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关于婺城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9年2月15日在金华市婺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019-02-26 08:54:4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金华市婺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戴忠余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深入落实省市区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新态势。全年实现区属地区生产总值282.2亿元,同比增长3.5%;区级财政收入10.4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目标;货物贸易出口54.1亿元,同比增长31.5%;固定资产投资84.2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交通运输投资实现16.4亿元,同比增长22.6%,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实现9.6亿元,同比增长22.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实现8.1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民间投资实现52亿元,同比增长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6亿元,同比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131元,同比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34元,同比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1.47%,完成年度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均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1.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018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产值163.63亿元,同比增长9.2%;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1.28亿元,同比增长7.3%。企业引领智能制造。万里扬无极变速器项目入围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先创能源“智能锅炉”物联网云平台入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项目,万里扬“物联网工厂”和欧仑催化“数字化车间”项目通过评审验收。技术创新不断加快。全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93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05亿元,预计全年全区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达2亿元。无级自动变速器CVT19研发、装车机袋除尘器系统成套装备研发与产业化等15个项目入围市级技术创新项目,先创能源、润华机电被认定为第17批市企业技术中心。“两化”融合不断推进。浙江八达运动服饰有限公司、浙江金手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的实施项目列入市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

  2.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2018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9.13亿元,同比增长3.6%,占GDP比重74.1%。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大宗商品交易稳定,烟酒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实现销售额108.16亿元和145.65亿元,同比增长5.3%和16.4%。市场交易保持稳定。全区共有各类市场25个,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53.8亿元。以银泰、一百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代表的百货类销售额持续增长,全年分别实现销售额6.30亿元和5.73亿元,同比增长17.13%和33.57%。旅游消费节节攀高。全区接待游客451.07万人次,同比增长28.17%;实现旅游收入41.32亿元,同比增长28.16%。其中乡村游接待游客134.7万人次,同比增长54.34%;实现旅游收入0.56亿元,同比增长84.71%。10个旅游项目完成投资3.4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11.79%。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浙中信息产业园区入园企业达300多家,年交易额60余亿元。安云小镇、合丰服务外包产业园以商引商模式初见成效。

  3.现代农业不断提升。2018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12.56亿元,占GDP比重4.5%。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总产量6.2万吨,耕种面积14.9万亩,畜禽存栏量23.89万头(羽)。农业供给侧改革加速推进。白龙桥镇下杨村成功创建省级粮食高产千(百)亩片,白龙桥镇东周村成功创建市级品种展示示范点。富硒稻米培育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建成优质富硒稻米基地3700亩。粮食安全紧抓不懈。深入开展“农业质量年”活动,成功创建第三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放心粮油示范县”创建成功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建成婺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建立生产主体信息库,285家规模主体全部纳入信息库管理。继续推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2018年新增生产主体追溯62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林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已成立规模以上林业股份合作社1家,涉及农户134户、358人。新增林地流转1万亩,累计完成流转12.3万亩。新增林权抵押贷款190万元,成功培育惠农婺雅资金互助社。

  (二)有效投资精准有力,发展后劲更为厚实

  1.项目投资不断扩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2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工业投资6.7亿元,基础设施投资26.8亿元,民间投资52亿元。全年计划安排省重点项目3个、投资5.42亿元,实际开工3个、完成投资5.67亿元;计划安排市重点项目12个、投资25.46亿元,实际开工11个、完成投资27.19亿元。浙江明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燃水煤浆有机热载体锅炉项目、金华市力扬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搬运工具项目、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变速器项目(一期)等项目已建成试生产,金华市婺城区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项目(巨龙西地块)、婺江西路优化改造工程、婺城区洪源区块棚户区改造等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补助资金,为实验中学实训大楼等3个政府性投资项目争取中央和省级配套资金2500万元。

