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白龙桥镇后童村,就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狗叫声、鸡叫声,时不时地蹦出的花猫总会吓你一跳。沿着狭窄的弄堂走,就来到了方后荣老人的家,50来平方米的院子里种着植物、养着鸡犬,一旁晾晒着的腊肠和酱鸭营造出些许过年的气氛。
提起年俗,这位70岁的老人滔滔不绝:“以前我们乡里流传着一句俗话,‘大人想种田,小孩想过年’。每到腊月二十五或腊月二十六,家里的大人都会忙成一团,准备各种小食和菜肴。那个时候很苦,很多东西平时都不会买,要到了过年才能吃。”
除夕夜也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摆上肉圆、鱼、三和菜等菜肴,而且很多菜品都是有讲究的,像年糕就寓意年年高,吃了三和菜就代表一家人和和气气,鱼寄寓着年年有余……当然,除夕夜还有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抢宝”,也就是家里的小孩子要抢着迎家里年纪最大的长辈来自家吃年夜饭,哪个孩子最先抢到老人就代表着最有福气。“那时候很热闹,家里一群小孩都守在我大哥家门口,等我母亲吃完饭就抢着将她迎回自己家继续吃饭。”回忆起这些,方后荣显得意犹未尽。
如今,几十年过去,传统的年俗也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改变,过年穿新衣,孩子们讨红包,村里举办各色联欢晚会,将传统年俗演绎得更加丰富多彩。“以前过年有以前的快乐,现在也有现在的新潮,我想老一辈的年俗会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保留精华,延续魅力。”方后荣感慨道。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