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别具一格筑家园 焕然一新惹人醉

  ——婺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美丽蝶变

2018-10-31 09:03:56  来源:   作者: 贾佳

  傅卫明摄

  浙江在线-婺城新闻网记者贾佳

  竹马乡:浓浓婺味小镇悠悠幸福竹马

  二环北路旁的“茶花之乡”入乡标识明显而富有特色,车子拐入金竹路后,便可沿着宽敞整洁的道路,一路向前直抵竹马乡集镇所在地。“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个拥有着美丽名字的婺城小镇,在经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后,悄然发生了蝶变:原本尘土飞扬的道路早已变得整洁无比,焕然一新的房屋楼舍也成了一道景观,栽种下的花朵俨然形成了一片“花海”,竹子做成的篱笆、用来作观赏用的农作物、与当地建筑生动融合的墙绘等等更是独具风格……而这些,都见证着竹马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所付出的汗水与心血。

  “你看,卫生变好了,路也更敞亮了,连房前屋后的乡间小道也改造得像公园似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真的感觉很幸福!”在竹马乡西宅村,村民老李激动地将村里这些日子所发生的改变告诉记者。他说,之前从来不敢想能够拥有这样美丽干净的生活环境,但是现在竟然成了现实,“我要为竹马、为婺城点赞,谢谢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竹马乡地处金华北山山麓,位于婺城区西北部,东与金华山罗店镇相邻,南连乾西乡,西北与兰溪市灵洞乡接壤,主导产业以水泥建材行业、茶花特色产业为主,素有“中国茶花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竹马乡顺应环境之需、发展之需,以乡政府驻地建成区为主要对象,以“一加强三整治”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进一步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改善集镇环境面貌,不断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环境就是民生,生态好不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自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竹马乡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民生导向,立足产业特色及自然人文优势,深入挖掘驿站文化、茶花文化、非遗文化。同时,该乡积极念好“拆”字诀,腾出发展空间;强化“治”行动,优化美丽环境;加大“建”力度,提升功能品质;做好“融”文章,传承特色文化,通过四大举措齐抓并重,快速推动环境蝶变。

  竹马乡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借助本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东风,竹马乡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方面相对薄弱、规划布局不够完善等问题,同时,通过加强规划引领,融入“茶花”文化及各类创新街头小品,坚持做到“保、拆、修、改”相结合。而10月31日,竹马乡将迎来2018年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省级考核,相信很快,一个宜居宜游的“茶花小镇、幸福竹马”将会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琅琊镇:白山溪畔琅峰山下山水美景汇琅琊

  “之前还有些不理解,但是眼看着路修得越来越好,环境变得越来越美,我们老百姓的心里也是越来越开心!”说话的这人正是琅琊镇琅琊徐村村民老徐。老徐告诉记者,自从镇里沿溪的绿色健康步道建好之后,每天吃完晚饭,自己都爱和家里人一起出来走走,“你看,既可以看到沿路的好山好水,还可以散散步,多好呀!”

  感受着清新空气,欣赏着美丽风景,记者放眼望去,这条位于乡镇的健康绿道上,此刻却“挤”满了村民们。他们或三三两两相聚在一起话家里长短,或散步跑步锻炼身体,俨然成为了他们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以前这还只是一条泥泞不堪的黄泥路,多亏了镇里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位前来散步的村民如是说。然而,在琅琊镇,改变的绝不止有绿道:停车场的建设改善了在琅琊停车难、乱停车的尴尬局面;公厕的改造着实给当地的居民和前来游玩的游客带来了便利;随着强弱电下地,居民们住房上架满的“蜘蛛网”也渐渐消失不见……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琅琊镇在改善镇容镇貌及集镇秩序的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例如,今年9月23日在琅琊顺利举办的中国第二届“山水四项”公开赛,开启了琅琊“体育+”的新篇章,带动了当地餐饮业发展与农产品销售不说,还切实提高了当地的生活环境质量和生活水平。

  那是什么让琅琊镇有了这样的发展与变化呢?原来,自2017年吹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集结号角以来,琅琊镇便紧紧围绕“生态立镇、康养强镇、产业富镇”的发展思路,加强项目建设与环境整治齐推进、相助力,全面打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经过近两年的时间,琅琊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一个崭新、美丽、整洁的健康小镇正在快速成型,广大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与日俱增。

  此外,记者从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琅琊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共设置36个整治项目,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开工。截至目前,白门线入镇口景观、移民新村公园等14个项目已基本完工,其他项目正加快推进中。下一步,琅琊镇将加快各项工程扫尾,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机制,美化集镇特色风貌,以省标杆的整治标准,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展现一幅生态文明、古韵悠悠、健康琅琊的美丽画卷。

