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垃圾分类村村覆盖提升全域洁净美丽

婺城“环境革命”重塑乡韵乡愁

2018-06-20 08:54:0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傅伟炎 吴东根

  本报讯(浙江在线记者傅伟炎、通讯员吴东根)在新狮街道沙溪村,村民楼玉芳清理完家居卫生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垃圾丢进家门口的分类垃圾桶里。打开桶盖,只见里面套着两个小桶,灰色的桶里扔着塑料、玻璃等垃圾;绿色的桶里则是一些剩菜剩饭和菜叶果皮。在她看来,垃圾分类很简单,“就看会不会烂嘛,会烂的扔绿桶,不会烂的扔灰桶。”楼玉芳说,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村民们每天都会将自家的垃圾倒入门外的垃圾桶里。

  走进村内,村庄绿化美化,花木扶疏,美不胜收,与村内公园、街角小品相得益彰,俨然是一座大花园。道路尤其干净整洁,看不到垃圾。沙溪村的美丽蝶变,正是婺城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大力实施“环境革命”的一个缩影。

  众所周知,生活中每天都要产生垃圾。若“垃圾处理”跑不赢“垃圾产生”,就会出现垃圾围村的现象。如何破解垃圾处理难题?从2014年10月起,婺城以农村为突破口,在竹马、箬阳等乡镇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并以点带面向全区广大农村推开。

  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四年来,婺城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从区、到乡、到村,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职责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推进。各乡镇街道“一把手”既“挂帅”又“出征”,乡村主职干部更是进村入户,一以贯之抓落实。目前,婺城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330多个村庄开展农村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如今,行走在各个乡村,乡间小路干净清爽,房前屋后鲜有垃圾,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可不要小看这个垃圾筒,这是垃圾分类多次升级后的集体智慧结晶。”略微一看,这个垃圾筒就是普通的两格式分类垃圾桶,但经仔细观察仍能发现不同——可堆肥的部分明显比不可堆肥的大许多。区农办干部吴东根说,这个垃圾筒到目前已更新换代了3次,根据“会烂”垃圾比“不会烂”垃圾多的实际调整内筒容积比。与分类垃圾桶同步升级的还有垃圾分类收集车,目前收集仓也已经分出大小格,有些村还增加了翻斗功能方便装卸。

  随着分类处理设施的升级,技术难题解决方案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婺城引进了微生物菌剂辅助技术,堆肥周期由6个月缩至2个月。区农办还通过定量记录、入户询问、实地测量、抽样检测等形式,对垃圾分类实施方式、垃圾堆肥处理方法进行评估,用科学数据分析出垃圾构成、垃圾减量构成,对垃圾产出的有机肥成分进行检测,为定量化推广提供依据。

  同时,婺城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为抓手,将农民承担“门前三包”、缴纳卫生费等内容纳入其中,统筹协调推进垃圾分类。我区充分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在村里设置“红黑榜”和“笑脸墙”,以考核机制,激发村民自主性。“哪个农户家里被点名没做好,他们就会觉得很不光彩。”竹马乡下张家村党支部书记钱瑞华说,村民们都有荣誉感,不甘落后,这样效果自然就好了。

  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过程中,不仅村庄环境变得整洁有序,而且农民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共建共享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加,乱丢乱扔垃圾明显少了,自觉分类的习惯好了。与此同时,婺城将垃圾分类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探索出党员联系群众机制、网格化管理服务、进村入户扫码制等有效做法,树立基层干部良好形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实践证明,实施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简单,维护管理操作规范,没有给农户增加负担,整套做法适应农村特点,符合百姓利益,得到百姓支持,农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带动了古村落观光、休闲农业、体旅经济等业态快速发展,“环境革命”正日益给农民带来实惠与红利。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