  2.平台拓展成效显现。以“优资源、强平台、促发展”集中攻坚活动为抓手,拓展提升发展平台,盘活腾出用地空间,谋划招引重大项目。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39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426亩,垦造耕地实施面积1138亩,建设小微企业园5家,建成(改扩建)标准厂房9.25万平方米,推动入园企业213家。高水平打造农业平台,婺城区连片土地综合开发项目第一期1285亩顺利通过区级验收;怡景园生态农场、美保龙项目、金手宝佛手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高标准谋划城市发展平台,高铁新城已初步完成规划设计,上浮桥、西郊、鲍杨、五星(后地、田里)区块城中村改造工作进展顺利;高效率推进重点工业平台,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成立现场指挥部实体化办公,现已征地500亩,拆除建筑2万余平方,入园汽摩配企业18家。

  3.项目盯引力度加大。全年引进内资项目39个,到位资金21.55亿元;引进浙商回归项目38个,到位资金19.8亿元。以“四大四比”活动引领招商,完善招商项目库建设,入库盯引项目42个,签约项目2个,推介项目27个,金华望山管理有限公司长山国际走廊设计项目、浙江千宝通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远传水电气表项目、浙江吉峰齿轮有限公司新建厂房项目、宏悦妇女儿童医院等一批项目顺利落地。

  (三)改革攻坚砥砺前行,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1.“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全区28个部门全部完成“八统一”事项标准化工作,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共949项,已经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实现“零次跑”事项367项,占比达38.63%;民生事项共220项,已实现“一证通办”事项数148项,占67%。全年全区“最多跑一次”事项办件量28.98万件,其中即办件24.9万件,占办件量的86%。大力推进“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成功出让“标准地”8宗(工业用地),其中2宗项目已开工,另有6宗已摘牌,全区以“标准地”形式出让的工业用地占当年所有工业出让用地的38.26%。

  2.供给侧改革有序推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企业7家,列入清洁生产企业5家。全力破除僵尸企业,启动处置僵尸企业3家,资产正在处理中,安置职工人数697人。“低散乱”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工作不断推进,全年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150家。市场主体保持活跃。全年新设市场主体7321户,注册资本(金)112.5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8.91%、51.36%。其中新设企业2269户,新增注册资本99.74亿元;新设个体工商户5008户,新增出资总额11.12亿元;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44户,新增出资总额1.66亿元。精准帮扶力度加大。着力化解企业“两链”风险,共为23家企业办理56笔应急周转金,涉及金额2.1亿元,帮助企业减轻成本负担220万元。

  3.产业转型机制持续完善。推动企业培优育强。引导并推动规模以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业聚焦“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方向,重视技术提升,改善工艺装备,加强基础管理。全区共培育“专精特新”入库企业180家、省“三名”企业2家、市“三名”企业4家、大企业大集团13家、高成长企业12家。助推小微快速发展。出台《婺城区“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18-2020)》。将36家成长前景广阔的小微企业纳入“小升规”培育库。推进“515”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库建设,入库93家初创型、成长型、领军型企业。

  (四)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发展步伐更趋协调

  1.交通体系不断健全。城际路网健全完善。金义东轨道交通婺城段政策处理顺利完成;杭金衢高速拓宽二期、235国道金华至武义公路、S313(45省道)、婺城莘畈至武义白姆公路等建设项目如期推进;衢江婺城段航运开发项目主体完工。农村路网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推进,新建道路12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55公里,完成提升改造10公里、联网公路8.7公里,完成危桥改造3座。农村公交全面覆盖。全力推进公交线路行政村全覆盖,全面实现了村村通客车。

  2.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垃圾分类深入开展。启动省、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顺利建成竹马乡原汪山头村和安地镇岩头村两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基本完成10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和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站的基础建设,累计创建192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优秀村,优秀率58.7%。空位质量切实提升。市区PM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84.5%,较2017年提高6.3个百分点。完成两家涉挥发性有机物“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工作。五水共治扎实有效。60个乡镇支流交接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58个,占比96.7%,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婺城九峰成功创建省级湿地公园,莘畈溪成功创建市级“美丽河湖”。美丽村庄全面推进。全年共创建精品村13个、秀美村9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全年创建A级景区村庄37个,其中安地镇岩头村、塔石乡余仓村、箬阳乡琴坛村被评为省3A级景区村庄。琅琊镇、雅畈镇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安地镇喻斯村等15个行政村成功创建市级森林村庄。