  长山乡:长山长水之地相依相忆之乡

  “长山长水长相忆,长年长月长相依”。从古长线入口驶入长山乡,右手边文化长廊绿道上的诗句久久在脑海中回响。这个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乡镇,此刻正如一颗温润的珍珠般,在金华市区的西南部发出着温柔的光。

  长山乡,长来长往之乡,境内平原农田连片绵延,森林茶山此起彼伏,河流水系蜿蜒环绕,山塘水库点缀其间。长山乡历史悠久,文脉深远,自古以来就有“尚书故里,进士之乡”的美名。千百年来,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长山人民,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形成了忠孝仁义、勤劳简朴、乐善好施、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集镇区典型的婺派民居,坡顶、粉墙、黛瓦、青石路,集建筑、雕刻、绘画于一体。以乡政府驻地为中心,集聚了朱大典读书处、伏龙殿、何氏节孝坊等20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可以说,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优势,正是长山发展之源,而“灵秀桐溪、人文长山”的品牌建设目标也应运而生。于是,趁着小城镇建设的东风,一场声势浩大的小城镇热潮在长山掀起。

  记者从长山乡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自从2016年底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长山乡便严格对照“一加强三整治”要求,围绕“人文长山”这一大目标,做好畜禽整治与规划编制的“二个先行”,统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文明城市创建、卫生乡镇创建的“三创联动”工作,集全乡之力、集全民之智,强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长山”。

  “这几年以来,我们村真的变了很多。路宽敞了,许多人家还做起了‘美丽庭院’,生活在这,真的越来越舒适了。”沿着随意一条村庄道路闲逛,只见道路平整宽敞,房屋竟然有序,更重要的,是这儿的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长山一村村民老倪告诉记者,以前这儿完全不是这个样儿,在经历过一番整治之后,才有了这副美丽的模样:“现在,每到周末,孙子啊总嚷嚷着要回来,说爷爷家漂亮,他喜欢。”

  长山乡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长山乡还将继续举全乡之力,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尽快将一个环境优美整洁、文化底蕴丰厚的长山乡呈现到大家面前。

  蒋堂镇:活力创业乐土健康富硒小镇

  “以前我们镇上总是乱糟糟的,胡乱摆着的摊位、乱停乱放的车辆等等,都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但经过镇里一段时间的整治以后,集镇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说话的人是村民老张。老张告诉记者,近年来,镇里到处都在做工程,粉刷外墙啊,增加绿化啊,修葺道路啊等等,刚开始他们也挺不理解的,但看着镇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他们的心里也是暖暖的,“我们相信,等全部弄好的时候,肯定会变得更漂亮的!”

  蒋堂镇地处金华西郊,位于金西大道产业带主轴线中心,东连婺城新城区,西靠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邻生态功能区,北与兰溪市接攘,距杭金衢高速公路金西互通口5公里,虹戴公路、白汤下公路、蒋罗公路穿境而过,系金衢盆地之中心腹地。全镇辖32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总面积62平方公里。这里一直人流集聚、车辆密集,上百家商铺沿着白汤下公路和八一街两条主干道延伸排开,是典型的农村集镇风貌。近两年来,为了整治集镇环境、改善村民的居住情况,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正在蒋堂镇轰轰烈烈的开展着……

  “要整治好小城镇的环境面貌,做好规划设计是重要的一环。”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将着重在集镇主要街路的管理水平、集镇面貌总体规划设计水平、集镇所在村及周边五个移民村的整治水平三个方面进行提升,坚决整治占道经营行为,并防止“死灰复燃”,保证户外广告牌匾内容健康、外形美观。在前期到现场进行土地勘察调研的基础上,对菜市场、停车场、蒋堂公园等进行选址规划,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改善提升镇容镇貌。此外,还将结合“三改一拆”、“六乱整治”对违法建筑进行地毯式排查并依法拆除,强化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等长效管理制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近年来,蒋堂镇更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按照“一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目标,建设一个“活力创业乐土,健康宜居小镇”。统筹开展以治脏、治乱、治差等“六治”为重点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净化、序化、绿化、美化、靓化镇容镇貌、提升城镇宜居水平,使街容街貌处处彰显精致,助推小城镇品位不断提升。将蒋堂建设成一个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城镇面貌大为改观,乡风民风更加文明,社会公认度不断提升的小城镇。

  莘畈乡:最是旧貌焕新颜山水莘畈化身体旅之乡

  漫步在祝村的乡间小道上,发现路上一尘不染,新鲜的空气浸润着心扉,路边的树木花草随风摇曳,煞是好看。作为婺城区的山区乡镇,莘畈乡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然而在这里,除了自然的美景,还有那一条让运动爱好者心驰神往的绿道。

  4月15日,以“发展体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18浙江省毅行大会(金华站)暨莘畈乡第二届毅行系列活动在莘畈举办。活动现场,参赛者纷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里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山清水秀不说,田园风光更是让人陶醉!”

