙伦堂”。每年春节,村中仍会组织宗族集会。集会时,大门槛上再架高一截,小孩子只有长到能抬腿一步跨过,不碰到门槛,才能进门从族长手里领到馒头。领了馒头,就要开始学习族规祖训,修身齐家,孝老爱亲。

责任编辑:方柯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