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三月,一朵花开的故事

2018-03-16 09:12:3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菊花黄后,山茶红透,恰是南国小春时候。从竹马乡的国际物种园,到寻常百姓万户千家,山茶花作为金华市花,姹紫嫣红开遍了婺州大地,更深深扎根于古婺文化土壤,点缀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

  一面旗引领小康步伐

  如今,婺州大地上茶花开得最美处当数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20多年前,这里还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贫困村”。下张家村走出这条“茶花富民路”,离不开一个叫钱瑞华的老人。这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当了42年的村支书,就带领全村人摸着石头走了42年的“致富路”。

  1996年,钱瑞华将拥有本土优势的茶花种植业作为发展方向,走“特色强村”之路,打开竹马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下张家村党支部通过实行“两田制”改革,推进土地流转,腾出1050亩连片特色产业基地。钱瑞华带队走访广东、山东、安徽、福建、云南等地,考察取经,引进24个茶花种植大户,签订10年包租合同。下张家村粮农变身花农,在一年时间内破解了下张家村缺乏原始资本积累和技术支撑的茶花产业发展瓶颈。党员带头,竹马乡第一批茶花种植户走出下张家村,在临近村庄及婺城区白龙桥镇、乾西乡等乡镇承包田产,试水茶花经济,很快风生水起。

  此后数年,下张家村党支部坚持以“老户带新户,大户带小户”的党群帮扶模式,引领竹马乡茶花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不断引入茶花新品种,让竹马逐渐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个品种、占据华东山茶花系98%的品种总量的茶花“基因库”;党员种植户带头,努力提升茶花种植专业水平,掌握了人工杂交培育新品种、木桩嫁接等国际尖端技术。

  花香引蝶来。2003年,国际山茶物种园在竹马乡下张家村落成。同年,国际茶花大会中国分会在这里举办,吸引全球36国茶花爱好者纷至沓来,鉴赏采购。竹马乡山茶花从此进入国际视野。与此同时,“竹马牌”茶花一经注册,声名远扬。竹马乡茶花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茶花产业出现精细化分工,茶花销售中介、茶花运输等衍生经济应运而生。随后,竹马乡成立了花协及花协党支部。

  花协党支部鼓励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分头开发盆景茶花、绿化茶花、年销花等互补性茶花产品,规避同质化竞争;发动党员出资出力,助推竹马乡坚持一年一度举办茶花节,带动竹马茶花交易市场持续升温。2008年,竹马乡下张家村全村820位村民几乎全员投身茶花产业,存款总额突破1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茶花不仅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更成为金华的一张金名片。

  一朵花道尽婺人风骨

  茶花仿佛生而贵族。早在1800多年前的华夏蜀汉时,茶花就被列为“七品三命”,备受尊崇。茶花品类繁多,原生品种就有900多个,并有着卓越的杂交成活率,且花型丰富,玫瑰、蔷薇、牡丹……各系花朵频频撞脸名花界。只荷花一系便有“红荷花”、“白荷花”,十样景一系便有“粉十样景”、“白十样景”、“花十样景”等。正因如此,杂交茶花的基因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在高龄阶段表现尤为明显。在婺城区罗店村华东茶花名品博览园里,就有一株百年“赤丹”,去年开了红花,今年改开了粉花,来年如何?尚不可知,唯有静等花开。

  由此,茶花在众花木中具有特殊的赏玩意趣。郭沫若就有过“人人都夸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如茶”的感叹。