  那为何全省毅行首站要设立在婺城区莘畈乡?来到莘畈乡一看便能知晓原因。农户房前屋后整齐划一的特色围墙和花圃;山脚下生机勃勃的蔷薇花长廊;图文并茂的孝文化长廊……走在莘畈祝村,一景一物都在不经意间吸引着游客的注意力。

  据了解,莘畈乡坐落于金华南山山麓,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8%,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早在此前,莘畈乡就获得了省级生态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首批国家级生态乡、浙江省第二批重要湿地等多项荣誉。而在去年九月,莘畈乡还顺利通过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省级考核验收,成为了婺城区首个达标乡镇,同时也获得了省级小城镇样板乡镇称号。

  按照“山水莘畈,体旅之乡”的战略发展思路,莘畈现已建设完成4公里长游步道、骑行道,战地20亩的户外拓展基地一期、二期,约5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人的泳池等特色体旅设施等等。

  借“体旅”之风,以生态为特色,探索“农体旅融合”发展新路,是莘畈乡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做出的重要举措,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据莘畈乡工作人员介绍,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以来,该乡便立足于山区乡镇的特点,牢牢把握“量小、做精”的原则,坚持“三少三多”的整治理念,全方位打造“山水莘畈,体旅之乡”。接下来,莘畈乡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全力打好“体旅”这张金名片,促进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

  沙畈乡:还原古村风貌留住生态美景

  东靠箬阳,西邻山坑乡,北接琅琊镇,距离金华市区50余公里的沙畈乡是婺城区行政区域面积最广的一个山区乡。地处深山,以林业为主产,原以为这个安详卧于婺南的乡镇肯定破败不堪,翻山越岭到达时,却发现实则别有一番风情——峰峦叠嶂怀抱之中的周村,村旁清可见底的白沙溪淙淙流过,两边是态势磅礴的山脉,宛如两条巨龙簇拥着山村,乍一看,竟有了双龙呈瑞的迹象。

  村外的景致令人叫好,村内的风景竟也是一步一色。道路平坦整洁,两旁的屋舍也是井然有序,陈旧的墙体不见了踪影,转而代之的是雪白雅致的墙面。白墙黛瓦马头墙,不论日出黄昏都出落得如诗如画。随性行走在周村的小道上,没走上几步,就能看到几个设计精美的小景观,据来往的村民介绍,这些都是村民和乡干部集思广益,利用农户家里一些废旧的瓦片和山间的竹子自己设计完成的。有了这一层来历,这些小景观更平添了一些趣味与雅致。

  沿着古街行走,阳光透过枝梢洒下斑驳的光影,白墙黑瓦的建筑相得益彰,恍惚间竟不觉入了画。这时间,木门吱呀,虞氏宗祠的大门打开,宛如时光隧道的洞口,穿过去,就走进了这座古老村落最深处的秘密……

  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越是整个沙畈的天然秉赋,人文遗产则是山清水秀执中周村最为厚重且弥足珍贵的文化积淀,而这些都借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在如今的周村整合了起来,散发出了如美酒般的陈香。

  原来,为了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突显出自身的特色,不成为千篇一律的小城镇,沙畈乡整治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沙畈乡小城镇整治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认真听取当地村民和规划部门的意见建议,在多次修改商讨后,最终敲定了以“山水聚秀,白沙之源”为主题的规划方案,明确了以文化为魂,以环境为本,以富民为根,全力打造整洁、有序、宜人、宜居的山水风光特色,总体风貌以“与山水互动、与田园共融、与历史对话”为总体风貌构建策略。

  拆除危旧房、整治违法建筑、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大范围进行立面整治、做好治乱文章……于是,经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沙畈乡而今早已变换了模样。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也不仅是“颜值”的变化,更带来了品质的提升。以周村、银坑等十村的文化礼堂建设除了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家园外,还带来了研学热潮。据悉,每年有数万学子慕名而来,品读悠久文化,学习优良传统,也相应带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如今,“美而优”“特而强”的沙畈已具雏形,美丽沙畈也正缓缓入画来。

  箬阳乡:金华“小西藏”浙中九寨沟

  蜿蜒山路通云海,层叠绿意映溪涧。明媚阳光与斑驳的树影,在秋风的鼓吹下交织成了一曲动听的旋律。都说金华人有个堪称是“金华小西藏,浙中九寨沟”的后花园,箬阳乡作为去年通过省级验收考核的乡镇,也成为了记者本次探访之旅的重要一站。

