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非遗传承,让文明之花开满婺州大地

2019-04-24 08:53:4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梁亚伟

  见习记者梁亚伟

  一枚蛋和一碗面,如何碰撞出层层起酥的健康美味?一粒豆和一滴水,如何发酵出源远流长的古法韵味?一叶棕榈和一双手,如何编织出不忘初心的童年梦想?一培土和少许釉,如何烧制出跌跌撞撞的艺术人生?漫步在百花齐放的婺城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怀绝技、不忘初心,以匠人的情怀默默传承、潜心耕耘,让文明之花开满婺州大地。

  婺式糕点:

  放心吃,嚼出儿时味道

  “来一份牛皮糖!”“和昨天一样,鸡蛋糕!”下午四点,在兰溪街宾虹小学斜对面的董裕成号(原吴仁记)糕点坊里,放学的孩子们陆陆续续拖着家长来解馋。不足70平方米的小店,满满当当罗列了红回回、芙蓉糕、黑米酥等60余种小吃,立时便拥挤起来。

  辗转四代人,一个多世纪,这家老字号早已开到了金华市区,吴进也成了婺城区传统糕点的非遗传承人。彼时,与之齐名的万通,已转战调味料市场,五味和早已被杭州利民食品厂注册,而啟源,也已正式更名为金华聚香园糕点。已经42岁的他,仍然坚守着老方法,坚持着无添加工艺,在西点的围困中,以返璞归真的素心,抢占了一块传统小吃的高地。

  以市场价20元,4枚/盒的佛手酥为例,吴进拒绝食品添加剂,在每年12月和1月,亲自到赤松镇收购佛手原料,然后将佛手带回切片挑选,大的用作果脯,小的切碎备用,历经佛手原料的腌制,油、白糖、面粉的比例混合,酥皮与馅料的成型烤制……一道饱含清香的糕点才最终来到我们的舌尖。“除了繁复的口味摸索实验,我们的原材料也严格把关。佛手凡是打过药有破损的一律不要。”

  严苛选材的同时,吴进也紧跟时代潮流,为传统小吃谋起了创意金点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浙江(上海)旅游交易会上,吴进迎合金华地方特色,精制而成的400来块“佛手饼”与“火腿饼”,刚刚亮相一个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自2018年11月起,董裕成号也正式成为杭州聚米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的指定糕点供应商。这不,前两天,金华城市吉祥物“佛手男”和“茶花女”刚刚亮相,吴进就做出了以佛手、茶花为形的小糕点,再一次风靡了不少新老顾客的朋友圈。

  糕点市场里名头响当当,吴进却不以为然。“我们是打心眼里喜欢烘焙,有时候梦里都是拿着祖上的模具在玩。希望能不断改进出更适合现代人需求的健康美味,也希望吃我们的糕点,大家永远都能放心。”

  公盛酱油:

  安心用,品出百年浓香

  “天下三缸:酱缸、酒缸、染布缸。”“若要赚钱开三坊:酱坊、酒坊、染布坊。”时至今日,这句顺口溜的出处已经无从得知,但白龙桥镇王路荡村的金华市公盛食品酿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盛)却盛名不衰。

  细算,今年已是公盛创立至今的第143个年头,也是徐利民走马上任厂长的第16年。师承1999年时任老厂长的徐恒良与上海科学酿造所所长的林祖申,又能吃苦肯钻研,徐利民很快带领公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8年,公盛获评首届浙江老字号,2015年,徐利民本人也被认定为第三批婺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盛酱油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酒香不怕巷子深,合作商纷至沓来。盛武肥牛海鲜豆捞、海王世家海鲜火锅、老金华餐饮……不少用料选材考究的本地餐饮连锁店都指定公盛酱油。四川海鲜姿造、湖州德悦食品……一些外地餐饮食品企业也敏锐嗅到商机,抛来了合作供应商的橄榄枝。

  “从西市街的小门市部到如今占地面积10亩的厂区,公盛酱油的酿制脚步从未停歇,有幸在它143年的历史中,奉献了我近20来年的青春,这门古法‘酱文化’不能在我手中断了,希望以后能找到合适的人传承下去。”徐利民说到。

  传统的东西,就要用传统的方法做。公盛古法酿酱需要历经选豆清洗浸泡、高温蒸熟冷却,拌曲恒温发酵,入缸日晒夜露,然后反复抽油晒制的过程。在每一个细节,徐利民都尽可能地亲力亲为。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我都要做到最好。”凭着对古法技艺的浓厚兴趣,在漫长的时间里,徐利民尊重传统,保持耐心,只待酱成。而那些经过蒸煮发酵的大豆,历经盐、水、阳光的洗礼,在岁月的沉淀中,也呈现出愈发鲜美的味道。