  作为文玩界鲜有的高雅活物,茶花赏玩文化在唐宋时进入一个高峰期。除却斗茶、焚香、插花、挂画这四大雅事,茶花成为宫廷专属花种,束之高阁,唯达官显贵方能一睹芳容。

  圈内有个规矩,谁培育了茶花新品,便对之享有命名权。由此,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便深深烙刻在了这花名里。“紫花金心”的白描,“红台阁”、“十层楼”、“四面景”、“玉帝紫苑”、“大和锦”、“火瀑布”等等之流的写意,更有“狮子笑”、“五福登堂”、“松子”、“大吉祥”、“大五彩”、“大富贵”的吉祥寄寓。唐宋文人喜将茶花比美人,如“玉美人”、“七仙女”、“白嫦娥”、“小红莲”……数尽了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乃至天上地下的千娇百媚,纵是一个西施亦有“粉西施”、“西施晚妆”等万种风情。其中也有如掷地有声的“东方亮”,不知是那养花人取自拂晓花开时,还是国难当头日。当时的这一股流行风让茶花名品层出不穷,其中不乏稀世珍宝,“黄海南宝珠”、“紫荣华”、“碧玉”、“抓破脸”、“洒金宝珠”等即出于宋时。

  同时代的欧洲,茶花也早已作“富贵花”风靡于贵族中间,诸如帕克斯先生、戴安娜夫人等。

  茶花真正与婺州结缘,还因一代婺学宗师、位列“北山四先生”之首的何基。据《金华县志》载,后溪河先祖系南宋何基,受业于朱熹弟子黄干,官拜太傅,告老还乡时带回御赐茶花,并以花为媒,传道授业,教化众人。

  在何基的主导下,珍贵的茶花流入寻常百姓家,幻化出另一个灵魂生命。“五彩赤丹”的五色花有了兼容并包的婺学气度,“十八学士”各式花型竞艳枝头成了百家争鸣,“多齿红山茶”花果并存成了另一种不走寻常路的执着和坚持……

  茶花的豁达通灵与铮铮傲骨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婺学的思想和婺州人的性情。“五魁茶”素为“智慧花”,传说宋时宰相王安石钟爱山茶花,自幼侍弄一株“五魁茶”,得茶花仙子真传,受其点拨,明理悟道,而成改革大家,得以名垂青史。又说明末时吴三桂卖主求荣,家中庭院内茶花“粉大丽”因不满其作为,几近枯败,后由仁人志士引种中原,“粉大丽”便于当年复绿开花,领艳京都。婺人养茶育花,读懂了茶花,也就读懂了自己的文化生命。

  一盘棋驱动文化复兴

  去年10月16日,竹马乡下张家村文化礼堂落成。“喜迎十九大、翰墨浸花乡”书画展暨《中国书画报》浙中艺术中心授牌和浙江锦鸿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签约入驻仪式隆重举行。这标志着下张家村在全省成功首创“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创意园”模式,布设下茶花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蓝图。

  浙中艺术中心是其建立的首个落地村级的艺术中心。中国书画报—浙中艺术中心成立后,将成为中国书画报面向浙中基层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开展服务和交流的主要窗口。

  下张家村文化礼堂定位为“中国茶花文化产业园”,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紧紧围绕茶花主题,一楼为中国书画报浙中艺术中心,容纳一个大型书画展厅;二楼为文创企业办公场所,浙江星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金报集团金华市三分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浙江山山家食品有限公司、婺城区田园油画公社等7家文创单位已签约入驻;三楼为下张家村文化展馆,展出下张家村村史村志、好人好事等;四楼为会务中心,可开展容纳300多人的培训及交流活动。

  前来观展的村民们纷纷告诉记者,村里来了这么多国内知名的书画家,村民们和茶花的品位也跟着高了;村里引进了这么多文创企业,村里做茶花文化品牌提升,探路“茶花电商经济”就有了好帮手;要是家门口这大片大片美美的茶花被拍进了电影和电视剧,这小村子可就要更“火”了。

  浙中生态廊道建设正当时。位于白沙文化圈的琅琊镇东方红林场果树良种推广站,一个茶花主题文化旅游项目正蓄势待发。300亩园区内,除却引进各类果树良种,500多个品种的茶花育苗工作已在稳步推进。推广站负责人程燕介绍,园区将依托金华源远流长的茶花文化资源,有着地缘优势的白沙精神,做精文化经济,并通过循序渐进引进文化项目等方式,强化文化体验,尊重原生态自然环境,加强软性资源的运营整合,发挥项目互补互促的规模效应。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