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婺城区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来自婺城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带来自己精心准备的议案、建议意见和提案,为婺城区的蓬勃发展鼓与呼。从垃圾分类到文明创建,从教育均衡到生态环境,从新农村建设到“双城”战略……这些议案、建议意见和提案关乎婺城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字里行间彰显出代表、委员们对婺城发展的信心。
1以“种”代“送”,进一步丰富文化下乡内容
采访对象:代表郑素春
代表郑素春认为,随着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村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对精神粮食的要求也更高了。然而,当前文化服务下乡往往“送”多“种”少、“旧”多“新”少、“俗”多“雅”少。
“以电影为例。送文化下乡中电影占了较大比重,可现在农村看电影的人却已经很少了。”为此,郑素春认为,送文化下乡应该让文化服务的“遥控器”真正握在群众手中,“先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再给他们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从而真正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享受,开启身心愉悦、健康美好的幸福生活。”
2优化村庄规划体系,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采访对象:代表周建军
作为一名村干部,代表周建军对村庄规划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周建军说,村庄规划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最具体的基层设计蓝图,加强村庄规划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然而,在调研中,周建军发现,目前村庄规划普遍存在规划编制滞后、经费不足、调整难度大等问题。
对此,周建军建议,要优化村庄规划体系,切实发挥规划引领的作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3保护历史建筑,保留历史风貌
采访对象:代表戴维平
今年“两会”,来自汤溪镇寺平村的代表戴维平把目光聚焦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传统古建筑保护问题上。
“我发现,有些地方的古村落、古镇老街等历史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古祠堂、古凉亭等,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有不少在拆旧建新时被拆除;有的古建筑被‘改造’,正在失去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非常可惜。”戴维平说。为此,他建议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农村古建筑普查,在此基础上编制保护规划、严格保护措施,更好地保留和传承村庄的历史文化。
4构建良好交通运输条件,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
采访对象:代表詹素娟
詹素娟是来自罗店镇罗店村的一名人大代表。作为村两委成员,她在平时工作中发现,大部分市民在绿色出行时愿意将BRT作为首选。但是,BRT线路的限制,往往又制约了市民的选择:“比如,目前的BRT终点站是罗店镇对岳村,市民到尖峰山、双龙景区游玩,若从对岳村步行至景点,距离太远。而若是私家车前往,又极易出现停车难、交通堵塞等问题。”
为此,詹素娟建议,将BRT线路延伸至罗店镇罗店村,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能力。
5发展“飞地经济”,开启招商新模式
采访对象:委员张志军
张志军认为,招商引资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直接关系到婺城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近年来,全市各地招商引资成绩连攀新高,可随着此项工作深入推进,很可能会面临更多挑战。
张志军建议,婺城可以学习外地发展经济的“创新”经验,在招商引资中尝试发展“飞地经济”,建立一些具有特色的科技型孵化园,为婺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6深化“一村一委员”,助推乡村振兴
采访对象:委员林艳
今年“两会”,林艳将目标聚焦在“一村一委员”工作机制上。林艳说,“一村一委员”工作机制,是助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载体和平台。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各级结对委员按照要求,深入结对村,查民情、解民忧、惠民生,解决了一大批困难和问题,取得了明显实效。
林艳建议,下一步,我们应该在深化机制、落实平台上下功夫,进一步对“一村一委员”机制进行深化,切实达到帮助乡村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目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7规范民办教育提升教育环境
采访对象:委员王芯育
作为来自教育线上的委员,王芯育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芯育说,近年来,民办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使现行教育体制得到了有益补充。但是,民办教育机构良莠不齐,缺乏有效管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目前,全市正在多部门联合执法,开展违规补课、有偿家教,以及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专项整治,但清理整治后的长效管理问题更要引起各界重视,需要提前谋划。
王芯育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将教育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移交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强日常巡查管理。
8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高百姓生活
采访对象:委员项连坤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事业,是项连坤关注的焦点。他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金华老旧小区数量逐渐增多,加之老龄化现象突出,更需要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因此,给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对业主生活质量提高、社区环境改善都具有积极意义。”他认为,目前市区已有加装试点,但缺乏相应的操作规范,进程推动不够理想。
项连坤建议,政府能完善相关文件、政策,设计研发切实可行的旧楼加装电梯方案,加大扶持和推广力度,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