  3.扶贫工作有序开展。下山移民稳步开展。乾西四期、蒋堂一期第3、4批移民农户安置房前期准备工作顺利推进。以EPC项目形式完成蒋堂移民新村二期安置房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和工程项目总承包招投标。精准扶贫不断深入。完成新一轮低收入农户认定和重点帮扶村确定任务,完成低收入农户审核程序。以消薄平台为抓手深入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工作,全区实现年收入10万元以上行政村326个,完成率100%;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行政村313个,占比96.01%;省定薄弱村消除104个,完成率100%。“雨露计划”持续惠民。大力支持低收入农户子女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完成实用人才培训1383人。

  (五)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1.社保就业提质增效。社保体系不断健全。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启动选缴保费法、大病保险制度。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3.61%,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26%,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选缴保费选缴率63.94%。就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全区新增就业岗位5946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94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5人,全区登记失业率1.47%,远低于3.5%的计划目标。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长效化、规范化运营不断强化,出台《金华市婺城区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财务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照料中心运行财务管理。全年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1家,截止目前,全区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85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50元调整至180元。防灾救灾体系不断完善。扎实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加强物资管理,全年建设规范化避灾安置点45个。白龙桥镇金奥社区被评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8个、省级7个。修订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切实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2.教育事业成果显著。校园硬件提档升级。全年实施改造升级项目12个,完成投资额2.8亿元。全面完成实验中学实训大楼、虹路小学综合楼、婺城小学扩建工程(二期)、雅畈镇中心幼儿园(一期教学楼、二期附属工程)、婺州外国语学校综合楼、二七区块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小学及25所学校的暑期维修改造工程,顺利完成金华四中、十七中扩建前期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资3700万元,对琅琊初中、虹路小学等2所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总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求是学校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市级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全区标准化学校达50所,占比98%。金师附小凤山校区投入使用,首批5个班级179名新生顺利入学。名校效应不断放大。积极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婺城区实验小学由金师附小教育集团统一管理,育才小学挂牌环城小学育才校区,有效推动了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优化。

  3.文体事业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推进。积极实施公共文化“十百千”工程,顺利完成城东街道和安地镇2个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镇和17个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重点村建设。完成金华四中、环城二小2个“24小时悦读吧”建设并对外开放。文化活动多姿多彩。完成送电影下乡3300场,送戏下乡108场,文化走亲7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影片《黄牯头》电影拍摄顺利杀青。举办喜迎新春婺城文化大过年七天乐活动、庆元宵佳节等文化惠民活动,掀起婺城全民文化建设新高潮。体育赛事精彩纷呈。全年共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43项,其中全国性大型赛事3个、省级2个、市级8个。全民健身活动运动深入全区城乡,中国门球挑战赛(华东赛区)比赛、浙江省毅行大会(金华站)等特色赛事进一步提升了婺城形象。

  4.卫计事业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全年投入1.35亿元用于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业务用房和配套设施,5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健康婺城建设加快推进。出台《健康婺城2030实施纲要》,进一步明确“健康婺城”建设目标要求,切实落实各部门主要任务。全年完成家庭医生签约率35.9%。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双下沉、两提升”和分级诊疗工作有序推进,全区18家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属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医联体”,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诊疗模式。