  走进“小西藏”箬阳乡,只见那竹木特色的立屏、古色古香的围墙、家家户户门前的特色装饰等等,随处可见的“匠心独具”的古朴设计,分分钟让人体会眼前一亮的感觉。“我们这儿风景极好,再加上空气清新,简直都是世外桃源。”在乡政府所在地箬阳村的一个拐角处,记者撞见了回家探亲的一位村民。他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山村,交通不便,在很久以前,这里的卫生环境和居住环境都不是很好,读了大学以后便更不想回来了。然而,经过这么一番改造之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成了家,工作也还顺利,每到节假日,就想着回家来住住。以前还想着把老父母接出去,现在看看,外边还远不及村里好呢!”

  箬阳乡位于婺城区南部山区,东南与武义、遂昌接壤,西与沙畈乡相邻,北接安地镇,全乡平均海拔600-1100米之间,气温比金华市区低5℃-10℃。该乡风光旖旎,四季皆景,堪称金华南山风景线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全乡山林面积8.9亩,耕地1600亩,森林覆盖率90%以上,是省级生态乡、省级红豆杉之乡。乡域内还有风光秀丽的龙潭风景区,还有琴坛石人像、瀛头登云桥、贡元府、九龙庙等诸多景点,更有余氏宗祠、箬阳八景等历史文化遗迹。全乡有茶园面积4500亩,95%以上都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其中850亩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由于茶叶都在海拔600-800米之间,常年云雾缭绕,故色泽绿润、滋味清香浓醇,“箬阳红”、“闯天涯”等茶叶品牌更是享誉全省。

  “我们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振兴箬阳的大好契机,结合了‘2+5+N’工作机制,全民参与,确保了箬阳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完成。”记者从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面对该乡集镇基础薄弱,整治标准高,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问题,认真谋划、全面动员、乘势而上,扎实推进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提升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质量。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规划设计中,箬阳乡更是顺应地形地貌,尊重小镇现有格局,融入了山、水、林、田、箬、竹、茶等自然、生态要素,按照“整洁、有序、宜人、优美”的整治理念,将箬阳打造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休闲、宜居小镇。

  塔石乡:世外桃源铸古情梦想塔石新篇章

  在婺城的西南方,有着一个“世外桃源”。她在金丽衢交汇之地,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1.4万,下辖37个行政村。

  她很“远”,从市区开车到这个地方需要一个半小时。她很“美”,山清水秀,92%是山林,负氧离子在6000以上,PM2.5浓度在5以下,素有“清肺圣地”之美称,是省级生态乡、卫生乡和省级体育强乡。她很“古”,上阳古街百年流芳,岭边古梯田位列“中国美丽田园”前十;她也很“富饶”,山茶油、高山茶叶、笋干、番薯干“四宝”也享有盛誉。她就好似少女,静静地伫立在婺南山巅,等游人归来。她,就是塔石乡。

  “很久以前,一提到我们的塔石乡,进入人家脑子里的就是‘远、穷、差’,但如今,他们想的都是‘环境好、风景好、空气好’,而这些都是得益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随意漫步在塔石乡的各个角落。迎着舒爽的秋风,看着竹林溪流环绕、山水交融,看着集镇保留的部分旧貌集中在老街的两侧,从主入口梯田层叠与田园风光萎缩交互的艺术设计,到廊桥绿道、溪流古道的凌波脉动,到最后次入口的浮雕掠影,呈现了一幅怀古幽思的山水画卷。村民们边晒着太阳边唠嗑着家常,灵动的鸟叫也为这地儿增添了不少的生命力,而这一切的美丽改变,都是源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这场“东风”。

  “通过整治,我们还原的是绿水青山本色,理清的是塔石的发展方向。”“兵马未动,规划先行”。面临着山区乡镇特有的“两村交织、田地插花、街巷盘绕、房源错落、线杆绞缠”特有的五难,塔石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经过不厌其烦地走访调研,最终把突出山水梯田意境,彰显老街文化和敢闯敢拼的“塔石精神“,打造”世外桃源、梦想塔石”作为总体思路,充分保留原貌,让整治与发展相互促进。在注重颜值与价值的融合之外,塔石乡还重视特点与亮点融合及生态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才是硬道理,整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服务山区发展,推动山区发展。”

  近年来,塔石乡政府依托“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而2017年,通过举办首届塔石高山梯田文化节,乡村旅游也迎来了新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塔石的美丽风光。村庄更加整洁了,村民更加文明了,山水也更绿更清了,这都是塔石乡历经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后所发生的大变化。

责任编辑: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