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功能区非粮化现象如何解决?”“一户户农田流转不稳定怎么办?”“农业产业化经营如何突破?”针对农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婺城区在吸收义乌全国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引入生产力布局,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着力打造农业“标准地”改革“婺城模式”。
7月19日,全市农业“标准地”工作第二次推进会召开。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跃强,以及来自全市其他县市的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汇聚婺城区蒋堂镇,实地考察农业“标准地”改革发展情况。
盛夏七月,婺城的绿水青山在千里沃野交织成一曲绚丽的乐章。杜跃强一行人行走在农业“标准地”现场,看规模、听介绍、作交流,详细了解土地流转、生产经营、土地收储及招商引资等情况,感受希望的田野迸发出的新活力。
“按照生产力布局规划,这些苗木田将于明年3月份收回,并统一用于粮食种植。”蒋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对种植盆栽苗和多年生苗木的土地,实行销售一批苗木、退出一块土地的土地流转逐步收储机制,力争五年后,实现整村土地100%流转。该项目拟计划流转1515亩,将有效解决粮食功能区非粮化现象。目前完成1240亩,完成率81.8%。
事实上,蒋堂镇仅是缩影。今年5月,为破解农业经营中的“散、弱、小、低”难题,婺城区启动农业“标准地”改革。为保障“标准地”招商入驻企业必要的建设用地、设施用地需求,全区拓宽了农业“标准地”的界定范围,将耕地、园地和林地同时纳入其中;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全区在原来5项刚性约束指标上,新增了“农业观光指数”、“风险保障”两项指标;为更好地发挥规划引领的作用,全区还新增了“生产力布局规划”,对全区农业发展重新进行定位,为农业“标准地”招商定位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了解,今年,全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8772.74亩,其中农业标准地5000亩,土地流转率57.75%。下一步,婺城区将在做好前期试点工作的同时,由点带面加大力度推进“标准地”工作,加强农业招商,推动农业“标准地”改革落地开花、取得实效,为加快“双城”战略落地成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