  二、2019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展望2019年,整体发展环境将较2018年更为复杂和严峻。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格局分化、风险加剧;从国内环境看,外部挑战增多与国内矛盾显现交织叠加,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从我区发展看,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势头,但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等问题进一步暴露,需求和供给增长出现放缓迹象,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站在历史关口,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婺城将走出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交出赶超发展的时代答卷。为此,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定大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攻坚克难、大干苦干、狠抓落实,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以“九场硬仗”为主抓手,突出调结构、增动能、稳企业、保平安、优环境、惠民生,唱响“担当赶超、婺城图强”主旋律,大力实施“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双城战略,实施“都市经济、科技人才、民生事业”三个优先发展计划,为全面开启“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的新征程而努力奋斗。综合考虑需要和可能,建议2019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三、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措施

  为完成上述计划目标,全力推进“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双城战略,2019年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聚焦聚力实业兴区,做大做强都市经济

  大力振兴现代服务业。以高铁新城建设为契机,以西郊片区为核心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现代金融业,做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人才经济,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都市服务业体系。全力助推传统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西市街、人民广场商贸集聚优势,结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新兴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商业线上线下融合,打造百亿级现代商贸产业。充分发挥浙师大人才优势,以浙中信息产业园为战略支点,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动漫、网络游戏、健康服务等新兴业态,打造百亿级数字经济产业。

  大力振兴都市工业。深入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工程,大力推进“机器人+”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以自动化、机联网、厂联网、物联网为主要内容的“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专用网络”微型物联网工厂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装备自动化水平,促进制造方式转变。拓展提升工业发展平台,高标准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整合优化临江、栅川、界首等工业平台,力争每年拓展1000亩,提升园区承载力,承接智能制造、先进装备等高端产业。打好“尖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腾笼换鸟”等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力争在2019年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造6家、建设小微园区3个。推进“浙江制造”标准体系建设,鼓励辖区内企业产品标准水平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企业申报“浙江制造”标准认证,力争新增“浙江制造”标准3项,“浙江制造”品质标认证1家。

  大力振兴都市农业。以农业供给侧改革创新为动能,推动农业“两区”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对接上海,杭州等城市花卉需求方向,推动传统农业向以花卉苗木为主导的都市田园经济转型,放大花卉产业规模效应,打响竹马茶花、安地桂花、雅畈杜鹃花等品牌。推动“现代农业+”多业态并存,扶持发展“农业+互联网”“农业+物流”等现代农业新业态,依托“三分田”农村电商园等平台,重点完善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打造从田间到餐桌为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模式。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培育“农业+体验”经济,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基础,结合婺城生态资源优势,整合生态观光、农业采摘、农事体验、家庭农场等旅游资源,着重推动乌啦乌、花博园等农旅平台落地,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区”。

  大力实施金茶花计划。全力发展都市经济,谋划都市产业地图,通过拓平台、强招商、聚人才、振产业,促成产城人文科金深入融合,实现一体发展。以实施金茶花计划为抓手,科学布局产业全域化发展体系。优化调整规划布局,加强街景立面整治,把城北区块打造为集居住、商业商务办公、宾馆餐饮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打造“科创文创之花”;以高铁新城、二七区块和西郊片区组团,实施窗口区块连片改造、整合提升,建设多元化、多功能、多点支撑的新型城市综合功能区,打造“高端服务业之花”;以浙中信息产业园为依托,做强智慧信息、文化创意、数字经济、金融商贸、高端服务业等产业平台,打造“智慧经济之花”;以婺城新城区为依托,推进龙蟠、界首、栅川区块开发建设、整合提升临江区块,打造“智造材料之花”;以仙源湖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串联南部山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康养度假等新业态,打造“休闲旅游之花”。

  (二)优化提升有效投入,完善都市动能体系

  努力增强科技动能。系统规划设计全区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打通部门壁垒,建立联动的企业服务机制。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围绕金华科技城建设目标,深入实施《金义科创廊道三年行动计划》,推荐优质、创新的项目落地科技城。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重点在规模以上企业、强优重点骨干企业中发展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婺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未来三年,力争全区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农业科技研发中心3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以上。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有效提升全区R&D投入水平。

