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碧水蓝天,擦亮婺城生态“金名片”

2018-08-30 08:52:0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郦莎

  在全区18条主要河流建立三级河长微信工作群,健全小微水体日常巡查机制;加大扬尘治理力度,通过绿色施工提升城市“气质”,守护“婺城蓝”;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清死角、治污水、拆违建,构建美丽新农村……

  近年来,婺城区全面开展一流生态环境创建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新闻现场】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连日来,婺城国土分局前往辖区开采矿山企业,检查规范化整治整改情况,督促绿色矿山创建实施工作。可以看到,和以往相比,通过喷淋装置的使用,矿山企业内曾经漫天粉尘的现象已不复存在,排水渠道雨污分流,裸露的岩石也呈现一片绿意。这是婺城区打造绿色矿山,助力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缩影。

  目前,婺城区共有开采矿山企业6家,矿产资源均为普通建筑石料,然而,多年来的开采,导致矿山水土流失严重、运输扬尘大、空气质量差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矿山开发治理生态化刻不容缓。

  今年上半年,按照“企业主建、第三方评估、达标入库、信息公开”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工作程序,婺城区迅速成立绿色矿山建设领导小组,督促矿山企业落实矿山粉尘、扬尘防治的主体责任,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环境执法工作,全面实现达标运行。同时,全区各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做到“五有”,即有办公室、有规划、有班子、有制度、有档案;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景则景”的原则,开展矿地综合利用整治试点工作;完善矿业权人信用监管体系,严格批后监管,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8年底,辖区矿产资源绿色开发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生态修复、企社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婺城区国土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绿色矿山有利于实现资源勘察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是矿山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接下来,区国土分局将协同相关部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的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全面完成建设绿色矿山任务,为建设美丽金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条件。

  【实绩说话】

  精准发力抓治水

  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

  晚饭过后,沿着河边散步,吹一袭凉风,鞠一捧清水,看河里碧波荡漾,是不少婺城市民触手可及的乐趣。

  今年6月5日,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传来捷报,婺城区荣获2017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这是对婺城区2017年治水剿劣工作的最高肯定,也是婺城区四年“五水共治”丰硕成果的闪耀证明,更是后治水时代婺城区“五水共治”工作的一个全新起点。

  2017年,婺城区按照省、市部署,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咬定“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目标,明确了“干流水质全达标、支流断面灭Ⅴ类、沟渠池塘荡污浊”年度工作任务。全区按照该任务,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全年投资14.3亿元实施了29个政府性投资项目,使得各项治水工作纷纷开花结果。

  作为“五水共治”的受益者之一,乾西人民感触良多。乾西乡辖区有一条十里长湖,它不仅是乾西人民的母亲湖,也是当地的景观亮点和文化之根。然而,由于两岸村庄密集,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较多,大量污水直排长湖,导致这里的水体一度污染严重。“五水共治”启动以来,乾西乡通过开展清垃圾、清淤泥、清水葫芦等“三清”行动,重新整治长湖,让长湖水越变越清。今年5月下旬,为进一步提升长湖水质,婺城区又打响了洪源溪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并启动洪源溪整治应急工程。如今,这个日处理污水两万吨的“治水神器”,已成为护卫长湖水质的“利器”。

  长湖的治理是婺城区新时代治水的一个缩影。2018年,婺城区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以生态廊道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中央城市黑臭水体专项督查为契机,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各项工作。同时,重点开展“两创建”、“两提升”工作,即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美丽河湖”建设和水环境质量提升、污水处理水平提升,力争生态廊道建设显成效、出实绩。

  如今,随着“五水共治”的“脚步”越走越远,婺城区水清岸绿、人水相亲的景观随处可见,一溪碧水不仅美了环境,也让老百姓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市民声音】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城乡环境更洁美

  生态环境创建有没有成效,百姓最有发言权。

  “这几年,每个村都在全面进行环境大整治。从‘四治两化’、‘两路两侧’到‘治水剿劣’,看着原本脏乱差的村庄一步步地变成如今的洁美村庄,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和自豪。”长山一村村民李阿姨说,“现在村里的道路宽敞平整了,门口的溪水清澈干净了,绿化也越来越多。以前大家喜欢到城里逛,现在,城里人都爱往农村跑。”

  对于在临江工业园区上班的任先生来说,生态环境创建最直观的效果就是让他终于享受到了开车“兜风”的乐趣。“以前,每天上下班经过二环北路都不敢开窗,就怕吃到一嘴灰。现在,经过扬尘治理,飞沙走石的现象已经不见了,蓝天白云的日子比前几年增加了不少。”任先生说,现在,各地都在为环境保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在婺城,感受到婺城在环境保护上下了大力气。

  “以前这里的水又臭又脏,我们住在这里都不敢开窗。现在水清了,异味也没了。”家住通园溪旁的刘阿姨笑道。得益于“五水共治”,通园溪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昔日“黑臭河”终于摘帽,附近的居民们都乐开了花。

  一张张笑脸、一句句肯定,无不证明婺城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朝着好的方向改变。

  【写好答卷】

  打响污染防治持久战

  打造绿色婺城样板

  生态环境创建行动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就如何做好下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婺城也已经排出了周详的计划表。

  打好碧水提升战,坚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河长制,积极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高标准打造“美丽河湖”示范点,着力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实现“污水直排零容忍,流域水质再提升,美丽河湖映廊道”的目标,金华江、武义江水质保持Ⅲ类以上,重点支流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水,小微水体稳定剿劣不出现反弹。

  打好蓝天保卫战。制定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夏季治臭氧、秋季降扬尘、冬春削雾霾”三大战役,开展“每微必争”治气攻坚,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深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禁止秸秆露天焚烧。

  打好土壤防治战。全面落实《婺城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土十条”,保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分类实施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用途管控和治理修复。加快推进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确保重点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以上。

  打好环保整改战。抓好中央环保督查问题后续整改,落实长效常态监管,确保整改到位问题不反弹,杜绝“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现象发生,强化群防群控,全面保护山水林田湖草。

  通过这一系列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切实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婺城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打造绿色婺城样板。

  短评

  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做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就会大大增强;而一旦被破坏,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生态损失和经济社会危害,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可以看到,通过全区上下一步步努力,那些曾经因发展而产生的“疮疤”正在逐渐“痊愈”,一个集绿化、美化、净化一体融合的生态婺城正在“美丽蝶变”。然而,生态环境创建是一个永恒的、不断创新的课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想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除了各相关部门要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汇聚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还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并形成“全民参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浓厚氛围,通过每个人的奉献,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