  婺城棕编:

  纵情玩,编出动物世界

  “太精致了,我要两只蚂蚱。”“稍等!”话音刚落,只见叶志洪拿起两根棕榈叶穿来折去,不过5、6分钟,两只蚂蚱活灵活现地跃然指尖。在他面前,小如蜻蜓、蝴蝶、蜘蛛,大若蛟龙、细蛇、猛虎,各式各样的动物形象一字排开、栩栩如生。

  “小时候,如果有人带个棕榈叶蚂蚱,小伙伴们可以一起玩半天,那种快乐不亚于爷爷奶奶偷偷塞了你一块糖。”叶志洪坦言,棕榈叶在金华人的生活中很常见。旧时,因为棕榈叶耐磨又耐腐,常常被大规模种植,用来编织蓑衣、渔网、制刷具、床垫等。老叶能加工绳索,树干能做亭柱、扇骨,甚至嫩花也能食用。“因为创收,棕榈树比较多,棕榈叶自然就取之不竭了”。

  作为婺城棕编的非遗传承人,从小在白龙桥叶店长大的叶志洪,儿时关于玩具的记忆稀缺,却对乡里人司空见惯的棕榈叶信手拈来,也亲眼见证了传统竹编到现代棕编的演变历程。

  传统棕榈叶编织多截取刚长成而尚未展开的嫩叶为原料,以一根叶茎为筋架,运用撕、缠、拉、绕、刺、编扣、打结、穿插、收边等编制成蝴蝶、蜻蜓、蚱蜢等小动物,插在草把上在街头巷尾游走,现编现卖,深受孩子们青睐,但只能保存2、3天之久。现代改进后,他将3、4年生的棕榈叶扎把、煮沸、晾干、利用铁丝、竹签、蚕豆等固定成飞禽走兽甚至人型,再刷上几层桐油,栩栩如生的棕编动物形象就能保持10到20年之久。

  “棕编在农村比较常见,所以更受城市孩子的追捧,毕竟手工艺带来的新鲜感远不是塑料玩具所能比拟的,其实很多手艺人还停留在好奇玩玩看的阶段,多摸索练习,当你真的学成能够做出创意精品,收入自然也就高了。”叶志洪说到。据悉,这门非遗传承手艺,在效益好的时候,能为他带来单日2000多元的收入。

  婺州窑:

  尽情乐,烧出艺术人生

  说起儿时的梦想,很多成年人都会一边自嘲不自量力一边感叹光阴飞逝。在你的身边,有多少人还在坚守最初的梦想,让工作变成了兴趣所在,饱含激情的投入进去?

  在城中街道杨环路的金婺非遗文化体验中心里,吕永明常常伏案至深夜。作为婺州窑陶瓷产品结构中的顶级品种,乳浊釉“入窑一色、出窑百相”的气质深深勾起了吕永明的创作欲望。练泥、拉坯、印坯、脱模、利坯……无数个万籁俱寂的时刻,他都在窑口前静静等待,一如十来岁时的模样。惊喜还是失落?直到乳浊釉出窑的时刻。

  时光倒回20年前,一切似乎自有安排。自他在缙云北山老家看了父亲与生产队工友烧制的青瓷碎片后,细碎的黄泥土怎么摇身一变,成了白光锃亮的瓷器?藏在他心中的疑问一天天长大。学生时代,吕永明对写字画画的喜好明显多于其他文化课,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也为他日后的潜心创作打好了基础。仿佛与金华早有不解之缘,古子城中对乳浊釉器具的惊鸿一瞥、婚后女儿对婺剧的热爱,都催生了吕永明扎根金华的想法。2012年创办金华婺州窑功夫陶艺馆,2014年,放弃和妻子一起打拼的15家服装连锁店生意,创办婺州窑吕永明陶瓷工作室,2015年,拜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陈新华为师,吕永明的生活从不乏激情的折腾。直到2017年,乳浊釉的烧制工艺成熟可控,他的窑口中已经完成了不计其数的乳浊釉实验。

  付出多年心血,2018年,吕永明完成了乳浊釉产品的上市,现有的20余种系列产品市场反馈不错。2018年,他的得意之作《婺州窑铁店乳浊釉鼓钉三足鼎》荣获义乌中国文博会银奖。目前,他正计划引进资金,在秀美的琅琊山下,建设铁店窑文化园区。

  “婺州窑的市场前景不错,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距离产业化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扩大规模,完善种类,让它早日成为金华的一张新名片,”吕永明说。

  如果你恰好走进这曲折的小巷,不妨前去一坐。

  后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截至目前,婺城区非遗项目已建立的四级保护体系中,含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6个,市级非遗项目24个,区级非遗项目103个。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