  (下转4版) (上接3版)

  (三)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市场竞争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稳妥有序推进”原则,稳步扩大窗口办理事项范围,逐步实现同部门跨领域、跨部门跨领域“无差别全科受理”,推行全部事项“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模式,实现政务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和“一窗通办”。稳步实施“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确保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从“最多100天”向“最多90天”提升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制度,协调财政保证专项资金,设立“标准地”区域评价专项工作经费,成立企业投资项目服务中心,形成一套“标准地”制度体系,实现“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全流程办理。

  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建立健全信用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有效运行覆盖全社会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规范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大幅提高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全面打造“信用婺城”。维护地方金融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思维创新,破除老思想、老观念,用开放与共享的理念撬动思想大解放,推动行动大突围。坚持产业创新,坚决摈弃低层低端低效的产业发展路径,通过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坚持科技人才创新,用好第一资源,发展第一生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文化创新,借势古子城4A景区创建,深植古婺元素,保护传承婺文化,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结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形成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坚持制度创新,围绕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基层创新、有利于释放社会动能,进一步构建扁平高效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高效决策、高效落实、高效反馈的工作机制。

  (四)加快推进城乡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S313(45省道)改建、235国道金武快速路、杭金衢高速拓改二期、金义东城际轨道、衢江航运开发等工程,推动与长三角城市群、都市区各城市主体的快速连接。双溪西路下穿公铁立交建成通车,加快实施解放西路西延、婺江西路西延、南山大道等工程,持续打通一批断头路、瓶颈路,推动区域交通大提速,以“一路一业”形成交通经济带。狠抓“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推进水利项目实施,持续开展金华江、武义江、雅干溪等河道治理,启动水角垅、野鸭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消除安全隐患。

  不断强化中心城镇建设。持续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加速鲍杨社区国有土地征收工作,深入推进石门垦农场棚户区改造安置工作。优化居住环境、住房条件、生活水平等,提高城市用地效率,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品位。加速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要求,按时完成各乡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考核验收。严格进行新增违建管控,督促各乡镇(街道)即查即拆,从严控制临时用地和临时建设审批,及时清理逾期临时建筑,争创省级“无违建区”。

  全面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和美乡村建设的主题特色,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开展和美乡村建设,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廊一韵”的魅力特色和美村庄。持续开展异地扶贫搬迁,加快蒋堂移民新村二期建设进度。严格按省、市、区《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要求,通过产业开发、来料加工、贷款贴息、创业就业、异地搬迁、参股分红等方式,推进本区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进一步完善健全森林生态效益、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与收益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以最大政治担当和历史担当保护“大水缸”。

  (五)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提升社会民生福祉。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推进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推进琅琊初中综合实验楼、虹路小学体艺馆、金华四中扩建工程,启动安地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实施公共文化“十百千”工程,推进文化重点镇、村建设,建立健全文化站绩效考核制度。加快建设户外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努力打造“体育+”项目,吸引更多群众和游客参与休闲文化体育运动。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基础设施水平,推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科学谋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点布局。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力争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0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保服务下延,2019年全面实施“全民选档法”,统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就医报销“无异地”。全面打赢“婺城无欠薪”创建攻坚战,力争全区仲裁案件年结案率不低于92%、调解率不低于70%。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力度,健全低保工作制度。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长效运行机制,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深入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双十行动,突出“治理环境‘脏乱差’、弘扬文明‘真善美’”两个重点,全面推动现代化城市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继续开展城乡垃圾分类工作,广泛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努力提高婺城市民的使命感,提升市民垃圾分类参与率。深化平安婺城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全区、应急联动的“一体两翼”工作体系,扩大“扫黑除恶”成果,打造“枫桥经验”婺城样板。深化法治婺城建设,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行政质量、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积极推进妇女儿童、消防、档案、史志、审计、老龄、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打造美好生活幸福婺城。

  各位代表,做好2019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攻坚克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